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石樓村

鎖定
小石樓村位於柴胡店鎮偏東南方向3公里,共有土地1100畝,308户1200位村民。村的東面有山山相連的“千山頭”,千山腳下有薛河古道,常年流水不斷;新建佔地400餘畝的孟嘗六莊古薛河公園、苗圃植物園,園內各種花木、樹種數不勝數;娛樂休閒健身廣場和農家樂、水上餐廳等設施優美而齊全。村子的中間,坐落着已有200多年曆史、明清特色建築風格的民居——張家大院。
中文名
小石樓村
所屬區域
山東省棗莊滕州市柴胡店鎮
面    積
1100 畝
地理位置
柴胡店鎮偏東南方向3公里

目錄

小石樓村歷史沿革

“村頭飄蕩着炊煙,田裏翻卷着稻浪,故鄉,故鄉,仍是我心中模樣。走遍了天下的路,最親的還是故鄉;喝遍了天下的水,最甜的還是故鄉……”當聽到那首《故鄉行》的歌曲時,我感同身受,便想起了我的童年,勾起了我的鄉愁。
小石樓村

小石樓村簡介

據《柴胡店鎮志》中記載和老人們的敍述得知,國學音韻大師張畊,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來此建造了佔地100多畝的張家大院,並有專門藏書的“十間樓”,因此村名一度被稱作“十間樓”;後又與後莊的“大石樓”延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村名——小石樓。她是一個環境優美,人傑地靈的地方。從這裏走出令國人敬仰的兩個人:一位是國難當頭時,毅然投身革命,並變賣家產為抗日隊伍買槍買糧,開明民主人士、滕縣副縣長張瑞五;另一位是為了革命理想,在日本鬼子的酷刑面前視死如歸、始終沒有泄露黨的機密,慘遭敵人殺害的革命烈士張兆謙。他犧牲前,被兇殘的日本鬼子用鋼絲穿透鎖骨,綁在“洋棒”上,讓狼狗一口一口地撕下身上的肉,直到死。1946年春,時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師二十四團政委楊廣立將軍率領該團在本村駐軍半年。這裏曾經歷過多次人民軍隊痛擊日偽和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戰鬥。
小石樓村 小石樓村
記得小時候,春天,我和小夥伴們或到田野裏挖野菜,或到村東的河裏去摸魚捉蝦;夏天,我們或去地裏割草“漚綠肥”,或到樹林裏去逮“知了龜”;秋天,我們會跟着大人們去生產隊上工——幫着砸坷垃、曬地瓜幹;冬天沒有活幹時,我們就去大隊偷看宣傳隊排練節目,或到村內凍的實實的大坑裏去滑冰。孩提時代,雖然生活艱苦,但家鄉的老屋帶給我的始終有一種深厚的親情和歸屬感。每當夜晚來臨,煤油燈如豆的燈火處於屋內時,它足以將四壁之內的小小空間照耀得一片温馨,我也常常在如豆的燈火下寫字做作業……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如今我已離開家鄉30多年了,父母已離世多年,但濃濃的鄉愁,有時讓我夜不能寐。我在異鄉的每個夢境裏都有故鄉和親人,還有那廣闊的田野、小河、樹木……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在滕州市、柴胡店鎮兩級黨委、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全力打造“文化觀光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等戰略,先後投資修建了村東的古薛河大壩、迷宮堰、“村村通”道路硬化等工程;吸引民間資金,興建了孟嘗六莊古薛河公園、特色農家樂、水上餐館等項目和景點。古老民宅張家大院,在近幾年也紅火了起來,成了紅色影視劇拍攝基地,先後有《鐵道游擊隊》《血沃豐碑》《解放》《生死十日》等10餘部影視劇在該院拍攝,並偶有旅遊團體光顧。2008年,張家大院還被列入棗莊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內、村外的環境正發生着巨大的變化……

小石樓村願景

願家鄉越來越美麗、文明、富裕,父老鄉親的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