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盤谷

鎖定
小盤谷,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丁家灣大樹巷, [1]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兩江總督周馥購自徐姓私宅重修而成。 [3]  [6] 
小盤谷是一座宅園,佔地面積約3.95畝。總體分為三部分,西部為平房住宅區,中部為一大廳,大廳右為一火巷,巷東即花園。 [1-3]  [5]  小盤谷在揚州園林中有獨到之處,與個園、何園相比,小盤谷佔地很小,建築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緊湊,以少勝多,以小見大。全園景觀核心為相互盤繞的一山一水。楠木廳、水閣、尺三樓三座主要建築構築靈活精妙,高下揖讓,合成對山水的擁護之勢,各自均有較好的觀賞角度。 [3-4]  [6] 
2006年5月25日,小盤谷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小盤谷
地理位置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丁家灣大樹巷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約 3.95 畝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30-16:30
編    號
6-0536-3-23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小盤谷歷史沿革

小盤谷 小盤谷
小盤谷一帶原為徐氏舊園。從園中假山的年代特徵來看,這裏在清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年)即已成園,但清晰的記載只從清末顯宦周馥開始。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兩江總督周馥購自徐姓私宅重修而成。
民國初年,小盤谷經歷過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園中假山因之略損原狀。
1962年,經陳從周提議對全園稍事修理,並綴補假山。主其事者為揚州疊山世家子弟、清中葉疊石名家王庭餘(?~1830年,又稱王天於)之後王某(疑為王再雲,俗呼“王老七”)。王並與陳先生談及家傳疊山口訣。今此園屬某單位,其東部幾成白地,西部主要廳堂一楠木廳南院落僅存遺蹟,西北部曲尺形的尺三樓亦廢,山池一區尚稱完整。池西方形水榭已改建為亭,山巔六角風亭改為四角,並重建了尺三樓。園中建築原以木材本色取勝,今則油飾。 [3]  [6] 

小盤谷建築格局

小盤谷是一座宅園,佔地面積約3.95畝。總體分為三部分,西部為平房住宅區,中部為一大廳,大廳右為一火巷,巷東即花園。由宅子的大廳可通過月洞門進入小園,洞門上有額題“小盤谷”。園子分為東西兩部分,中間以曲廊和龍牆進行分割,廊、牆上設有漏窗,產生隔而不斷的效果,因此,廊、牆實際又起着連接東、西區園子的作用。園內樹木花草、假山、水池、亭台一應俱全,古典園林該有的因素一樣不缺。園中有湖山頹石,舊名為“九獅圖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羣獅探魚而得名。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樑三折。池西一水閣涼廳,三面臨水,山洞北口,臨水設“踏步”,石上嵌“水流雲在”。東西花園以走廊和花牆分隔,牆南一桃門,上題“叢翠”,進桃門為東園,東院有魚池、花廳、竹樹、石筍等。園南有涼廳三間。 [1]  [2-3]  [5] 

小盤谷建築特色

小盤谷在揚州園林中有獨到之處,與個園、何園相比,小盤谷佔地很小,建築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緊湊,以少勝多,以小見大。水池、山石和樓閣之間,或幽深,或開朗,或高峻,或低平,對比鮮明,節奏多變,在有限的空間裏,因地制宜,隨形造景,產生深山大澤的氣勢,咫尺天涯,耐人尋味。有江南園林的以少勝多,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小盤谷內一道花牆將其分隔成兩個庭院。牆內山池,牆外花木。一邊是人工精心構造的瓊樓閬苑,一邊是綠葉扶疏的自然景色,其間有月洞相通,似隔非隔,一幽一曠,一密一疏,一文一樸,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這是揚州造園藝術中的一種高超手法。
小盤谷中的湖石假山,臨日兀立,高險磅礴,一直以“九獅圖山”相稱。據説,“積雪時,九獅之狀畢現",實際上獅形並不明顯,而是神似,當從意境和氣勢上去體味。九獅圖山玲瓏瑰偉,山上峯巒重疊,狹路逶迤,山下懸崖幽壑,流水淙淙。山洞清幽,設有棋桌。山頂平地如盤,築有風亭,坐亭中可觀全園景色。
小盤谷中有山有水,有曲尺形花廳,有水閣涼亭,有水上石樑(橋),佈局緊湊。在山洞北口與陡峭的石壁之間,日“水雲深處”,這裏水面上沒有架橋,而是以相互連綴的石塊供遊人行走。以石代橋,稱為“撰步”,也稱作“步石”,《揚州畫航錄》上則稱之為“約略”。出山洞,步“約略”,過石壁,增添了不少煙水野渡的趣味。 [3]  [4]  [6] 

小盤谷主要景點

  • 綜述
小盤谷景觀核心為相互盤繞的一山一水。楠木廳、水閣、尺三樓三座主要建築構築靈活精妙,高下揖讓,合成對山水的擁護之勢,各自均有較好的觀賞角度。 [3]  園在宅的東部,園與宅有火巷相隔。自大廳旁入月洞門,嵌隸書額“小盤谷”。園內以花牆間隔為東西兩個庭院。西院是主要的山石花園,近面左側有三間曲尺形花廳,以遊廊相連,水閣凌波。廳前一方水池,池對岸倚壁是整片層巒疊嶂的湖石假山,像一幅用石頭和植物描繪的自然山水圖景。“正是危峯聳翠,蒼巖臨流,水石交融,渾然一片”(陳從周語)。池上有三折石橋,跨過小橋即入大假山的石洞。洞腹寬廣,有石桌石凳,洞上開有孔穴,天光可透,可敲棋吟詩,可小坐納涼。洞端臨池,置磴石,可追流尋趣,又有石級可登山頂。這裏山谷崖口,橫有一石樑題名“水流雲在”,藏於垂藤綠蔭之中,饒有幾分仙氣。山巔築亭名“風亭”,可覽全院隔牆左右花園景色。 [6] 
小盤谷
  • 九獅圖山
整座假山,疊砌成深谷懸崖,中峯迭起,氣勢巍峙,羣峯陡峭,危臨溪澗。山上古樹枝杈,藤蘿掩映,石隙蒲草,石壁蘚苔,水岸磯渚,使這座假山像真的山一般,顯得分外的古拙而自在。此山號稱“九獅圖山”,主峯高達九米開外,渾厚自然,氣勢雄壯,是在有限的空間裏以較少的石材營造出磅礴氣勢的佳作,與清初的片石山房假山頗多相似之處,足見揚州園林疊山傳統。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陳從周以為此山有可能是清代乾隆年間疊石名家董道士的遺作。 [3]  [6] 
  • 壽星獻桃石
壽星獻桃石在東西兩園間的蟠桃形“叢翠”門內,高約丈二,如一謙恭温和的老者,饒有奇趣。 [3] 

小盤谷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因為園內假山峯危路險,蒼巖探水,溪谷幽深,石徑盤旋,故名小盤谷。 [5] 
  • 相關人物
周馥(?~1920年),字玉山,安徽建德(今東至)人。他以一介書生被李鴻章識拔於微時,長期充當李辦理洋務的左右手,先後任過四川布政使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周馥出任兩江總督的第一年,也是寄嘯山莊主人、漢黃德道台何芷叨舍卻美侖美奐的豪宅,揮別揚州,舉家東遷滬濱的一年。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辭官歸鄉。園主周馥官位甚高,退休後卻樂於簡樸,曾有《蝸居詩》雲:“少年匹馬逐跳丸,白首蝸眠一室寬。”花甲之年曆經滄桑,又寫道“斗室三緣百本樹,聊為老人散腰步”,道出他不追求宏宅大院,只需要斗室容身、古樹相伴就可以安度晚年的志趣。對照他建的這個園林,也確實具有這個高雅的氣質。民國十年(1921年),病逝,遜清小朝廷賜諡“愨慎”。遺著有《玉山詩集》《易理匯參臆言》《負暄閒語》《周愨慎公全集》等。 [3]  [5]  [6] 
陳鴻壽,字曼生(1768年~1822年),清代杭州人,“西冷八家”之一。“小盤谷”門額據陳從周言似出自他的手筆。 [3] 

小盤谷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小盤谷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小盤谷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小盤谷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丁家灣大樹巷。 [1] 
  • 交通信息
可乘坐揚州公交66路前往小盤谷。
參考資料
  • 1.    (加)王其鈞編著. 中國園林圖解詞典[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1.01:349.
  • 2.    蘇祖芳著. 春草晚霞詩稿[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4.03:039.
  • 3.    朱宇暉著. 江南名園指南 下[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01:200-204.
  • 4.    葉驍軍主編. 中國長三角名勝精華[M]. 北京:中華地圖學社;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2004.04:203-204.
  • 5.    王克勝主編. 揚州地名掌故[M].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12:388-389.
  • 6.    阮儀三主編;阮儀三,劉天華,阮湧三等撰文. 江南古典私家園林[M].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2.09:129-132.
  • 7.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