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王莊村

(人文自然)

鎖定
小王莊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西距鎮政府駐地2公里,西是大王莊村,東到温石埠,北接東王莊,南到白炭坡。全村共2019畝地,1564口人。
中文名
小王莊村
外文名
xiao wang zhuang cu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濟南市萊蕪區大王莊鎮 [3] 
地理位置
萊城區西北
政府駐地
小王莊村
電話區號
0634
郵政編碼
271119
氣候條件
氣候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64 人
機    場
濟南國際機場
火車站
泰山站 雪野站
車牌代碼
魯S 魯A
方    言
山東話萊蕪方言

小王莊村村情介紹

據村碑記載:明朝初年,王姓由青州遷此建村,因村小,鄰大王莊,以村名村,稱小王莊。
據史料記載,清末咸豐年間小王莊村屬王石保;民國初,取消鄉、保,屬寨裏區大王莊鄉村四;1940年2月屬大王莊區小王莊鄉;1943年劃歸華山區;1945年10月劃歸香山區;1951年隸屬十三區龍亭鄉;1955年10月,屬香山區大王莊鄉所轄;1958年3月,撤區並鄉,劃歸大王莊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劃歸大王莊營(管區級)管理;1959年2月歸大王莊鄉大王莊管區;1984年4月劃歸大王莊辦事處;1985年11月撤處並鄉,屬大王莊鎮大王莊管區所轄。
早在1942年,日軍在大王莊安據點時,小王莊人就有反抗帝國主義的優良革命傳統。村民王永鳳一家省吃儉用,收養了八路軍幹部的一個小男孩,直到全國解放後,其親人才將孩子接去。當時盤據在大王莊的日本鬼子漢奸經常來小王莊村掃蕩,曾打死了我八路軍騎兵連的戰士與戰馬,王恆德的老母親對敵人的暴行恨之入骨。時隔不久,日本鬼子再次進村掃蕩時,被這位老太太用鐵製油燈將漢奸砸跑。1938年,萊蕪抗日軍民曾在東上崮打垮過秦啓榮的部下高松坡旅王連仲的游擊隊;後來王連仲在章丘當了漢奸,他駐紮在章丘、萊蕪相鄰地帶,無數次報復萊蕪人。小王莊村民李德忠、李德平、李慶義等人去河北賣姜時路過章丘,被王連仲的部隊截獲,不問青紅皂白將他們全部活埋。
小王莊人經濟意識強,自古就有“七座油坊八盤碾,東北角上破酒店”之説。建國前夕,村民王兆營、王蘭芝等人就先後自籌資金幹起了人工榨油的行當;任孝先、任奉先從外地學會了釀醋的技術,辦起了醋店;王兆金也隨之幹起了釀酒的行業。 直到1957年才由集體接這個酒店,一直延續到國家不允許小集體釀酒方才停業。1972年,村裏在村東高地段選建了磚瓦廠。
王善洋學會了制秤這一手藝,他製作的各種大秤、小秤暢銷萊蕪境內:王芳恆、王芬恆自行設計製作了簡易彈花機,開辦了彈花坊,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羣眾;王者營、王者山、王本茂等村民瞄準市場,充分利用本村河沙資源,興辦了水泥預製廠;從1992年開始,任守治、任守政兄弟倆各自辦起了姜、蒜、山楂烘乾室和姜芽加工廠,其產品遠銷日本,經濟收入相當可觀;1996年村裏先後扶持玄冠軍、王者山、王性善等農户發展養豬業,年出欄均在百頭以上。2002年,立足生薑、大蒜資源優勢,村兩委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泰禾食品有限公司投資100萬元建廠,村負責給予調地20畝,主要生產加工生薑大蒜等農副產品,產品直接銷往日本、美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安置剩餘勞力100餘名,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
小王莊歷來就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地方。早在1958年,以王恆重,王玉昌為首的村幹部就着手治山治水,他們選定在永寧崮前的山溝裏建造了一個小型水庫,使整個村北的山坡地澆上了水。1962年,又自籌資金,動員全村勞力在村北“老婆庫”下游修建了庫容量近萬方的小型水庫一座。兩個連環水庫的落成,解決了村北果園和農田的用水困難問題。水庫建成之後,村裏集資購進2台上海50馬力拖拉機、1台75馬力鏈軌車和一台精播機,使全村基本實現了機耕機播。
1975年冬,在公社黨委、政府的號召下,小王莊村平整村南土地300畝,次年糧食產量接近翻了一番。1977年秋末冬初,大王莊調集15個村的男女勞力2000多人在小王莊進行大會戰,削高填窪,動用土方數十萬方,奮戰一個冬春,將300多畝土地平整得水平如鏡,澆灌自如。
1990年,小王莊村村民,大力開展墊河造地利民工程。先清除河沙,再動用人力小推車和機動車輛運土墊地100畝,擴大了良田種植面積。
小王莊村的林果業發展較早。1972年,村裏率先建起了16畝蘋果、山楂示範園,時任林業局副局長的範國強同志多次來示範園進行現場指導。村裏也派出組長以上的幹部和村民代表到臨沂等地學習參觀。1980年和1984年又分別建了300畝、650畝山楂園。80年代末,小王莊村年產山楂50萬公斤以上,該村山楂低產園開發項目還獲得了泰安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4年,小王莊村着手對原村莊進行規劃改造,截止到2002年,已有150户喬遷新居。
小王莊村,人才輩出,民間藝人朱佃亮,技術巧匠王芬恆,林業勞模朱傳法,中醫大夫王綿增等聞名鄉里。
小王莊對教育也較為重視,解放前有私塾,後改小學堂。解放後是學點駐地。為國家輸送了不少人才,李德政以優異成績,考入曲阜師範學院。恢復高考制度後,村裏先後有近百名學生進入大專院校學習。 [1] 

小王莊村人文自然

小王莊村中原有觀音廟一座,廟中塑有觀音奶奶像,塑像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廟前植有古槐一株,其主幹足有3人合抱粗,樹冠形如傘狀。解放初期,村幹部常在樹上朝村民喊話,村民稱其為“無線喇叭樹”。  [2] 

小王莊村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王恆全 梁好順 張道安 王善書 李德忠 玄冠吉 王同昌
二、歷任村支書
1939年8月-1941年1月 王恆愛
1941年2月-1948年10月 趙學信
1948年11月-1950年7月 王兆雲
1950年8月-1955年2月 王善富
1955年3月-1956年12月 王善英
1957年1月-1958年8月 王恆重
1958年8月-1962年12月 王玉昌
1963年1月-1963年12月 朱傳緒
1964年1月-1964年12月 玄玉江
1965年1月-1968年10月 朱傳緒
1968年10月-1978年10月王兆富
1978年10月-1984年12月朱學芳
1985年1月-1986年1月 任先明
1986年1月-1986年12月 王田增
1986年12月-1987年12月王寶昌
1987年12月-1989年12月任緒德
1990年1月-1995年12月 王田增
1996年1月-1999年7月 任緒國
1999年7月-2001年12月 任啓新
2001年12月-   任緒國
三、歷任村主任
1938年1月-1942年3月  王福芝
1942年4月-1944年10月 王金增
1944年11月-1945年12月 任樂常
1946年1月-1947年12月 朱傳緒
1948年1月-1950年12月 王恆懷
1951年1月-1956年3月 朱傳緒
1956年4月-1960年12月 朱傳芳
1961年1月-1968年10月 張衞元
1968年10月-1970年1月 王兆富
1970年1月-1977年8月 張衞元
1977年9月-1985年11月 王兆富
1985年11月-1988年11月 朱佃海
1988年12月-1995年12月 王寶昌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高恆祥
2001年1月-   任緒國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李德章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40軍軍長等職,已退休
李菊軒 山東省法院民事庭庭長
王恆富 寧波市交通局局長
王均昌 原中共萊蕪縣委顧問,享受地級待遇,已故
王 華 任萊城區政協主席
王興華 山東省委辦公廳辦公室主任
王恆愛 湖州市醫院黨委書記
朱學勝 任萊蕪市工會主席
李海田 曾任萊蕪市商業集團總公司書記,總經理
李海昌 曾任山東省石油集團萊蕪總公司工會主席
王貴勤 曾在山東鼎立化工(集團)廠任職,享受副處級待遇,已離休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任樂松 中學高級教師
朱佃新 中學高級教師
馮玉珠 中學高級教師
六、民間藝人朱佃亮
朱佃亮,小王莊人,1914年生於一貧苦農民家庭。3歲時因病雙曰失明,為找生路,13歲拜師學曲藝,3年後出徒,即奔走四方説唱,藝術生涯達30餘年,名噪一方。
朱佃亮雖雙目失明,但聰明伶俐,強聞博記,在説、唱、拉、彈、打等各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口授之書説而不亂。人頌之語過而牢記,因此一生中所説唱之書目頗多。主要有《紅燈記》、《千里駒》、《小八義》、《岳飛傳》、《羅通掃北》、《智取威虎山》等。
他秉性耿直,愛憎分明。日偽時期,不為敵説唱,在脱身不得時,則以諷刺影射之曲詞為之,逼敵禁演而去。解放後,他愛黨、愛社會主義,在各個時期都根據形勢,自己編唱了不少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政策方面的一些曲詞小段,深受羣眾歡迎。
朱佃亮不僅善説唱,且精於樂器。“四絃琴”、“二胡”是他的拿手技藝。在他手中,既能奏京劇、豫劇、呂劇、萊蕪梆子等曲牌,又能拉出鑼、鼓、鈸、鑔的打擊聲樂。同時對劇中生、旦、淨、末等唱腔,喜、怒、哀、樂等劇情,都能在弦、樂中演奏得清新明晰,淋漓盡致,令人叫絕。他拉出的各種鳥語之妙,風嘯之聲,均活靈活現。又能與弦對語,讓琴樂説出所要説的書名,使人齊聲叫好。他彈的“三絃”音調和諧,別具一格,説唱之時用腿點梆,使拉、彈、打配合得恰到好處。
朱佃亮生前主要活動於章丘南部和本轄區的口鎮、萊城、寨裏、楊莊、上游、茶葉等地,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歡迎,曾多次受到上級表揚。
1965年因病去世,終年51歲。
七、技術巧匠王芬恆
王芬恆,1907年生於小王莊一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因家貧未入學,但聰明伶俐,善觀察,愛鑽研,逐漸成為令人讚歎的技術工匠。木、石、泥、鐵四大匠藝樣樣純熟,兼有木刻、石雕、機械組裝、修理、翻砂,修理鐘錶之本領。並有繪畫之才學,技藝全面,令人欽佩。
1952年後,王芬恆先後在口鎮農具廠、縣拖機站等單位工作,1960年在口鎮農具廠成功製造了一台土龍門刨牀,獲得了該廠“革新能手”的光榮稱號。1964年,因病去世。終年57歲。
八、省林業勞模朱傳法
朱傳法,1897年出生在小王莊一赤貧家庭,l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被選為農救會會長,1950年任王莊鄉生產委員、小王莊村造林委員會主任。自此,他積極響應黨的“封山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帶領羣眾對本村900畝荒山進行綠化,被評為造林模範,於1951年光榮地出席了縣勞模代表大會。
縣勞模大會後,成立了7個村的聯合造林合作社,朱傳法當選為副主任。聯合造林合作社發展迅速,由原來的560個股份猛增至3450個。僅1952年,聯村造林合社即封山1020畝,栽柏樹7400棵,核桃、栗子樹3750棵,桃、杏樹9800棵,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朱傳法再次被評為造林模範,於1953年一月光榮地出席了省林業勞模大會,並在會上作了書面發言,同時獲得實物獎勵和紀念手冊、獎狀各一件,胸章一枚。
朱傳法同志於1963年病逝,終年66歲。
九、中醫先生王綿增
王綿增(1895年1977年),字延生,小王莊村人,幼年喪父,隨母寡居,因家貧未進私塾讀書,年稍長即從事農業,性沉默寡言,穩重篤厚,耕怍之餘,刻苦自讀,好學強記,自修學業與日俱進。26歲始留,心醫籍,先讀本草、脈訣、湯頭,後讀《金鑑》,繼而行醫於世,因醫道紮實,診斷謹慎,遂名噪鄉里。
解放後,認真貫徹執行黨關於衞生工作的政策,於1952年參加小聯合診所,1956年參加大聯合診所,後轉公社衞生院工作至歿。在集體診所和公社衞生院工作期間,勤奮學習,積極帶徒,為培養中醫新生力量作出了直有的貢獻。1956年當選為香山區、萊蕪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晚年,除診務外,著成《新編驗古並集》,書成於1970年10月28日,共分70篇,內容包括內、外、婦、兒各科,以臨證醫案較多,理論闡述較少。用藥平中見奇,辨症準確,婦科方面內容尤為豐實本書系其一生醫學生涯之結晶,是大王莊公社中醫事業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2] 

小王莊村特產

十多年來,本着宜糧則糧,宜果則果的原則,小王莊村栽植了各類果樹5萬多株,通過發展林果業走上了富裕路。與此同時,小王莊人還建起了100畝桑園發展養蠶業,種植了400多畝的生薑、大蒜、蔬菜,形成了以林果為主,糧菜種植相補充的農業發展格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