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湍蛙

鎖定
小湍蛙(學名:Amolops torrentis)為蛙科湍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五指山。
中文學名
小湍蛙
拉丁學名
Small cascade-frog
二名法
Amolops torrent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無尾目
蛙科
湍蛙屬
小湍蛙
分佈區域
中國海南省五指山脈
保護級別
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小湍蛙其他信息

小湍蛙 小湍蛙
拉丁文目名: ANURA拉丁文科名: Ranidae
拉丁文屬名: Amolops
拉丁文種名: torrenti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Smith, 1923)
數量趨勢:降低
紅色名錄分類及標準:弱勢B1ab
評估時間: 2004年

小湍蛙形態特徵

小湍蛙體形大多與湍流生活相適應;體扁平,後肢細長;趾蹼發達,絕大多數為全蹼,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盤狀,背面有一橫凹痕,腹面呈肉墊狀,藉以貼附在溪流石上。蛙科、湍蛙屬的兩棲動物。體形大多與湍流生活相適應;體扁平,後肢細長;趾蹼發達,絕大多數為全蹼,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盤狀,背面有一橫凹痕,腹面呈肉墊狀,藉以貼附在溪流石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的五指山。
小湍蛙 小湍蛙
體型小,雄蛙體長28~33 mm,雌蛙體長 34~41 mm。頭的長寬幾乎相等,鼓膜大而顯,無犁骨齒,下頜前側方無齒狀骨突。體背面皮膚較光滑,背部散有小疣,無背側褶; 跗部腹面有厚腺體。前肢短,雄蛙前臂及手長近達體長之半,指、趾吸盤大且均有邊緣溝,左右跟部重疊; 後肢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吻端或略超過,脛長大於體長之半,趾吸盤較小,趾間全蹼,外側蹠間蹼幾乎達蹠基部。體背面多為棕色或綠棕色,有不規則褐色花斑,四肢背面有橫紋;腹面肉紫色或淺黃色,咽喉部有褐色色斑,有的胸腹部隱約可見灰棕色小云斑。雄蛙有一對嚥下內聲囊,無婚墊,無雄性線。卵徑2.5~3 mm,乳黃色。第31期蝌蚪全長平均35 mm,頭體長12 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94% ; 頭體茶褐色,體尾均有深色斑點; 尾末端鈍圓; 口後方有腹吸盤,角質頜呈“八” 字形。鼻孔內前方沿上唇緣背面有8~11枚小刺排列不很規則; 眼後下方有一對較大腺體,腹後部有一對腺體,唇齒式為Ⅲ:2+2/1+1:Ⅱ。 [1] 

小湍蛙生活習性

小湍蛙 小湍蛙
小湍蛙成蛙夜出活動,一般生活于山溪水邊或岸邊,有的蹲在瀑布下的石頭上。4~9月為繁殖季節,這時比較集中,大雨後或近黃昏時頗易採到;曾在一條不長的溪流中一晚採到200餘隻,大多數都正在抱對。湍蛙可能只在產卵季節才能大量發現;俟後就很難找到。卵產於瀑布下的石隙間或貼在附着物上。卵徑約4毫米,乳白色。蝌蚪吻部低圓,眼位於頭背上方,體寬扁,尾肌強,尾鰭低。與蛙屬不同湍蛙蝌蚪腹面口後有1馬蹄形大吸盤,用以吸附在溪流石上,不致被水沖走,常逆流緩緩向前移動。
該蛙生活於海拔80~780 m的大型或中型山溪內,溪兩岸植被繁茂,環境陰濕。成蛙白晝蹲在急流處石塊上或瀑布兩側石壁上,發出 “吱、吱、吱” 的連續鳴叫聲,音急而高,稍受驚擾則躍入水中,一般在水中僅停留3~5分鐘又浮於水面。夜間蹲在流溪邊石上或灌木和雜草葉片上。有的雌蛙腹內卵粒已墜入輸卵管內待產。蝌蚪分散棲息於急流處或瀑布下水凼內。 [1] 

小湍蛙物種評估

數量趨勢:降低
小湍蛙 小湍蛙
評估人:Michael Wai Neng Lau, Shi Haitao評估組織:全球兩棲動物評估協調組(西蒙斯圖爾特,賈尼絲尚松和尼爾考克斯)
評估結論:列為脆弱,因為其程度發生不到2.0萬平方公里和佔用面積少於20,000 km2 ,其分佈是嚴重分散,且有繼續下降的趨勢。

小湍蛙生態環境

小湍蛙 小湍蛙
小湍蛙為蛙科湍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海南。 [2]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五指山。範圍描述:這個物種是一個地方性的中部和南部,海南西部,中國,並已記錄到780m。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吊羅山 尖峯嶺 大霧嶺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五指山
小湍蛙棲息地環境:它棲息中期至大型河流,和周圍的河岸生境。育種是在流。
棲息地生態系統:地面;淡水

小湍蛙主要威脅

小湍蛙 小湍蛙
小湍蛙主要的威脅是棲息地的破壞和退化原因,特別是農業活動。威脅的名單:
1農業及水產養殖業
2年度和長期非木材作物
3移農業
4小農户農業
5木材和紙漿種植
6農用工業園
7生物資源的使用
8測井及木材採伐
9自然系統修改
10水壩和水管理、使用
參考文獻
小湍蛙 小湍蛙
CSIS第一次校對時添加海南陸棲脊椎動物檢索
在親緣關係的中國和越南瀑布青蛙屬湍。兩棲類,爬行綱27 : 81-92 。
參考資料
  • 1.    費梁,葉昌媛,江建平 編著.中國兩棲動物及其分佈彩色圖鑑: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第430-431頁.
  • 2.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主編.中國兩棲動物圖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