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浣熊

(一種哺乳動物)

鎖定
小浣熊,是食肉目浣熊科浣熊屬 [2]  哺乳動物。 [3]  面部有黑色眼斑,與臉部的白色形成鮮明對比;耳朵略圓,上方為白色毛;全身毛色通常為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或黑色,罕見白化種,尾部有黑白色環紋,也有少數為黃白色環紋;冬季毛髮較厚,會增長;前後腳均具五趾,腳趾分開,能抓住東西;裂齒和臼齒的形狀與熊類相似。 [2]  因其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浣洗而得名。 [4] 
小浣熊原產於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馬等地, [2]  喜歡棲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築巢於樹洞,白天隱匿在石洞和樹洞中。夜行性,晨昏活動較頻繁。小浣熊是雜食性動物,吃魚、蛙和小型陸生動物,也吃野果、堅果、種子、橡樹籽等。 [5]  小浣熊一般在每年的1月或2月進行交配,4月或5月產下幼仔,一次產仔4-5只。小浣熊的壽命很短,一般只能存活幾年,野生浣熊已知最長壽命為12年。 [6] 
小浣熊在一段時間裏,曾因皮毛而被大量捕殺,但現在數量已經恢復。 [2]  小浣熊經常被視為有害入侵物種,在北美的農村地區,尤其是在夜晚,常可以看到小浣熊出現在後院裏尋找食物,大多數庭院的主人並不歡迎小浣熊前來,常常把它們趕走,不僅因為它們常把院子弄得亂七八糟,發出一些煩人的噪音,還因為它們是這個地區狂犬病毒的主要攜帶者和傳播者,會傳染給庭院主人和寵物。 [7] 
中文名
小浣熊
拉丁學名
Procyon lotor
別    名
食物小偷
乾脆面君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浣熊科
浣熊屬
浣熊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裂腳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浣熊族
分佈區域
大部分分佈在美洲

小浣熊動物學史

小浣熊,因其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浣洗而得名。 [4] 

小浣熊形態特徵

小浣熊
小浣熊(1張)
小浣熊,是食肉目浣熊科浣熊屬哺乳動物。小浣熊最大的特徵是眼睛周圍的黑色區域,俗稱“黑眼圈”,與周圍的白色的臉顏色形成鮮明對比。耳朵略圓,上方為白色毛,通常顏色深淺的黃棕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淡黃色,及罕見的白化品種。越冬時,皮毛會增長到2~3釐米。前後腳有五趾,腳趾常分,能抓住東西,口中原本是裂肉齒,進化成能咬碎東西的牙齒,裂齒和臼齒的形狀與熊類相似。 [2-3] 
小浣熊尾長,有黑白環紋,也有少數為黃白相間,大約5~7個。樹棲的蓬尾浣熊屬和地棲的長鼻浣熊都有尾環,而卷尾浣熊的長尾(超過體長1.5~2.0倍)無環紋,前者的長尾有纏繞性。
小浣熊體長40到70釐米,尾長20至40釐米,肩膀的高度為23~30釐米。成年浣熊的重量因棲息地的差別而差別很大,範圍可以從2到14千克,但通常是介於3.5至9千克。曾在佛羅里達州南部發現了體型非常小的浣熊,北部的浣熊體型較大。在冬季的開始,一隻浣熊的重量會因脂肪儲存而變為春天時的2倍。

小浣熊近種區別

小浣熊
長鼻浣熊
小浣熊體長40-70釐米,尾長20-40釐米,肩膀的高度為23~30釐米。成年浣熊的重量因棲息地的差別而差別很大,範圍可以從2-14千克,但通常是介於3.5-9千克。
體長為40-54釐米;尾長為19.2-30釐米;體重為1-1.5千克。從鼻子到尾巴尖的長度為70-80釐米。是最小的浣熊。
小浣熊最大的特徵是眼睛周圍的黑色區域,俗稱“黑眼圈”,與周圍的白色的臉顏色形成鮮明對比。
——
——
面部窄長,從頭到鼻逐漸縮小,鼻端尖鋭,裸露無毛。
小浣熊 小浣熊
長鼻浣熊 長鼻浣熊

小浣熊棲息環境

小浣熊的適應性極強,棲息於温帶和熱帶陸地的稀樹草原或草原、叢林、森林、雨林、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築巢於樹洞,在硬木沼澤、紅樹林、洪泛林和沼澤中最為豐富,通常會避開高原,也常棲息於城市和郊區的農田、河岸、潮間帶。在人為資源可用的情況下,密度可以達到過剩的水平。浣熊喜歡在樹上建造巢穴,但也可能使用其它動物的洞穴、樹洞、岩石縫、礦井、穀倉、車庫、下水道或其它廢棄的建築物。沿着溪流和海岸線,幾乎可以在任何有水的地方找到它們。 [5] 

小浣熊生活習性

小浣熊節律行為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大多在樹上休息,隱匿在石洞和樹洞中,夜行性,晚上出來活動覓食,晨昏活動較頻繁。它們喜歡居住在池塘和小溪旁樹木繁茂的地方,分佈在林區的浣熊幾乎整天都在樹枝上休息和活動,巢也築在樹上,但分佈在沼澤地帶的浣熊則在地面上尋洞休息。此外,浣熊可能有共同的排尿和排便區域。 [5] 
與在冬天冬眠的土撥鼠不同,浣熊不會冬眠,分佈在南部地區的浣熊全年活躍。然而,在阿迪朗達克山脈和其他北緯地區,在寒冷的雪季,浣熊進入可能持續長達四個月的冬季休眠期,但與冬眠不同,偶爾會在暖和天氣出來覓食。休眠期間,它們的新陳代謝率和温度保持不變,所需能量主要依賴於秋季儲存在體內的脂肪,體重可能會減掉50%。

小浣熊覓食行為

小浣熊是雜食性動物,吃魚、蛙和小型陸生動物,也吃野果、堅果、種子、橡樹籽等。 [5]  常吃的食物有水果、玉米、堅果、鳥蛋、昆蟲、蛤蜊、青蛙、蟾蜍、蠕蟲和蝸牛等,也揀食人類丟棄的食物垃圾。不同棲息地的浣熊有自己喜歡的食物。它們喜歡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覓食,然後用前爪將食物在水中摩擦浣洗,然後再吃掉,因此被人們稱作“浣熊”。
通常浣熊不會走得太遠,活動範圍由食物決定。在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山谷中,常駐浣熊每晚的行程在0.75~2.5千米。雄性在秋季、冬季和春季的行程稍遠,而雌性在夏季與幼崽一起覓食時行程更長。

小浣熊活動技能

浣熊善於攀爬,動作非常敏捷,即使從10~12米的高度跌落也不會受傷。浣熊也善於游泳,但它們不常游泳,因為皮毛浸水會讓它們承擔額外的重量。它們走路時像是拖着腳步,但在地面上的速度也能達到每小時24千米。

小浣熊社羣行為

浣熊通常是獨居獨行的動物,唯一真正的社羣是雌性浣熊與它們的幼崽。有時,雄性可能會在繁殖前和雌性一起待一個月,直到它們的幼崽出生後。另外,當遇到集中的食物來源和休息地點(如玉米地或垃圾場)時它們可以成羣出現,也偶爾有幾隻浣熊在非常寒冷的天氣時同巢的現象。
關於浣熊的社羣行為説法並不統一。另有研究過浣熊社會結構的研究人員認為,浣熊通常並不孤獨。無關的雄性可能會形成鬆散的雄性社會羣體,而有血緣關係的雌性可能會有公共區域,偶爾會一起覓食。2008年對德克薩斯州南部浣熊的分析發現,雄性浣熊有時會形成由3~5只成員組成的穩定羣體,形成社會紐帶,包括白天一起休息,晚上成對或成羣活動;2011年對伊利諾伊州東北部浣熊社會結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浣熊的社會系統比以前意識到的要複雜得多。這項研究記錄了浣熊有2~5只大小不等的雄性羣體的存在,而超過一半的雌性在冬季和春季與其他雌性有關聯。

小浣熊溝通感知

浣熊主要靠觸覺感知周圍的世界,因此浣熊在北美洲印地安語的名字稱為"raccoon"——意思是“用手抓撓”的動物。它們在水中浣洗食物的行為,其實不是為了清潔,而是在水中增加觸覺來感知食物[1][5]。他們的觸覺非常發達,體現在他們抓握和操縱物體的能力上。當它們捕捉昆蟲時前爪非常靈巧,還具有非凡的觸覺辨別力,可以在看不到的情況下區分物體。這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大腦中觸覺接收區域大,其中對應於前肢部分的神經接收來自手指的特定信號,相當於大量腦細胞對前爪刺激作出反應。
浣熊最重要的感知方式還有嗅覺。它們的嗅覺因鼻墊淺、鼻形沒有人中而更加敏鋭,可以嗅到沙子下5釐米深的橡子。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它們也用氣味標記家園,有配對的肛門腺體,通過在各種物品上摩擦來留下氣味。還觀察到肛門嗅探以及通常靠近小徑的原木和樹樁等地方的公共排便場所。
浣熊還通過聽覺信號和視覺信號來溝通和感知。它們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包括口哨聲、尖叫聲、哭聲、鼻息聲、吠聲、咆哮聲、嘰嘰聲和咕嚕聲等。在遇到威脅時,浣熊還會發出一些視覺信號,包括鞭打尾巴、露出牙齒和拱起背部。這種姿勢可能伴隨着尖叫、嘶嘶聲、鼻息或咆哮等聲音信號。浣熊媽媽和幼崽之間也常用聲音信號溝通,包括咕嚕聲、嘰嘰喳喳聲、嘰嘰聲和尖叫聲等。

小浣熊進攻防禦

浣熊白天在巢穴中保持不活動,可以逃避許多捕食者。在活動時,它們會保持警覺並且可能具有攻擊性。它們的天敵是猞猁、狐狸、美洲獅、郊狼、短吻鱷和熊等,蛇也會捕食浣熊的幼崽。

小浣熊分佈範圍

小浣熊
小浣熊(3張)
小浣熊原產於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馬等地,從加拿大大草原向南穿過美國(落基山脈和沙漠的部分地區除外),穿過整個中美洲一直到巴拿馬北部。1930年以來,浣熊被引入德國和俄羅斯,隨後許多養殖動物在歐洲各地逃逸,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海岸附近的島嶼上也有記錄。2003年已遍佈猶他州和內華達州,並向北也擴展了它的範圍,在加拿大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部穿過草原省份一直到北方森林的邊緣,再到新斯科舍省。2004年的數據顯示它們也被引入日本並迅速擴張。該物種的南部界限仍不清楚,2005年最全面的修訂將巴拿馬視為南部界限。2015年調查顯示,該物種在歐洲和中亞的種羣數量不斷擴大。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和種羣數量繼續增長,浣熊的分佈範圍可能會繼續向北擴張。 [2] 
浣熊在全球最早分佈於伯利茲、加拿大、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和美國,後引進奧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時、捷克、愛沙尼亞、法國、喬治亞州、德國、匈牙利、意大利、日本、立陶宛、盧森堡、荷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士、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和巴哈馬。 [1] 

小浣熊繁殖方式

小浣熊只在繁殖期才會成對。公浣熊會同時與幾頭母熊交配,但母熊一般只接受一位求偶者。平時温馴安詳的公熊在交配季節常常會互相叫嚷和廝打。春天,母熊通常會在大約九個星期後產下三到五隻幼熊,並且獨自照看它們。幼熊在三個月後成熟。喜食螃蟹。它們會全家在一起生活將近一年,然後幼年浣熊便會離開母親。
小浣熊的交配季節為1或2月,在4或5月產下幼子(受天氣影響),一胎4至5個。其一般住在樹洞、地洞或山洞中。幼仔夏末就能斷奶,然後開始獨立生活。浣熊並不冬眠,但嚴寒的冬季會匿藏起來。 [6] 
小浣熊的壽命很短,一般只能生活幾年,野生的已知最長壽命為12年。 [6] 

小浣熊保護現狀

小浣熊保護級別

2015年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小浣熊被列為無危物種。

小浣熊種羣現狀

浣熊通常很常見,並且非常適應人類環境,郊區的種羣數量可能會增加。
1970~1980年,浣熊的數量似乎大規模減少了,但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浣熊的數量急劇增加。

小浣熊主要威脅

影響浣熊種羣的重大威脅幾乎不存在,然而,區域性潛在威脅確實存在,包括狩獵、誘捕、汽車碰撞、營養不良和中毒。此外,浣熊還可能因對農民造成滋擾而遭到殺害。
小浣熊在一段時間裏,曾因皮毛而被大量捕殺,但現在數量已經恢復。 [2] 

小浣熊物種危害

小浣熊經常被視為有害入侵物種,在北美的農村地區,尤其是在夜晚,常可以看到小浣熊出現在後院裏尋找食物,大多數庭院的主人並不歡迎小浣熊前來,常常把它們趕走,不僅因為它們常把院子弄得亂七八糟,發出一些煩人的噪音。 [7] 
浣熊可以是這個地區狂犬病毒的主要攜帶者和傳播者,會傳染給庭院主人和寵物,並通過叮咬傳播。由於狂犬病無法治癒,因此敦促人們避免接近行為異常的浣熊。此外,浣熊受到另一種犬瘟熱病毒的嚴重影響,他們也容易感染貓瘟。這些病毒不會直接影響人類,但可以傳播給寵物,尤其是狗、 貓和雪貂。 [7] 
浣熊不是馴養動物,野生動物專家不鼓勵將浣熊作為寵物飼養,雖然浣熊寶寶可能喜歡人類陪伴,但它們成年後通常會對人類產生攻擊性。它們還需要大量活動,並且可能對家居裝飾造成破壞。
在2007年愛爾蘭入侵物種風險評估中浣熊被列為潛在入侵者。2011年4月,該物種在愛爾蘭科克郡的野外被首次發現,可能是通過寵物貿易或動物園動物貿易抵達愛爾蘭。當浣熊數量達到高水平時,它們會影響本地生物多樣性。因為浣熊吃鳥蛋和兩棲動物,導致本地一些生物繁殖成功率降低。浣熊也是蛔蟲的攜帶者,這可能對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造成危險。有人擔心這個物種可能會將傳染病傳染給人類。浣熊被列為歐洲100種最嚴重的入侵物種之一。
參考資料
  • 1.    Procyon lotor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7-29]
  • 2.    浣熊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6-04]
  • 3.    浣熊  .Procyon lotor - 物種庫 -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引用日期2023-06-04]
  • 4.    小浣熊  .標本庫 -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引用日期2023-06-04]
  • 5.    楊玉泉編著,狂野陸地,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04,第139頁
  • 6.    崔鍾雷編,我最愛讀的趣味百科書 地球上80種最迷人的動物+植物,哈爾濱出版社,2012.08,第12頁
  • 7.    (英)大衞·麥克唐納主編,世界動物大百科全書 上,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5,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