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河墓地

鎖定
小河墓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約60千米的荒漠之中,墓地歷史約3400~4000年左右,是夏商時期塔里木盆地特色鮮明的青銅時代文化遺存。 [3] 
小河墓地外觀為一座橢圓形的沙丘,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整個墓地被中部木牆劃分為南北兩區,以單人葬為主,男性墓中常見木仗、木柄石器等,女性墓中必有木祖。小河墓地考古共發掘墓葬167座,出土文物千餘件、保存完好的古屍30多具。小河墓地的全面發掘,是新疆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墓地反映出夏商時期塔里木盆地青銅時代文化的獨特性、多元性和複雜性,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史前社會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提供了豐厚的資料。其成果對於闡明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過程、探究歐亞大陸早期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基於小河墓地的發現進行的多學科研究,相關成果也為增強中國學者在國際歐亞考古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提升國際影響力創造了契機。 [3-5] 
2013年5月,小河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小河墓地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約60千米的荒漠之中
所處時代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
佔地面積
25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93-2-17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小河墓地歷史沿革

20世紀初,小河墓地被生活在當地的羅布獵人奧爾德克發現的。 [6]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瑞典學者貝格曼首次發掘小河墓地,發掘墓葬12座。 [3] 
小河墓地發掘現場
小河墓地發掘現場(3張)
2002~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小河墓地實施全面發掘,發掘墓葬167座,出土文物千餘件、保存完好的古屍30多具。 [3] 

小河墓地遺址特點

綜述
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於若羌縣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約60千米的荒漠之中。墓地歷史約3400~4000年左右,是夏商時期塔里木盆地特色鮮明的青銅時代文化遺存。小河墓地沙山表面密密叢叢矗立着木柱,多稜形、圓形和槳形的胡楊立木留存140根。它們大多高出地表2~5米,直徑多為20釐米以上。小河墓地外觀為一座橢圓形的沙丘,高7米多,長70多米,寬30多米,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整個墓地被中部木牆劃分為南北兩區,以單人葬為主,男性墓中常見木仗、木柄石器等,女性墓中必有木祖。小河墓地考古共發掘墓葬167座,出土文物千餘件、保存完好的古屍30多具。 [4-5] 
生殖崇拜
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3張)
小河墓地是在一座原生紅柳沙丘基礎上,由不斷構築的多層墓葬以及自然積沙和人工堆沙共同構成,分五層上下疊埋。墓葬結構基本一致,即挖出沙坑、坑中置木質棺具;木棺由側板、兩邊擋板及蓋板拼合而成,形似無底的獨木舟,棺上普遍覆蓋牛皮;男性棺前立木似槳,象徵女陰,女性棺前立木呈柱形,象徵男根;部分墓室前立塗紅木柱,上懸牛頭;死者均頭戴氈帽,身穿毛織腰衣,外裹毛織斗篷,隨葬草編簍;個別棺中出現木製的“屍體”。 [4-5] 
墓地規格最高的墓
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
墓地規格最高的墓位於墓地北區獨立區域,由木構的長方形墓室和梯形的墓道組成木房式墓葬,墓室面積7平方米,由多稜形粗木柱和寬平的木板構築,分前、後室。室內壁板以紅、黑色塗繪幾何紋,室外壁蒙多層牛皮。墓室前壁兩側整齊碼放7層牛頭,墓道前面聳立一根刻有旋紋的木柱。墓室盜擾嚴重,上部出土牛頭和羊頭百餘具,墓主遺骸不存,墓底發現唯一的石質權杖頭和銅鏡。該墓是小河墓地規格最高的一座,並擁有獨特的隨葬品,顯示其墓主人特殊的身份地位。 [4-5] 
M11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
衣着高貴,中間分縫的長髮上戴着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微合,鷹鈎鼻,微張的薄唇和露出的牙齒。小河公主也被貝格曼稱作“微笑公主”。 [7-8] 
木屍與人首木屍
小河墓地出土十餘具木屍,還有人首木身的“組裝”屍體。有的屍體表面緊裹着動物的毛皮,還做出五官,留有頭髮,衣着打扮、隨葬習俗、隨葬品和真人無異。這些特殊的屍體都出自木棺,應為真人的代替品。 [5] 
奇裝異服
小河墓地挖掘發現小河人的服飾數百年間沒有變化。其頭戴氈帽,身裹寬大的毛織斗篷,腰圍或如窄帶或似短裙的毛織腰衣,足蹬短靴,配綴玉珠的毛繩項鍊和手鍊。斗篷和腰衣都是一次織(或編)成的塊料型服裝,不經過二次裁剪、縫紉,直接圍裹、披掛於身,這是人類服裝演變史上是最為簡單的服飾形式。斗篷和腰衣上或織或編出紅色幾何紋。氈帽上縫綴毛線、插鳥的翎羽、捆紮伶鼬。這些奇異的裝飾,除從裝飾文化傳統習俗理解外,亦或與原始宗教有關。 [5] 

小河墓地文物遺存

神偶
木雕人面像(側面) 木雕人面像(側面)
小河墓地是中外史前考古已發現人形雕像較多的一處遺存,這些人像多是靈魂崇拜的產物,各種神偶代表不同的靈魂。長度10~50釐米不等的木雕人像,出自泥殼墓中,人像肢體線條粗獷,五官或僅塗劃有紅色線條,或雕刻眉弓、鼻子,穿戴特製的毛織斗篷和氈帽;小型木雕人面像,出自不少男性和女性墓中,人面像長度10釐米左右,浮雕五官,眉弓突出,鼻子多高聳,面部多塗紅。這類人面像可能是祈求生育的靈偶。 [5] 
有故事的隨葬品
隨葬品
隨葬品(2張)
小河墓地每墓必在死者斗篷外置一件顯示幾何花紋的草編簍,簍內多盛麥粒或黍粒或乾結的奶製品,墓主身上大多撒有麥粒、黍粒、麻黃小枝、牛(羊)耳尖、動物筋擰成的短繩。一些特別的隨葬品,可能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關,如隨葬品豐富的男性墓中常見的嵌骨雕人面像的法杖、蹄狀木柄石器、蛇形木雕以及塗紅牛頭等。還有與性別有關的隨葬品,如女性墓中特有的木祖、木梳、皮囊,男性墓特有的冥弓、冥箭等。 [5] 

小河墓地歷史文化

學術發表
2021年,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的有關小河墓地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小河墓地早期人羣承襲了古北亞和古東亞人羣基因,這一重大發現揭示了人們對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最早人羣起源、遷徙及融合歷史的探索正在不斷走向深入,對於闡明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4] 

小河墓地文物價值

小河墓地發掘的棺木 小河墓地發掘的棺木
小河墓地的全面發掘,是新疆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墓地反映出夏商時期塔里木盆地青銅時代文化的獨特性、多元性和複雜性,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史前社會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提供了豐厚的資料。其成果對於闡明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過程、探究歐亞大陸早期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基於小河墓地的發現進行的多學科研究,相關成果也為增強中國學者在國際歐亞考古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提升國際影響力創造了契機。 [3]  [6] 

小河墓地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小河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小河墓地所獲榮譽

小河墓地被評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及“2006~2007年度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4] 
2021年10月,小河墓地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1] 

小河墓地旅遊信息

小河墓地地理位置

小河墓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約60千米的荒漠之中。

小河墓地交通信息

自駕: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小河墓地,路程約370千米,用時約8個小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