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

鎖定
《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的作者是盧昌海,出版時間是2014-5-30。
書    名
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
作    者
盧昌海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5月30日
定    價
29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2359654
印    次
1-1
印刷日期
2014-5-30

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編輯推薦

本書將以生動的文筆、翔實的資料、嚴謹的考據,為您解讀科學史上的趣聞和爭議。

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圖書序言

一位出版了四本書的作者,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寫書的感覺的話,那就是:寫書比寫文章累。這貌似是一句顯而易見的大白話,對我這種在寫作上有一定興趣,甚至以寫作為樂的人來説,卻是一種只有經歷過了才意識到的新感覺。這新感覺的起因也是一句顯而易見的大白話,那就是:書比文章長。不過,這個“長”對我來説與其説是篇幅之長,不如説是指所費時間之長。因為在一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得不斷約束自己的閲讀興趣,把主要精力投注於單一主題。另一方面,我的寫作速度又比較慢(或美其名曰“認真”),從而使得寫作過程往往長到了對題材的興趣將盡而書稿遠未完成的程度。這時候,寫書就變成了對恆心和毅力的考驗,而我——很遺憾地——曾兩度在這種考驗面前失敗過,致使《黎曼猜想漫談》和《從奇點到蟲洞》“爛尾”多年(對這一“丟人”事蹟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閲那兩本書的後記),其“累”亦由此可見。
在這種感覺下,若有誰願把我的文章彙集成書出版,讓我既免除寫書之累,又可得出書之樂,那對我來説簡直就是“天上掉餡兒餅”的美事,幾乎要生出一種“偷懶”的愧疚了。最近,這樣的美事居然落在了我的頭上——清華大學出版社願意出版我的兩本文章合集,一本收錄科學史方面的文章,一本收錄科普方面的文章。
興奮之下,我很快選好了篇目,但問題來了:一堆文章彙集在一起,以什麼作為書名呢?當然,假如我是著名作者,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大可取名為《盧昌海科學史作品集》和《盧昌海科普作品集》。但對於明顯不著名的我來説,就算不怕僭越地將自己的名字厚顏納入書名,也只會成為“票房毒藥”,因此必須另謀思路。讀者可能會笑話我這麼小的事情都不能輕鬆搞定,其實非獨我如此,像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那樣的大牌作家也常常為書名發愁呢,以至於在文章合集The Sun Shines Bright的簡介中感慨説,他幾乎想用數字編號來作書名了——當然,他發愁的原因跟我是不同的,他那是因為作品實在太多,顯而易見的書名幾乎用遍了。
經過思考,為了讓兩本書略顯對仗,我提議將科學史合集取名為《科學殿堂的人和事》,將科普合集取名為《科學殿堂的磚與瓦》。但編輯看了之後覺得這兩個標題太平淡。於是我又絞盡腦汁想了半天,卻沒再想出什麼點子來。無奈之下,我決定效仿阿西莫夫,他雖然也為書名發愁,點子可比我多多了,在The Sun Shines Bright的簡介中做完了用數字編號作為書名的“白日夢”後,隨即採用了一個頗有些取巧的辦法,那就是從所彙集的文章中選取一篇的標題作為書名。現在您所看到的這兩本文章合集的書名——《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和《因為星星在那裏:科學殿堂的磚與瓦》——便也是如此而來。
關注我文章的讀者或許注意到了,收錄在這兩本書中的某些文章是曾經在雜誌或報紙上發表過的。不過,雜誌和報紙大都有自己固定的風格,有時不免需要作者“削足適履”來契合之。因此,發表在雜誌和報紙上的版本與我自己的版本相比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經過編輯的改動,以及因字數所限作過刪節等。此外,發表在雜誌上的版本大都略去了註釋及對人名和術語的英文標註等,這其中後者——即英文標註——或許並不重要,但前者——即註釋——其實是頗為重要的,往往起着補充正文、澄清歧義等諸多作用。所有這些缺陷在此次彙集成書時都儘可能予以消除了。
與以前的四本書一樣,這兩本書也是非常接近原稿風格的,在個別細節上甚至有可能略勝於原稿,因為編輯訂正的個別錯別字由於未曾標註,我未必能在閲讀校樣時一一察覺並在自己的版本上做出相應的訂正。在尊重原稿這個最至關重要的特點上,我要再次對清華大學出版社表示感謝,感謝其對我作品及寫作風格的長期——從出版第一本書至今已五年了,夠得上用這個詞了吧——信任和支持。
最後,希望讀者們喜歡這兩本新書。 [1] 

小樓與大師:科學殿堂的人和事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科學史書林散筆: 小樓與大師//3
書林散筆: 隕落的前輩//9
泡利效應趣談//20
讓泡利敬重的三個半物理學家//26
紀念戈革——兼論對應原理、互補原理及EPR等//36
一、 著作等身的翻譯家//36
二、 經歷坎坷的獨行俠//41
三、 關於玻爾的歷史地位//46
四、 關於對應原理//52
五、 關於互補原理//56
六、 關於EPR爭論//63
七、 結語//67
玻爾的錯誤//71
一、 引言//71
二、 玻爾的第一次錯誤: BKS理論//73
三、 BKS理論的放棄//76
四、 玻爾的第二次錯誤: 科學革命綜合症//78
五、 結語//81
希爾伯特與廣義相對論場方程//83
一、 引言//83
二、 希爾伯特對物理學的興趣//85
三、 希爾伯特的《物理學基礎》//89
四、 早期研究簡述//97
五、 校樣風波//98
六、 信件辨析//104
七、 “借鑑”之爭//110
八、 尾聲//113
他們為什麼反相對論?//118
一、 先聲//118
二、 德國的反相對論運動//119
三、 蘇聯的反相對論運動//123
四、 中國的反相對論運動//125
五、 結語//127
從愛因斯坦妻子的“秘密貢獻”談起//129
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漫談//132
一、 問題//132
二、 算法//134
三、 丟番圖集//138
四、 羅賓遜猜想//140
五、 解決//142
附錄: 丟番圖方程//146黎曼猜想淺説//150
一//150
二//153
三//156
四//159
五//163
六//165
第二部分
其他科學的目的//169
科學的方法//173
科學哲學討論中的“大規模殺傷武器”//177
關於批評的資格//180
人名索引//183
術語索引//187
參考資料
  • 1.    簡介  .清華大學出版社[引用日期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