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棘蛙

鎖定
小棘蛙(學名:Quasipaa exilispinosa)是叉舌蛙科、棘胸蛙屬的兩棲動物,中國特有種。頭部寬扁,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圓,略突出於下唇;吻稜不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鼓膜隱約可見;犁骨齒兩斜團;舌寬圓,後端缺刻深。前肢較粗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端略成球狀;指間無蹼。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內蹠突窄長,無外蹠突;有內跗褶,其長約為蹠突長之2倍。皮膚粗糙。除股後側外,全身背面佈滿大小不等的圓疣、扁平疣或窄長疣,疣上均有細小的黑色角質刺;顳褶明顯;雄蛙胸部具有肉質疣突,疣突上均有錐狀黑刺;雌蛙腹面皮膚光滑。生活時背面棕褐色,散有不規則的碎黃斑;兩眼間有黑褐色橫紋;四肢背面具黑褐色橫紋。腹面灰白色,咽喉部有黑褐色細密斑點;脛、跗部內側散有稀疏的黑褐斑;下腹部及後肢腹面蠟黃色。
小棘蛙經常生活於500-1400米的山區小溪溝、沼澤邊石塊下。繁殖季節的夜晚,雄蛙常在石洞裏或洞口鳴叫,鳴聲“嗒!嗒(dā)、嗒......”,第一聲常為單音節,稍歇息後即發出連續短促的鳴叫聲。主要捕食金龜子、叩頭蟲、竹節蟲、蟬、蜘蛛、尺蟆、松毛蟲及翅目其他昆蟲的幼蟲。分佈於中國湖南、福建、廣西、廣東、香港。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小棘蛙
拉丁學名
Quasipaa exilispinos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叉舌蛙科
亞    科
叉舌蛙亞科
棘胸蛙屬
小棘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u and Hu,1975)
保護級別
IUCN紅色名錄:易危(VU) [3] 
外文名
Little Spiny Frog

小棘蛙形態特徵

  • 成體
小棘蛙
小棘蛙(8張)
雄蛙體長61毫米,雌蛙體長57毫米左右。頭部寬扁,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圓,略突出於下唇;吻稜不顯,頰部向外側傾斜;鼻孔位於吻眼之間,距眼略近,鼻間距大於眼間距;鼓膜隱約可見;犁骨齒兩斜團,尚發達;舌寬圓,後端缺刻深。 [4] 
前肢較粗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端略成球狀,第一、第三指幾乎等長,第四指長於第二指而短於第一、第三指;關節下瘤明顯;指間無蹼,第二、第三指內側微具緣膜;內掌突大,卵圓形;外掌突較小,長橢圓形。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左、右跟部略重疊;脛長約為體長之半;趾端球狀,關節下瘤明顯;第四趾兩側蹼缺刻深,其餘趾間為滿蹼;第五趾遊離側緣膜達蹠基部;外側蹠間蹼達瞧基部;內蹠突窄長,無外蹠突;有內跗褶,其長約為蹠突長之2倍。 [4] 
皮膚粗糙。除股後側外,全身背面佈滿大小不等的圓疣、扁平疣或窄長疣,疣上均有細小的黑色角質刺,尤以後背、肛孔周圍及脛、跗部背面的刺疣更為密集;顳褶明顯;雄蛙胸部具有肉質疣突,疣突上均有錐狀黑刺,中間部位的疣刺較大,向前向後遞次變小;雌蛙腹面皮膚光滑。 [4] 
生活時背面棕褐色,散有不規則的碎黃斑;兩眼間有黑褐色橫紋;四肢背面具黑褐色橫紋,前臂及跗部之橫紋各3條左右,股、脛部的橫紋4-6條。腹面灰白色,咽喉部有黑褐色細密斑點;脛、跗部內側散有稀疏的黑褐斑;下腹部及後肢腹面蠟黃色甚為醒目,故有“黃腳腿”之俗稱。液浸標本的後肢腹面蠟黃色消退。 [4] 
  • 第二性徵
雄蛙前臂粗壯;內掌突內側及內側3指上均有黑色婚刺;胸部具錐狀黑刺;具單嚥下內聲囊;有雄性線。 [4] 
卵粒單個或成片貼附於水中石塊底面,有時成串地黏附於草根上。卵徑3.2-3.4毫米;動物極黑棕色,植物極乳白色;卵外具2層膠膜。 [4] 
  • 蝌蚪
第30-36期時,全長平均58毫米左右,頭體長19.0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210%。生活時土黃色;尾肌上方有3-5個黑橫斑,早期蝌蚪的更為明顯,尾鰭上散有黑色細點。一個第28期的蝌蚪,後肢長1.5毫米左右,頭體長14.5毫米,尾長24.5毫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7倍;尾肌發達,尾末端鈍尖。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與眼間距幾乎相等,眼位於頭背側;出水孔開口於體左側;肛孔開口於尾基腹面右側;口小,位於頭部前下方,上唇近口角處有乳突1排,下唇乳突2排;檢查191個蝌蚪的唇齒式,153個為Ⅰ∶3+3/1+1∶Ⅱ,38個為Ⅰ∶4+4/1+1∶Ⅱ;角質頜發達。一個第42期的變態期蝌蚪,前肢剛伸出,頭體長16.5毫米,尾長30毫米左右,第四趾兩側噗缺刻深,背部出現疣粒,兩眼間黑色橫斑明顯;1個第46期的剛完成變態幼蛙,體長約18毫米,背面有窄長及顆粒狀疣,鼓膜較顯。 [4] 

小棘蛙近種區別

小棘蛙與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相近。但小棘蛙個體較小,體長不超過80毫米;第四趾兩側蹼缺刻深,不是滿蹼。棘胸蛙體型甚肥碩,雄蛙體長可達142毫米,雌蛙體長可達153毫米;趾間全蹼。 [4]  [5] 
小棘蛙(左)、棘胸蛙(右)

小棘蛙生活習性

小棘蛙經常生活於500-1400米的山區小溪溝、沼澤邊石塊下;溪寬一般不超過1米;水淺,最深不超過33釐米。繁殖季節的夜晚,雄蛙常在石洞裏或洞口鳴叫,鳴聲“嗒!嗒(dā)、嗒......”,第一聲常為單音節,稍歇息後即發出連續短促的鳴叫聲,有時可多達10聲以上。主要捕食金龜子叩頭蟲竹節蟲蜘蛛尺蠖松毛蟲及翅目其他昆蟲的幼蟲,其中大多數是農業害蟲。蝌蚪生活在溪溝的小水坑裏,稍受驚擾即隱匿於石洞裏或碎石間。 [4] 

小棘蛙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湖南(宜章)、福建(武夷山、建陽、德化、南靖、詔安)、廣西(龍勝花坪、田林岑王老山)、廣東(乳源、龍門)、香港。 [4] 
小棘蛙分佈圖 小棘蛙分佈圖

小棘蛙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為6-7月。卵產在小溪水凼內,卵羣成串或分散懸於草根或石塊下,雌蛙產卵54-107粒。小棘蛙受精卵的第三次卵裂仍為縱裂,與一般蛙卵的卵裂規律(第三次卵裂為橫裂)不同,而與棘胸蛙、虎紋蛙、花臭蛙的卵裂規律相似;胚胎髮育速度較慢,孵化期較晚,在水温24-28℃下需要經過8-9天才孵化,此時胚胎髮育至右側鰓蓋封閉或外鰓完全消失。 [4]  [6] 

小棘蛙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易危(VU)。 [8] 
  • 種羣現狀
小棘蛙分佈區較寬,但因其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和過度捕捉,其種羣數量減少。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