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梅鎮

鎖定
小梅鎮,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地處龍泉市南部偏西南,東鄰屏南鎮,南、西南與慶元縣竹口鎮黃田鎮交界,西北連接上垟鎮,北接八都鎮查田鎮,距龍泉市區32千米, [2]  區域總面積102.46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小梅鎮户籍人口為12529人。 [5] 
清時,屬延慶鄉一都、二都地;民國時,設小梅鎮;1992年4月,青溪鄉併入小梅鎮。 [2]  截至2020年6月,小梅鎮轄14個行政村, [1]  鎮人民政府駐梅三村延慶路88號。 [2] 
截至2019年末,小梅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5] 
中文名
小梅鎮
別    名
中國古青瓷之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
地理位置
龍泉市南部偏西南
面    積
102.46 km²
下轄地區
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梅三村延慶路88號
電話區號
0578
郵政區碼
3237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著名景點
大窯龍泉窯遺址、台湖山、琉華山
車牌代碼
浙K
人    口
12529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小梅鎮歷史沿革

小梅鎮 小梅鎮
清時,屬延慶鄉一都、二都地。
民國時,設小梅鎮。
1949年,為小梅、三溪鄉。
1951年,屬小梅、琉梅、三溪、義合4個鄉。
1953年,三溪、義合2個鄉改設三溪、雙溪2個鄉。
1956年,仍屬小梅、三溪鄉。
1958年,為梅嶺(大)公社小梅管理區、三溪管理區。
1961年,改設小梅、三溪公社,屬梅嶺區。
1975年,屬城南區。
1982年,三溪公社更名為青溪公社。
1984年5月,為小梅鄉和青溪鄉。
1985年6月,撤銷小梅鄉,設立小梅鎮。
1992年4月,青溪鄉併入小梅鎮。 [2] 

小梅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小梅鎮轄23個行政村:梅一、梅二、梅三、梅四、駱莊、大梅口、大梅、上梅、高際頭、洋岙頭、大窯、金村、黃南、毛山頭、半邊月、西坑、毛斷、孫坑、高坑、葉鄉、立東、鄭邊、泥嶺頭;下設99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小梅鎮轄14個行政村:梅一村、梅二村、梅三村、駱莊村、大梅口村、大梅村、大窯村、金村、黃南村、毛山頭村、半邊月村、孫坑村、鄭邊村、台湖村, [1]  鎮人民政府駐梅三村延慶路88號。 [2] 

小梅鎮地理環境

小梅鎮位置境域

小梅鎮位於東經118°53'13"~119°03'01",北緯27°47'01"~27°54'48"。地處龍泉市南部偏西南,東鄰屏南鎮,南、西南與慶元縣竹口鎮黃田鎮交界,西北連接上垟鎮,北接八都鎮查田鎮,距龍泉市區32千米, [2]  區域總面積102.46平方千米。 [5] 

小梅鎮自然資源

2011年,小梅鎮耕地面積13252畝,人均1.1畝;林地面積14.5萬畝。 [2] 

小梅鎮人口

2011年末,小梅鎮總人口125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78人,城鎮化率22.1%。另有流動人口432人。總人口中,男性6507人,佔51.8%;女性6057人,佔48.2%;14歲以下2143人,佔17.0%;15~64歲9245人,佔73.6%;65歲以上1176人,佔9.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226人,佔97.3%;有畲、侗、土家、苗、彝、壯、瑤、布依、水9個少數民族,共338人,佔2.7%。其中畲族26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8.1%;侗族43人,佔12.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45‰,人口死亡率7.66‰,人口自然增長率2.7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9人。 [2] 
截至2017年末,小梅鎮常住人口為8012人。 [3] 
截至2018年末,小梅鎮户籍人口為12601人。 [4] 
截至2019年末,小梅鎮户籍人口為12529人。 [5] 

小梅鎮經濟

小梅鎮綜述

2011年,小梅鎮財政總收入1309.02萬元,比上年增長10.8%。人均財政收入1042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4929元。 [2] 
截至2018年末,小梅鎮有工業企業2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4] 
截至2019年末,小梅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5] 

小梅鎮農業

2011年,小梅鎮農業總產值8804萬元,比上年增長12.9%,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2.7%。2011年,生產糧食6395噸,其中水稻5968噸,豆類227噸,其他200噸。2011年,食用菌產量516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10256頭,年末存欄3782頭;牛飼養量972頭,年末存欄369頭;羊飼養量402只,年末存欄100只。 [2] 

小梅鎮工業

小梅鎮的工業以礦業、竹木加工業為主。2011年,小梅鎮工業總產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67.2%。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43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085萬元,比上年增長17.8%。 [2] 

小梅鎮商貿

2011年末,小梅鎮有商業網點200個,職工67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560萬元,比上年增長1.7%。 [2] 

小梅鎮金融業

2011年末,小梅鎮各類存款餘額1.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6億元。 [2] 

小梅鎮郵電業

2011年,小梅鎮郵政業務收入9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2萬元。 [2] 

小梅鎮社會事業

小梅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小梅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417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2所,在校生716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622萬元,比上年增長7.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50萬元,比上年增長8.0%,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5.0%。 [2] 

小梅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小梅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3個,會員169個;各類文化專業户8個,文化站23個: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2.8萬冊。 [2] 

小梅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小梅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0個,病牀12張,固定資產總值134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019人次,住院手術6台次,出院病人2983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743人,參合率92.0%。 [2] 

小梅鎮社會保障

2011年,小梅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户,人數1人,支出3840元,比上年增長3.4%,月人均320元,比上年增長0.8%;城市醫療救助4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54人次,共支出654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09户,人數444人,支出52.38萬元,比上年增長11.2%,月人均98元,比上年增長0.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人,支出1.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7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45人次,共支出4.45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0萬元。新增就業人員70人,有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743人,參保率92.0%;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11395人,參保率95.0%。 [2] 

小梅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小梅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3000户,移動電話用户3300户,寬帶接入用户960户。 [2] 
  • 給排水
2011年末,小梅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3千米,生產能力5.4萬噸/日,年工業用水420萬噸、生活用水665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1千米,日污水處理能力3100噸。 [2] 
  • 供電
2011年末,小梅鎮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3座,主變壓器6台,總容量14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3.39千米,用電負荷1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927.41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9%,供電可靠率99.98%。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小梅鎮有公園5個,公園面積5.6公頃,園林綠地面積7.9公頃,其中公共綠地2.4公頃,綠化覆蓋率37.5%。 [2] 

小梅鎮交通運輸

小梅鎮有長深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5.46千米,雙向4車道;龍後線省道過境,境內長3.2千米;縣鄉(鎮)級公路9條,總長59.24千米。2011年末,小梅鎮道路總長度5.3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0.04平方千米;鎮區橋樑4座,總長度990米;鎮區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里程達12.5千米,年客運量55萬人次。 [2] 

小梅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小梅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原小梅鄉得名。 [2] 
  •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5月20日,龍泉青瓷燒製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龍泉青瓷燒製技藝正式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文物古蹟
大窯龍泉窯遺址
大窯龍泉窯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5年,大窯龍泉窯遺址被列入國家100處重點大遺址,是中國宋代至明代龍泉窯的代表性窯址。在浙江省龍泉縣西南小梅鎮東北10裏的大窯、金村一帶。西起高際頭村,北迄坳頭村,在沿溪10裏的山坡上,和金村共發現窯址126處。龍泉窯創燒於五代,興盛於南宋至元初。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各地制瓷業的興起,加上當地匪亂和當時的閉關鎖國龍泉窯逐漸衰落,到民國初期只有孫坑範氏燒製,歷時七、八百年。屬南方青瓷系統,是宋元時期著名窯場之一。
大窯楓洞巖窯遺址
大窯古窯址
大窯古窯址(3張)
大窯楓洞巖窯遺址,位於大窯龍泉窯遺址內,其燒成年代為元、明時期,出土的大量瓷器,為龍泉窯的分期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發掘共揭露房屋遺蹟6處,至少有7次疊壓打破關係的龍窯1處,轆轤坑2處,素燒爐1處,儲泥池2處,及與房子配套的卵石鋪的路面、排水設施等多處,尤其是窯爐北側的房子,有瓷器標本上寫有顧氏字樣,顯示該窯場可能屬於明代一個叫顧仕成的人。
小梅窯遺址
小梅窯
小梅窯(3張)
2010年以來,在小梅鎮瓦窯路發現了燒造黑胎產品的遺存並出土了產品標本。瓦窯路遺存產品面貌獨特,開極碎的片紋,具有“百圾碎”的特徵,許多產品在胎釉和器型特徵、裝燒工藝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早期性,上海博物館的熱釋光測年結果顯示其燒造年代為1111—1161年之間,與考古判斷基本一致。2012年年初,在瓦窯路旁邊的小梅小學(原小梅中學校址)一片竹林內發現一處窯址。
安清社殿
安清社殿
安清社殿(5張)
安清社殿,坐東朝西,坐落在大窯龜山頂峯,周圍有毛竹林和千年古樟樹。安清社殿始建於大明萬曆九年(1581年),佔地面積千餘平方米,立殿廊檐為船逢軒斗拱,既沒有前院,也沒有後廳,但有左右偏殿。牌坊式門坊為石木結構,四柱三間為主殿,殿四柱上飾有木雕雀替,圖案為獅子,梅花鹿。相傳鄭將軍為保一方平安,而與搶劫青瓷國寶的土匪們血戰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尊稱他為安清社主,並將其塑像,帶上丞相之帽,偕夫人像同坐於安清社殿,祭以香火。
三王社殿
三王社殿
三王社殿(5張)
三王社殿,位於大梅口官橋、大梅村村口、高際頭三個村,分別供奉着章氏三兄弟。
大王廟
大王廟,位於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梅溪邊上,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大王廟據當地傳説在宋朝時期當地武將葉先鋒感念五嶽聖帝黃飛虎飛來香爐奠基靈異,塑像供祀。據復可查資料,清咸豐八年,太平軍過境王朝欺壓鄉勇借聖帝旗幟抵抗失敗假旗嫁禍神廟焚燬一空,同治初年,鄉民籌資再事興造。文革期間,被毀,20世紀九十年代,當地百姓自發集資重建。廟裏供奉五嶽大帝黃飛虎。每年農曆十月初六為帝君誕辰。
植壁殿
植碧殿,位於黃南村南側,坐東朝西。據可靠資料,據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版《龍泉縣誌》記載:“植碧殿在南鄉二都黃南莊,自唐創建歷代修葺,使之初具規模。”。據考證,植碧殿始建於唐天祐二年(905年)。
葉氏宗祠
葉氏宗祠,位於黃南村。據《葉氏宗譜》記載,葉氏宗祠創自宋代,始建於黃南八保書院,至清光緒庚子年重建。全祠佔地面積5畝,三進五植38間房。
古溪橋
古溪橋,位於黃南村,為單孔石拱廊橋,東西向橫跨古溪之上,始建於明代,清道光十八年重建(1838年)。拱橋全長29.30米,寬5.60米;廊屋九間,上覆鬥八藻井,兩側軒廊,下設神龕;橋廊建築重檐結構,局部三重檐,橋廊兩端牌樓式,中部重檐歇山。古溪橋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雙溪橋
雙溪橋,位於龍泉市小梅鎮孫坑村,東南、西北走向,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重建,橋長33.20米,淨跨15.40米,面闊4.50米,矢高3.75米,有廊屋11間。此橋的一個特殊點,原本是疊梁平伸木樑橋,後來平直的橋面年久逐漸變形,於是後加的簡易“八字撐”。雙溪橋為龍泉市文物保護單位。
  • 風俗民情
烏飯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小梅鎮都有吃烏飯的民間習俗。烏飯的做法是用一種叫“烏飯蘆”的灌木葉子放在鍋中煮爛,然後取其烏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有些地區還會再加上瘦肉、香菇攪拌),經文火炊透便成烏飯。

小梅鎮風景名勝

  • 琉華山
琉華山 琉華山
琉華山,亦名仙山,位於大窯村南,在小梅鎮與屏南鎮交界處。海拔1512米。山頂有鐵香爐,並有長湖。
  • 台湖山
台湖山 台湖山
台湖山,位於浙江省慶元、龍泉兩縣市,黃田、小梅兩大鎮的交界處,亦在黃真與黃南之間。主峯海拔1114.9米。
  • 龍慶橋
龍慶橋 龍慶橋
龍慶橋,是一座五孔36間,長140米,高14米,寬5米的石木結構屋式橋,原名小梅“濟川橋”。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更名為“通福橋”,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名為“壽川橋”。民國九年(1920年),經龍慶兩縣知事會看後,以王先培為總董事,劉朝高等四人為理事,募捐銀元兩萬多塊動工重建,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竣工。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旬,龍慶橋毀於兵火。2010年12月23日,龍慶橋開工重建。重建的龍慶橋總長129.99米,寬5.4米。

小梅鎮地方特產

小梅鎮有龍泉青瓷、香菇、黃果、烏飯等特產。

小梅鎮著名人物

  • 章氏兄弟
兄名生一,弟名生二,龍泉人氏,相傳是哥窯和弟窯的創始人(1127年前後)。南宋初期於琉田,即今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同業於瓷窯。時該村有瓷窯四十餘家,尤以章氏兄弟窯製品最佳。生一所制之器,胎質堅實、薄如蛋殼,釉層豐富飽滿,釉色濃淡不一。淡白者稱米色,稍濃者稱豆綠。釉有斷紋,號白極碎,即魚子紋。其器紫口鐵足,產品為朝廷所壟斷,精品專供御用。因其為兄,所制之器名“哥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生二作品則繼承龍泉青瓷傳統風絡,因有發展,着色葱翠,創造了梅子青、粉青、白胎厚釉,光澤柔和、滋潤如玉、扣之如磬,極耐磨弄。其精品皆是呈宮廷。因其為弟,所制之器名“弟窯”。又因其作品風格繼承龍泉晉唐青器,又名“龍泉窯”,亦稱“章窯”。所以世稱章氏兄弟是開創龍泉青瓷鼎盛時代的標誌性人物。
  • 鮑由
鮑由(約1049—1110年間在世),本名鮑慎由,或後因孝宗(南宋孝宗名趙昚)諱而追改之,字欽止,今龍泉市小梅鎮黃南村鮑家莊人。元祐初,以任子試吏部銓第一,以父蔭補郊祀齋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登進士乙科,授初官。八年,為泰州通判。元符中,授提舉福建茶鹽公事。徽宗時授工部員外郎,時曾布、蔡京專權,大興元祐黨禁,鮑由涉嫌,貶監泗州轉般倉,後遷福建常平提舉,厲廣西、淮南轉運判官。在召為吏部員外郎,不久被彈劾,罷為提點元封官。後再起用為明州知府,該海州知府。終因剛直招怨,罷官奉祠。宋史《藝文志》有《鮑慎由文集》五十卷,《鮑欽止集》二十卷。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有鮑由《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別集》三卷。
  • 鮑彪
鮑彪(1091—?),字文虎有號潛翁,小梅鎮黃南村鮑家莊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鮑彪舉進士甲科,授文林郎秀州判官。任嚴(建德)、郴(湖南鏡內)、潮(廣東境內)三州教授。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以左宣教郎任太常博士。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十二月,朝廷舉行大祭祀。彪因選用祭品有以他物代用,不合法度。御史台劾其“擅行移易”,罰銅十斤。官至司封員外郎。宋史《藝文志》有鮑彪注《戰國策》十卷收入《四庫全書》,據胡仔《苕溪魚隱從話後集》載,鮑彪有《杜少陵詩譜論》一書。
  • 葉適
葉適,南宋著名學者(1150—1223年)。字正則,祖籍龍泉,其父母因龍泉發大水飄沒數百里,徙於瑞安,其生於瑞安,晚年定居永嘉。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舉進士第二。《四朝聞見錄》載:本為第一,因策論有“聖君行弊政,庸君行善政”之説,遂為第二。因薦召為大學士,遷博士。寧宗時,授寶漠閣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力捍江防,反對與金議和。後因遭中丞雷孝友誣陷被奪職。從此遷居永嘉水心村,以經國濟世之才自負,杜門著述,多有匡救時弊之言,稱水心先生,為永嘉學派創始人。主張通商惠工,扶持商賈,流通貨幣。中國市場經濟理論之萌芽,就出自葉適。
  • 楊載
楊載(1271—1323年),字仲宏。縣南琉田村(今大窯)人。後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年四十猶未入仕途。經户部賈國英屢薦,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參與編纂《武宗實錄》。元延祐二年(1315年),仁宗以科目取士。載應詔,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樑州事,後任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著有《楊仲宏集》行世。終年53歲。
  • 李為蛟
李為蛟(1881—1939年),字雲騰。小梅鎮毛山頭村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回國,被推選為劍川學堂堂長。辛亥革命後,任龍泉縣民事長。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調任雲和縣知事,後改任甌海道尹公署科長。民國十六年(1927年),轉於工商實業。
  • 謝漢定
謝漢定(1864—1961年),字和清,小梅鎮人。幼習武,而立之年,考取武秀才。臨診擅長正骨療傷,尤精手法,認為“手法者,傷科之首務,若手法不使骨正,良藥也無功耳。”。1961年,病逝,終年97歲。
  • 葉世祥
葉世祥(1966—2013年),男,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大梅口村人。文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系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浙江省美學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文學學會副會長等。
參考資料
  • 1.    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21]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尚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浙江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3月:2296-2298.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194.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199.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