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格拉村

鎖定
小格拉村隸屬於石登鄉小格拉村委會 ,屬於山區。位於石登鄉南邊,距離鄉30公里。國土面積8527畝,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温18.5 ℃,年降水量25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225畝,其中人均耕地2畝;有林地35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户135户,有鄉村人口604人,其中農業人口591人,勞動力34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0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5.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4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25畝(其中:田260畝,地965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180畝;荒山荒地1400畝,其他面積2180畝。有銅等資源。
中文名
小格拉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石登鄉小格拉村委會
地理位置
石登鄉南邊
面    積
8527 畝
電話區號
0886
郵政編碼
671405
車牌代碼
雲Q

小格拉村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49户通自來水,有72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17 %)。有421户通電,有65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205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15%和4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24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77户(分別佔總數的30%和18%)。
該村到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 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6輛,摩托車 1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95畝,有效灌溉率為2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9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26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4户。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9 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5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1] 

小格拉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5.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14萬元,佔總收入的39%;畜牧業收入31.77萬元,佔總收入的3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0頭,肉牛75頭,肉羊35頭);林業收入1.96萬元,佔總收入的 2 %;第二、三產業收入20.55萬元,佔總收入的21%;工資性收入8.5萬元,佔總收入的8.8%。農民人均純收入1081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7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0人(佔勞動力的24%),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11人。

小格拉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8.91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72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林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辣椒產業。擁有專業合作組織2個,其中,已登記註冊2個。引

小格拉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135户,共鄉村人口604人,其中男性301人,女性303人。其中農業人口591人,勞動力340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漢族、白族混居地),其中白族439人,漢族120人,其他民族45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04人,參合率 100 %;享受低保9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距離鎮衞生院3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小格拉村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2]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格拉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石登中學。該村距離中學3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8人,其中小學生60人,中學生48人。
該村建有圖書室1個。

小格拉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6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400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公開項目有 :
1.財務收支情況和茅草房改造工程的農户情況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户的繳費情況.
3.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及工作總結和籽種預購情況.
4.小格拉水溝縣水務局扶持5.7萬元,建設完成三面支砌570米的工程情況。 [3] 

小格拉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水利、基本農田建設
2.改善人畜飲水
3.地質滑坡農户需要搬遷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林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8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700頭、牛560頭、羊600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0人。充分利用我村優勢,以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末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100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