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果白刺

(中藥)

鎖定
小果白刺,中藥名。為蒺藜科白刺屬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的果實。分佈於我國各沙漠地區;華北及東北沿海沙區也有分佈。具有調經活血,消食健脾之功效。用於身體虛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經不調,腰痠腿疼。
中文學名
小果白刺
別    稱
白刺、西伯利亞白刺、卡密(蒙藥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牻牛兒苗目
蒺藜科
白刺屬
小果白刺
分佈區域
我國各沙漠地區;華北及東北沿海沙區也有分佈
採集時間
秋季
用    量
內服:3-5錢,水煎服

小果白刺入藥部位

果實。

小果白刺性味

味甘、微鹹,性温。

小果白刺功效

調經活血,消食健脾。

小果白刺主治

用於身體虛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經不調,腰痠腿疼。

小果白刺相關配伍

治月經不調:卡密果、大黃、柯子、烏梅各5錢,廣木香、五靈脂、側柏子、硫磺、公丁香、紅花各3錢,青木香、鹿茸各2錢,冬蟲草1錢,硃砂5分,豬苦膽3分,上藥研末,製成黃豆大的小丸,用黃酒沖服,每次10-13粒,每日3次。(寧夏阿拉善左旗蒙藥方)

小果白刺用法用量

內服:3-5錢,水煎服。

小果白刺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備用。

小果白刺形態特性

灌木,高0.5-1.5米,彎,多分枝,枝鋪散,少直立。小枝灰白色,不孕枝先端刺針狀。葉近無柄,在嫩枝上4-6片簇生,倒披針形,長6-15毫米,寬2-5毫米,先端鋭尖或鈍,基部漸窄成楔形,無毛或幼時被柔毛。聚傘花序長1-3釐米,被疏柔毛;萼片5,綠色,花瓣黃綠色或近白色,矩圓形,長2-3毫米。果橢圓形或近球形,兩端鈍圓,長6-8毫米,熟時暗紅色,果汁暗藍色,帶紫色,味甜而微鹹;果核卵形,先端尖,長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小果白刺生長環境

生於湖盆邊緣沙地、鹽漬化沙地、沿海鹽化沙地。分佈於我國各沙漠地區;華北及東北沿海沙區也有分佈。

小果白刺藥材性狀

核果錐狀卵形,深紫紅色;果核卵形,先端氣微,味甘微酸。

小果白刺藥理作用

全株中的總生物鹼可能使骨骼肌鬆弛,呼吸減慢。
[1-5]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3.    朱亞民.《內蒙古植物藥志 第2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
  • 4.    李建秀,周鳳琴,張照榮.《山東藥用植物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
  • 5.    中國科學院甘肅省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沙漠研究室.《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甘肅人民出版社,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