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杜麗

(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説)

鎖定
《小杜麗》(Little Dorrit)是英國小説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發表於1855年12月—1857年6月。 [1] 
《小杜麗》分為上、下兩卷,圍繞杜麗和克林南姆兩家的遭遇,引出了許多故事,展現了英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小説主題深刻,切中時弊,內容豐富,構思獨到,思想傾向鮮明,具有典型化的人物性格描寫、嚴密的故事情節結構和幽默生動的文學語言。 [1-2] 
作品名稱
小杜麗
外文名
Little Dorrit
作    者
【英】查爾斯·狄更斯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發表時間
1855年12月—1857年6月
中譯本字數
823000

小杜麗內容簡介

艾米·杜麗(小杜麗)出生在債務人監獄——馬夏爾西獄裏,當時她的母親和破產的父親都被關押在那裏。母親產後不久就死去,小杜麗和他的哥哥姐姐一道在監獄裏活了下來。當小杜麗長大成人後,便到監獄外邊去做些縫補零活。
小杜麗幫忙縫補衣服的婦女中有一位克萊南夫人,這位寡婦被病魔囚禁在室內長達15年,經營着一處商場。克萊南夫人的兒子亞瑟·克萊南40歲,20年前追隨父親到東方去照管公司在東方的業務。父親死後,亞瑟回到英國,告訴母親他將取出自己那份遺產,實現經濟獨立,不願留在商行和貪婪成性的、幾乎沒有人情味的母親呆在一起。在母親家暫住時,亞瑟注意到小杜麗,被小杜麗温順的性格和甜美的面容所吸引,於是向人打聽她的身世,併到馬夏爾西獄,試圖幫助小杜麗一家,還曾説要試試把杜麗先生救出來。為此,亞瑟找到一位同盟者,他叫潘克斯的職員,曾為亞瑟前一個未婚妻的父親收討租金。此外,亞瑟還幫小杜麗尋找更多的縫補活計,幫她哥哥擺脱麻煩,還寄給她一些數目不多的錢來支付小杜麗一家在監獄單的生活開支。
先後得到監獄看守的兒子約翰·奇弗利和律師臘格先生兩人幫助的潘克斯調查發現,被囚禁20年之久的杜麗先生是一大筆財產的唯一活着的繼承人,而這筆財產已有多年無人領取。不久後,杜麗先生獲釋,將債務還清後,很快就過上了富有的生活。杜麗先生和兩個大孩子決意忘掉過去的一切,名副其實地享受這筆財產帶來的新的社會地位,甚至使自己認為亞瑟的幫助只是一種侮辱,並同他斷絕來往,很快搬到了歐洲大陸。由於他們財力雄厚,居住在英格蘭以外的不列顛人的社交圈子接納了他們。被視為英國最富有最有勢力的銀行家莫多爾先生的繼子斯巴克勒(Sparkler)成了杜麗先生長女芬妮·杜麗的追求者,雖然芬妮不愛斯巴克勒,但她卻不無愉快地考慮到嫁給一個殷實之家的生活前景。莫多爾太太知道,當芬妮還是倫敦的一個舞蹈演員時,她兒子就墮入情網了,而且莫多爾一家看見的只是杜麗的財產,因而答應了這一婚事。
婚禮之後,芬妮和斯巴克勒定居倫敦。杜麗先生到倫敦來看望他們,成了莫多爾先生的好友。莫多爾甚至提出要通過精明和獲利豐厚的投資活動幫助杜麗先生增加財產,前負債人杜麗先生因新的前景而如同跨入天堂之門。小杜麗對家庭的變化感到奇怪,但依然故我,不時給亞瑟寫信,因為他的幫助令她感激不盡,而且她也愛着他。此時,亞瑟仍在倫敦,正設法查明幾個出入於母親家的特別神秘人物的底細,同時也努力使自己的生意興隆,但這兩件事皆非易事。一位名叫布蘭德瓦的先生曾兩次拜訪過克萊南夫人,亞瑟知道他是個惡棍,可能還殺過人。他揣摩不透他母親和這個人會有什麼好談的,並對作為他母親合股人的職員弗林特温奇也極不信任。
就在致力於解開這些人的謎底時,亞瑟破產了。他曾經像許多人那樣相信莫多爾先生的商業冒險是最安全、最迅速的致富途徑,於是把自己的錢和公司的錢全部投入到莫多爾的風險事業之中,在莫多爾和他的銀行倒閉時成了一個負債人,被送進馬夏爾西獄,住在當年杜麗先生的監號裏。此時,臘格先生和潘克斯先生盡最大努力縮短亞瑟的囚禁時間,但亞瑟似乎喪失了活下去的願望,更不用説出獄了。唯有當小杜麗回到英格蘭並住在監獄的營房裏,並像以前寬慰父親那樣寬慰他時,亞瑟才稍微有一些生活的興致。
得悉布蘭德瓦先生已經不再在克萊南夫人家露面後,潘克斯動身追蹤此人,並將他帶回倫敦。不久,布蘭德瓦試圖敲詐克萊南夫人的原因真相大白。克萊南夫人意識到她要是不想被敲詐,就必須讓兒子瞭解事情的真相,於是她20年來第一次從輪椅上站起來,離開了屋子。她來到監獄告訴亞瑟,他不是她的兒子,她多年以來一直佔用着他和小杜麗的錢。之後,被佔取的錢歸還回來,亞瑟很快獲釋出獄。不久後,亞瑟與小杜麗結了婚。在經歷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厄運,小杜麗最終開始過上一種安寧、舒適的生活。 [3] 

小杜麗作品目錄

下卷 富有
第一章 旅伴
第二章 傑納勒爾太太
第三章 途中
第四章 小杜麗的來信
第五章 總有點兒不對頭
第六章 總有點兒對頭
第七章 多半是不倫不類
第八章 貴族未亡人戈文太太明自了,這絕對不行
第九章 剛露面又不見了蹤影
第十章 弗林特温奇太太的夢越做越離奇了
第十一章 小杜麗的來信
第十二章 本章開了一個重大的愛國商討會
第十三章 流行病的蔓延
第十四章 聽取忠告
第十五章 不存在這兩個人不能結合的正當理由或障礙
第十六章 成了
第十七章 下落不明
第十八章 空中城堡
第十九章 空中城堡風雨交加
第二十章 引出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一個自尋煩惱的人的身世
第二十二章 誰這麼晚走過這條路?
第二十三章 艾弗莉夫人允諾有條件地説出她的夢
第二十四章 漫長的一天的黃昏
第二十五章 總管家交出官印
第二十六章 惡有惡報
第二十七章 馬夏爾西獄之弟子
第二十八章 在馬夏爾西獄露了面
第二十九章 在馬夏爾西獄裏提出懇求
第三十章 要收場了
第三十一章 收場了
第三十二章 要走了
第三十三章 要走了!
第三十四章 走了 [4] 
上卷 貧困
第一章 陽光與陰影
第二章 旅伴
第三章 歸家
第四章 弗林特温奇太太做了一個夢
第五章 家事
第六章 馬夏爾西獄之父
第七章 馬夏爾西獄之女
第八章 鐵鎖
第九章 小媽媽
第十章 包含了治理科學的全部內容
第十一章 釋放
第十二章 傷心園
第十三章 德高望重
第十四章 小杜麗外出聚會
第十五章 弗林特温奇太太又做了一個夢
第十六章 某某人的嚮往
第十七章 某某人的情敵
第十八章 小社麗的求愛者
第十九章 馬夏爾西獄之父二三事
第二十章 出入上流社會
第二十一章 莫多爾先生的病症
第二十二章 一個謎
第二十三章 機器運轉
第二十四章 算命
第二十五章 合謀者及其他人
第二十六章 某某人的心境
第二十七章 二十五下
第二十八章 某某人的消失
第二十九章 弗林特温奇太太續夢
第三十章 一位紳士的諾言
第三十一章 精神
第三十二章 再算命
第三十三章 莫多爾太太的苦衷
第三十四章 一長串巴納克爾家族成員
第三十五章 在小杜麗的手背上看潘克斯先生後面是什麼
第三十六章 馬夏爾西獄成了孤兒

小杜麗創作背景

《小杜麗》從1855年12月起逐月連載,一直到1857年6月連載完結,並於1857年6月出了單行本,狄更斯為這個最初的版本寫了一篇序言。狄更斯創作《小杜麗》的本意在於揭露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在創作之初小説名為“無人之過”(Nobody's Fault)。但按照最初的構思,狄更斯寫得很不順手。當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事件設計出金融騙子莫多爾、統治集團巴納克爾家族、官僚機構拖拖拉拉部等極度誇張荒誕的藝術形象後,全書主題得以明確,狄更斯的創作才順暢起來。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説,“一個拙劣的構思”變成了“絕妙的分明十分嚴謹的構思”。而根據序言,在小説完成之際,狄更斯曾專程去實地察看了馬夏爾西獄的舊址。在最初醖釀構思這部小説時,狄更斯必然糅進了自己童年時代的親身生活體驗。1824年2月20日,狄更斯的父親因為負債而進了馬夏爾西獄。後來,狄更斯的母親帶狄更斯的弟弟妹妹們搬入獄中居住,直至1824年5月28日全家方出獄。當時,12歲的狄更斯正在鞋油作坊做童工,每天兩次去馬夏爾西獄,並將每週所掙的工錢交給父母。這段生活經歷給狄更斯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成了創作《小杜麗》的依據。 [1] 

小杜麗人物介紹

人物
簡介
艾米·杜麗/小杜麗
一個在債務人監獄中出生並長大的孩子
威廉·杜麗
小杜麗的父親
芬妮·杜麗
小杜麗的姐姐
亞瑟·克萊南
小杜麗的朋友
克萊南夫人
亞瑟的母親,小杜麗的僱主
布蘭德瓦先生
敲詐者(索債者)
莫多爾先生
銀行家,芬妮·杜麗的公公 [3] 

小杜麗作品鑑賞

小杜麗主題思想

《小杜麗》的故事線索繁多,情節十分複雜,全書涉及的重要人物便有50餘人,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構成了極其錯綜繁複的關係。故事的主要線索是圍繞杜麗父女、克萊南母子及克萊南和小杜麗的關係而展開的。女主人公小杜麗的父親威廉·杜麗因投資不當,莫名其妙地被關入馬夏爾西獄,一關便是20多年。小杜麗就是在獄中出生長大的,她14歲便做縫紉工,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擔。故事開始時克萊南從遙遠的中國回到闊別20年的英國,在家裏見到了悽婉纖弱的小杜麗。他懷疑父母在經商中是否曾損害過別人且從未做過補償,並把這份懷疑與小杜麗一家的遭遇聯繫在一起。出於對小杜麗的愛憐同情,他入馬夏爾西獄,進傷心園,上拖拖拉拉部,多方瞭解,四處調查。作者由此向讀者全方位地展現了英國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的狀況,以及上至政府權貴泰特·巴納克爾,下至泥水工普羅尼希一家等各種人物。其中有狡詐兇狠的無賴流氓裏高·布蘭德瓦,看似金融界巨頭而實為騙子的莫多爾,外貌慈善而實則盤剝壓榨、貪得無厭的房產主卡斯貝,善良正直卻對貴族豪門畢恭畢敬的彌格爾斯,玩世不恭又自私冷漠的高恩,等等。小説下卷寫杜麗先生得到大筆遺產而成了富翁。他們全家旅居歐洲,出入上流社會。由於金融騙子莫多爾罪行敗露畏罪自殺,杜麗先生的財富化為烏有,克萊南也破產被關入馬夏爾西獄。最後,克萊南的懷疑及身世之謎水落石出。在小杜麗及眾多朋友的幫助下,克萊南得以出獄,並與小杜麗結為夫婦,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有情人終成眷屬並不是小説的主題,男女主人公的身世不過是為故事的展開編織的主幹線索而已,貫穿小説始終的主題共有三個:監獄、騙子和關愛。 [1]  [5] 
監獄:十九世紀英倫之印象
監獄是橫貫小説的主題。由於連載的需要和吸引讀者,小説各章獨立性較強,這似乎使整部小説結構顯得鬆散拖沓、凌亂無序,讀者彷彿走入了一座找不到出路的迷宮,茫然不知所措。但小説從開頭到結尾都是圍繞着“監獄”這一隱喻而發展,所提到的每一個場所都像是監獄。如果暫時不是監獄,至少有可能轉變為一所監獄,可以説監獄無處不在。
全書第一章就從馬賽的監獄開始:“三十年前,有一天,馬賽在烈日考曬……那一天,馬賽有一座令人厭惡的監獄……那裏什麼東西都有一種監獄的色調。”之後,便用了大量篇幅描寫與故事主人公有關的馬夏爾西獄。除了現實中的監獄之外,還有許多象徵意義的監獄,其中之一便是家庭。故事的男主人公克萊南,童年家庭生活不幸,對其而言,童年時的家庭便是一座監獄。在童年時代,星期日是“令人睏倦的”和“熬不到頭的”,“那一天他的母親,一張嚴厲的面孔,一顆冷酷無情的心。”克萊南的母親也好像囚犯一樣,在“自己的監獄當中憔悴”和“付出了代價”。除了家庭以外,小説中的劇院,修道院等也彷彿是監獄。“小杜麗幾乎説不出劇院是什麼樣子的”,“看見門口還有六七個鬍子刮的光光的人閒坐着,……那模樣與獄中人也沒有什麼不同”。“修道院有陰暗的圓頂卧室,室內奇冷”,小杜麗邊走邊想,“這個地方坡有點像監獄”。不光欠債者生活在監獄當中,富人的生活也如同監獄一樣。金融家莫多爾雖然腰纏萬貫,他的神態自始至終像一個長期受監禁的囚犯。他總是“對於袖口,表現出頗為不安的神色”,“雙手緊握在硬繃繃的外套的袖口下面,好像自己要把自己送去拘留似的”。 [5] 
騙子:《小杜麗》中的羣醜圖
監獄這一意象的真正含義是社會的腐敗與墮落、虛偽與期騙。小説中人與人之間不以誠相待,行騙成了生存的必要法則。正如小説中人物費迪南德説的那樣,“我們少不了欺騙,沒有欺騙我們就過不了日子”。在小説中,作者生動地刻畫了眾多的騙子。
與小説開篇就描繪了馬賽的監獄一樣,小説一開始就塑造了一位騙子裏高先生。裏高憑着騙術混出了監獄,逃脱了法網。他一邊稱為“四海為家的紳士”,一邊幹着行騙的勾當。“馬夏爾西獄之父”杜麗先生因欠債而被囚禁在馬夏爾西獄,生活貧窮,靠小杜麗來養活,卻常常倚老賣老,騙取其他囚犯的財物,而把所騙財物稱為囚犯給他的“禮物”。道貌岸然的畫家戈文説作畫就是為了出賣,幹什麼都是出賣,除此之外,“什麼都是騙人的”。
與善良淳樸的小杜麗相反,她的姐姐芬妮一心想進入上流社會,連一個白痴也願意嫁,她説:“聰明不聰明的問題嘛,我心裏也真懷疑,聰明的丈夫是不是真和我合得來”。她覺得斯巴克勒有一個好的職務,自己能夠進入上流社會,連他是白痴也不在乎,不但欺騙別人,連自己也欺騙。小説中最大的騙子就是金融家莫多爾。莫多爾先生,在旁人眼中“是個沒有耳朵的彌達,……凡好事都有他參與……”但實際卻是一位騙子,喜歡擺闊來騙取別人的信任。別人只知道他富有,其餘一概不知。“除了能夠生錢外”,“沒有人知道享有如此盛名的莫多爾為任何人……——死活不論——做過任何好事……”
除了上述典型的騙子之外,小説中不乏其他意義上的騙子。如巴納克爾家族的大小成員們,他們拿着俸祿卻什麼也不做,整天想着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還有“傷心園”的房主卡斯比,他向窮人敲骨吸髓,“連石頭裏都要榨出血來”;克萊南夫人,她隱瞞並侵吞了留給小杜麗的遺產。可見作者筆下十九世紀的英國是一個騙子橫行的國度。在這裏一切都是欺騙,社會便是一座監獄。 [5] 
關愛:解決社會弊病的良方
在小説中,作者指出整個英國社會是一座監獄,一切都是欺騙,彷彿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片悲觀無望的氣氛當中。然而作者並非一個悲觀主義者,在他的世界裏,罪惡與財富,卑賤與體面,衰老與青春,死亡與新生總是糾結在一起。他一方面批判揭露腐朽墮落的社會現象,但同時試圖化腐朽為神奇,尋求良方來解決社會的弊病。這一良方在作者看來便是關愛,關愛這一信念始終貫穿小説始末的。
小説中關愛的含義是十分廣泛的,不僅僅指男女之間的愛,還包括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愛,兄弟姐妹之間的愛,以及強者對弱者的憐愛。在小説中,小杜麗便是愛的化身。她像一位母親一樣盡心的照顧自己的父親,幫助自己的姐姐、哥哥、小瑪吉。除此之外,關愛還體現在克萊南與小杜麗之間的愛情當中。他們之間的愛情是非物質的,超越了財富的界限。他們的生活是幸福的:“他們默默地走下去,來到喧嚷的大街,難捨難分,無比幸福。”另外,小説的其他人物之間也體現着不同程度的愛。如彌格爾斯夫婦對孤兒出生的哈蓮特的愛,弗羅拉對小杜麗的關愛等。關愛是橫貫小説中的又一大主題,是作者眼中解決社會弊病的良方。但從本質上説,作者的愛是基督教的愛,他的愛是基督教的慈善。 [5] 

小杜麗藝術特色

《小杜麗》的創作特色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典型化的人物性格描寫。小説中共有50多個人物,大多各有鮮明而又複雜的性格特點,人物形象豐滿而栩栩如生。其中堪稱典型人物的,當推杜麗先生。這是一位心靈已嚴重扭曲、“渾身是監獄的腐敗氣息,靈魂也沾染了獄中的污穢”的可憐又可悲的人物。他明知小杜麗在外做僱工掙錢養家,卻佯裝不知,一面接受獄中人施捨,甚至向人乞討,在兒女面前卻誇口自己如何盡心盡力,要保住家族的體面和與眾不同的地位。在對待老南迪、小約翰、普羅尼希、克萊南和莫多爾等不同人物的態度上,更活靈活現顯出他的勢利、虛榮和做作。這個人物,如同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一樣,也是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而豐滿的文學形象,稱得上是作者的偉大創造。當然,對有些人物,作者往往只抓住其某方面的特點,以幽默誇張的手法加以漫畫化,如斯巴克勒的傻、克萊南夫人的頑固、弗羅拉的饒舌和自作多情等等。但由於這種漫畫化抓住了他們各自性格的本質特徵,使他們成了與眾不同的“這一個”。
②嚴密的故事情節結構。作者在初版本的序中,開門見山便提到了他“對這個故事各種線索的把握”和“編織”,極其重視故事結構的嚴密連貫和完整。在這方面,小説在作者的全部作品中可以説是首屈一指的。例如,克萊南家的女僕艾弗莉明明看見她丈夫弗林特温奇深更半夜將一隻小鐵箱交給另一個與他長相一模一樣的人,她丈夫拒不承認,反誣她在做夢(上卷第四章),這個謎直到下卷第三十章才揭開,原來是心懷鬼胎的弗林特温奇將裝有那份遺囑的鐵箱交給他的孿生兄弟去保管,以便日後可敲詐克萊南夫人。又如上卷第二章寫克萊南、彌格爾斯一家(包括侍女泰蒂柯倫)和韋德小姐在國外旅遊初識,直至下卷第三十三章(小説倒數第二章)泰蒂柯倫從韋德小姐處偷出並帶回那隻小鐵箱,交回到彌格爾斯和克萊南手中,使故事的這一線索完滿收攏。小説中像這樣“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綿密結構還有不少,每條線索、每種關係都安排交代得清清楚楚,精心構思和編織使得小説情節有條不紊、繁而不亂。
③幽默生動的文學語言。作者是一位語言大師,他詞彙的豐富僅次於莎士比亞,而語言運用的生動形象、多姿多彩、幽默活潑,則完全可與莎士比亞媲美。小説雖筆調有些沉重悲涼,卻仍時時閃出語言幽默誇張的火花。例如對拖拖拉拉部的描寫,內容看似荒誕不經,細細回味便覺入木三分,直揭本質,而字裏行間的冷嘲熱諷,筆觸鋭利又不乏幽默。小説在刻畫人物時,如那位無能又傲慢的小巴納克爾在彌格爾斯家就餐時的狼狽相,那位呆不堪言的斯巴克勒,裝腔作勢的傑納勒爾太太,等等,描寫多令人忍俊不禁。小説中遣詞用字之妙,許多地方令人叫絕。如下卷第五章傑納勒爾太太恭維杜麗先生“是慣於對別人的思想施加影響的”,杜麗先生便大言不慚地回答:“嗯——太太,我曾經是一個相當規模的社團的——哈——首長。”説起兩個女兒的過去時,他説,“她們一直跟着我”,“過着一種——哈嗯——默默無聞的隱居生活!”為了體面,將20多年的監獄生活説得很雅。又如一些名字:巴納克爾(Barnacle),原詞義為“附在船底的甲殼動物;難以擺脱的人;積重難返的陳規陋習”;斯巴克勒(Sparkler),原詞義為“閃閃發光之物,才氣橫溢的人”;傑納勒爾(General),原詞義為“普遍常規”等,從中不難體會到這些人物與原詞義之間形成的諷刺意味。至於那個原義為“累贅的話,迂迴的説法,遁詞”的Circumlocation,自作者在小説中用以作為機關的名稱Circumlocation Office之後,便從此成為“辦事拖拉的官僚機關”的專有名詞,而進入了英語詞典,表現出作者在創造文學形象時語言的奇妙。 [1] 

小杜麗作品評價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①煽動性超過《資本論》。②是《小杜麗》使我迷上了社會主義。(《簡明外國文學詞典》) [6] 
英國小説家吉爾伯特·基思·切斯特頓:《雙城記》是一部好小説;《小杜麗》不是一部好小説。但是《小杜麗》中“繁文縟禮局”那段描寫卻可以同《雙城記》中“台爾生銀行”那段描寫媲美。(《狄更斯評論集》) [7] 
法國評論家安德烈·莫洛亞:交織着無數情節的濃密的森林。(《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Ⅰ》) [8] 
英國作家約翰·韋恩:①本文的目的是要論證《小杜麗》除了已經被確認的地位——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小説之一——以外,它在狄更斯的著作中還佔有特殊的位置。它是狄更斯作品中最靜止的一部小説。②《小杜麗》是狄更斯最富有悲劇色彩的一部小説。③我認為《小杜麗》是他最成功的一部小説,因為它不僅宏偉,而且給人們啓示。它向人們展示了人類社會的圖景(幾乎包括一切重要的事物)。此外,它結構完美,是狄更斯為了解決長篇敍事體的一些特殊難題所作的最切實的努力。(《狄更斯評論集》) [9] 

小杜麗出版信息

中譯本
出版時間
譯者
出版社
字數
ISBN(書號)
1998年8月
金紹禹
上海譯文出版社
823000
978-7-5327-2169-8 [10] 
2012年1月
劉新民
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978-7-81140-433-3 [11] 

小杜麗作者簡介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1870年),英國小説家,生於一個海軍小職員家庭。十二歲時,其父因債務坐牢,便承擔了繁重的家務。十七歲時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1835年為下議院的採訪記者,1842年旅遊美國,1844年訪問意大利,1846年前往瑞士,1867-1868年第二次遊歷美國。還常在英國漫遊,向公眾朗讀自己的作品。其家庭生活不和諧,1836年和報社出版商霍加斯的女兒凱瑟琳結婚,長期志趣不合。1858年追求女演員埃倫·特南,並和凱瑟琳解除婚約。1870年6月9日在寫作小説《艾德温·德魯德之謎》時逝世,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著有《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尼古拉斯·尼克貝》《老古玩店》《美國手記》《馬丁·瞿述偉》《董貝父子》《大衞·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雙城記》《遠大前程》《我們共同的朋友》等。 [12] 
參考資料
  • 1.    劉新民 著.朝聖的足跡——外國文學論文集[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6年04月第1版:243-248.
  • 2.    張德政 主編.外國文學知識辭典[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01月第1版:604.
  • 3.    王志遠 主編譯.世界名著鑑賞大辭典·小説卷(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3559-3562.
  • 4.    (英)查爾斯·狄更斯 著;金紹禹 譯.小杜麗[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08月第1版:目錄頁.
  • 5.    江曉敏.監獄·騙子·關愛:狄更斯小説《小杜麗》解讀[J].西江月,2013,(31):10.
  • 6.    謝光政 主編.簡明外國文學詞典[M].開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2.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 編;羅經國 編選.狄更斯評論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03月第1版:71.
  • 8.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Ⅰ[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年05月第1版:254.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 編;羅經國 編選.狄更斯評論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03月第1版:279-292.
  • 10.    (英)查爾斯·狄更斯 著;金紹禹 譯.小杜麗[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08月第1版:版權頁.
  • 11.    宋兆霖 主編;劉新民 譯.狄更斯全集·第十一卷(小杜麗)[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2年01月第1版:版權頁.
  • 12.    莊錫昌 主編.外國曆史名人辭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06月第1版:6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