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李莊遺址

鎖定
小李莊遺址,原名為小店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楊莊鎮小李莊村,面積約44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南北朝時期的古遺址。 [4-5] 
小李莊遺址呈東西走向,西高東低,應河由西向東自遺址北部穿過。遺址東西長約200、南北寬約220米。文化遺蹟從早到晚可分為仰韶、二里頭、商、西周、漢代、南北朝等六個時期,尤以仰韶與商代最為豐富。2017年,通過發掘,在仰韶文化時期的遺蹟主要有房址、壕溝、灰坑及甕棺等,其中房址共2座,壕溝共3條,灰坑共136座,甕棺共7座。小李莊遺址屬於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聚落遺址,填補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的空白。發掘出土的大量遺蹟、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為研究該區域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4-5] 
2013年5月,小李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小李莊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楊莊鎮小李莊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南北朝時期
保護級別
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95-1-295

小李莊遺址歷史沿革

2008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被發現小李莊遺址。 [2] 
小李莊遺址 小李莊遺址
2008年6月~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和寶豐縣文物管理局聯合對小李莊遺址南水北調工程渠線進行了文物考古發掘,挖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 [2]  [6] 
小李莊遺址 小李莊遺址
2017年3~9月,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續保護工作,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的委託,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聯合平頂山市文物局、寶豐縣文物局對小李莊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3500平方米。發現了一批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殷墟文化及漢唐等時期的文化遺存,其中仰韶文化時期的遺存頗具特色。 [3]  [5] 

小李莊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小李莊遺址位置圖 小李莊遺址位置圖
小李莊遺址遺址呈東西走向,西高東低,應河由西向東自遺址北部穿過。遺址範圍東西長約200、南北寬約220米,總面積約44000平方米。文化遺蹟從早到晚可分為仰韶、二里頭、商、西周、漢代、南北朝等六個時期,尤以仰韶與商代最為豐富。2008年,發現兩處以石塊為柱礎的較大型地面式建築的長方形房基,以及房基附近集中埋藏在一起而且排列有序的泥質紅陶缽、夾砂紅陶罐及陶甕。2017年,通過發掘,在仰韶文化時期的遺蹟主要有房址、壕溝、灰坑及甕棺等,其中房址共2座,壕溝共3條,灰坑共136座,甕棺共7座。 [3]  [5]  [6] 
地層堆積
第1層:現代耕土層。灰色土,土質軟,結構疏鬆,厚0.25~0.3米。包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和少量的紅燒土顆粒、炭粒、陶瓷片及現代垃圾等。
第2層:淺灰色土,土質細膩,結構稍緻密,距地表深0.25~0.3米、厚0.35~0.45米。包含有炭粒及少量素面灰陶片、瓷片等。
第3層:灰褐色土,土質軟,結構較疏鬆,距地表深0.6~0.7米、厚0.15~0.65米。包含有較多的紅燒土顆粒、炭粒、蚌殼、獸骨、石塊以及漢代繩紋殘瓦片、素面灰陶盆殘片等。該層下疊壓的遺蹟有H106、H208、H360、HJ28、G1,其中H208打破H215,其餘遺蹟下皆為生土。H208出土有二里頭文化的陶片,以泥質和夾砂灰陶為主,素面居多,紋飾有繩紋、戳印紋、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有罐、缽、豆柄。其餘遺蹟皆出土仰韶文化的陶片。 [5] 
仰韶文化時期遺蹟
仰韶文化時期遺蹟主要有房址、壕溝、灰坑及甕棺等。
F1 F1
房址,共2座,編號為F1、F2。F1,位於T0609西南部,疊壓於第3層下。平面呈長方形,長6.8米、寬2.46~2.77米。殘存9個柱坑,平面多為方形,橢圓形和圓形各1個。柱坑內有墊石。方形柱坑邊長0.6~0.74米,橢圓形柱坑長軸1.3、短軸0.74米,圓形柱坑直徑0.54米。F2,位於T0610中部,疊壓於第3層下。平面近圓形,直徑約4.3米。殘存10個柱坑和1個灶坑,其中方形柱坑5個,邊長0.55~0.6米;近圓形柱坑5個,直徑0.25~0.6米不等。4個柱坑內有墊石。近圓形灶坑位於房址中部偏南,直徑約1~1.2米,坑內有大量紅燒土塊,坑壁及坑底有火燒痕跡。
壕溝,共3條。G1位於T0311、T0411、T0509~0511、T0606~0609等探方內,北部和東部均延伸至發掘區外。疊壓於第3層下,被二里頭文化時期遺蹟打破,打破生土。平面呈條帶形,橫截面略呈“V”形,斜壁,窄平底,已發掘部分長77米、口寬0.85~1.46米、底寬0.2~0.28米、深0.7~1.6米。溝內填土可分兩層。第1層為深灰色土,結構疏鬆,內含少量紅燒土顆粒,厚1.2~1.25米。出土少量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有少量夾砂灰陶;器表以素面為主,有少量弦紋;可辨器形有罐、鼎、盆、缽等。第2層為黃沙土,土質軟,結構疏鬆,較純淨,厚0.35~0.4米。該層未出土文化遺物。
灰坑 灰坑
灰坑,共136座。按平面形狀大致分為三類,不規則形9座、圓形或橢圓形75座、方形或長方形52座。後兩類灰坑的底部,部分發現有水浸痕跡,部分坑壁上抹有一層黃泥,坑壁上或見有腳窩,這些灰坑的性質可能較特殊,是否與窖穴或水井有關尚待進一步研究。
甕棺 甕棺
甕棺,共7座。其中W1~5相距較近,均位於T0407內;W6、W7位於T0513內。現存坑口平面近圓形,多以陶缽和陶罐套合為葬具,部分甕棺內發現有人骨。 [5] 

小李莊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小李莊遺址出土文物
小李莊遺址出土文物(2張)
小李莊遺址發掘出土的遺物主要以陶器為主,另有瓷、銅、鐵、石、骨、角、蚌器等。依其用途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生活器皿、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建築材料及其他等六類。生活器皿類除1件青瓷碗之外,皆為陶器,陶器以泥質和夾砂紅陶為主,鼎、罐類多呈紅褐色;生產工具計有石斧、石鏟、石錘、石刀、蚌鐮、磨盤等;生活用具計有陶紡輪、支墊等;兵器計有銅鏃、鐵鏃等;房屋建築材料計有板瓦、筒瓦、瓦當、磚塊等;其他有銅錢(貨幣)、骨笄(裝飾品)、骨針、骨鏃等。商代文化層內還發現了一片被鑿而灼燒過的用於占卜的龜甲。 [2-3]  [5] 
陶鼎
陶鼎 陶鼎
新石器時代,小李莊遺址出土。夾砂紅褐陶。侈口,卷沿,圓唇,深鼓腹,圜底,腹下接三梯形足。口徑10釐米、高10釐米。 [4-5] 
紅陶器蓋
紅陶器蓋 紅陶器蓋
新石器時代,小李莊遺址出土。平沿,弧腹,素面。口徑32釐米、高14.5釐米。 [4-5] 

小李莊遺址研究價值

小李莊遺址屬於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聚落遺址,填補了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的空白。發掘出土的大量遺蹟、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為研究該區域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2-3]  [5] 

小李莊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小李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小李莊遺址旅遊信息

小李莊遺址地理位置

小李莊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楊莊鎮小李莊村。

小李莊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小李莊遺址,路程約5.6千米,用時約1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