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會嶺二仙廟

鎖定
小會嶺二仙廟,位於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小會村東南約800米處的小會嶺上。小會嶺二仙廟創建年代不詳。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民國十一年(1922年),重修。 [1-2] 
小會嶺二仙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49.8米,東西寬25.5米,佔地面積為1270平方米。正殿為宋代建築,其餘為明清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山門)、獻廳、正殿,東西兩側分佈有垛樓、廊房、配殿、耳殿。整個殿宇的建築形制、結構手法明顯帶有宋代建築風格。 [1]  [3] 
2001年6月25日,小會嶺二仙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小會嶺二仙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小會村東南約800米處的小會嶺上
所處時代
北宋至清
佔地面積
127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5-0265-03-7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小會嶺二仙廟歷史沿革

小會嶺二仙廟創建年代不詳。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民國十一年(1922年),重修。 [1]  [2] 

小會嶺二仙廟建築格局

小會嶺二仙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49.8米,東西寬25.5米,佔地面積為1270平方米。正殿為宋代建築,其餘為明清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山門)、獻廳、正殿,東西兩側分佈有垛樓、廊房、配殿、耳殿。整個殿宇的建築形制、結構手法明顯帶有宋代建築風格。 [1]  [3] 

小會嶺二仙廟主要建築

小會嶺二仙廟主殿位於中軸線最末端,加強了廟宇的縱深感,且屋頂為歇山式,等級較高;耳殿位於主殿兩側,山牆不相連;院落東、西兩翼設廊廡,且無獨立於廊廡的配殿。晚期山門被改造成與戲台、梳妝樓的合體,獻殿緊鄰後殿設置,且等級較低,為懸山頂。
小會嶺二仙廟正殿坐北朝南,正殿為宋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呈長方形,單檐歇山頂,石砌台階。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下柱頭鬥棋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補間鬥棋五鋪作,雙抄雙下昂。殿內樑架為五椽栿對後搭牽,通檐用三柱,樑架結構簡潔嚴謹,用材粗大),門窗形制為四扇栿六抹頭格扇門,次間設門兩扇,亦為六抹頭格扇門,為後人改制,原有楔卯仍可見。
小會嶺二仙廟獻殿為清代建築,台基高40釐米,面寬三間,進深五椽,樑架結構為六架樑通達前後用二柱,單檐捲棚布瓦頂,四周敞開。東西為清代建築,耳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布瓦頂,樑架結構為七架樑通達前後用三柱,前一間為廊。 [1]  [2]  [3] 

小會嶺二仙廟文物遺存

小會嶺二仙廟內存碑6通。 [1] 

小會嶺二仙廟文物價值

歷史價值:小會嶺二仙廟廟宇創建年代不詳,存大殿為宋代建築,大殿從外觀形式及內部樑架結構來判斷,為宋代遺構。大殿大木構件建造規整,用材規範,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宋代建築的風貌。廟內石質焚爐上刻有“嘉祐八年李則為首率修”題記,是殿宇建造年代的確切記載。為研究山西宋代時期地方建造技術和手法提供了重要實物例證,具有較高的建築歷史研究價值。
藝術價值:小會嶺二仙廟正殿梁栿彩繪為元代圖案,明代重妝,殿內前檐與兩山現存拱眼壁畫約3.8平方米。東西耳殿殿內後檐、兩山及山尖存卷軸水墨壁畫約45平方米,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科學價值:小會嶺二仙廟大殿結構簡練,斷面規整,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鬥幽頗深,棋頭卷剎明顯,整個殿宇的建築形制、結構手法完全符合宋代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1]  [2] 

小會嶺二仙廟保護措施

2001年6月25日,小會嶺二仙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小會嶺二仙廟 小會嶺二仙廟

小會嶺二仙廟旅遊信息

小會嶺二仙廟地理位置

小會嶺二仙廟位於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小會村東南約800米處的小會嶺上。 [3] 

小會嶺二仙廟交通路線

從陵川縣坐車到附城鎮小會村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