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時

(漢語詞彙)

鎖定
小時,是一個漢語詞彙,唸作xiǎo shí。本義指幼年的時候,後引申作量詞 [1]  (〈口語〉此處可作“鐘頭” [2] 
中文名
小時
外文名
hour
拼    音
xiǎo shí
近義詞
分鐘、時辰、鐘頭、兒時
繁    體
小時
屬    性
時間單位
相關換算
1小時=60分鐘=3600

小時基本信息

1.幼年的時候。
例句:“小時了了,大必未佳。”
2.量詞,用於計算時間。也可作“鐘頭”(口語)
例句:他花了兩個小時(鐘頭)才完成進度。

小時相關換算

1小時hr(h)=60分鐘min(m)=3600秒sec(s)

小時詞彙由來

中國古代用“銅壺滴漏”的方法來計時,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西方鐘錶的兩個鐘點。當鐘錶由西方傳入中國後,人們把中國的一個時辰叫“大時”,而把西方的新時間一個鐘點叫“小時”。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於今天“小時”的概念。如,《明史-志第七-歷一》記載:“蓋太陽依赤道左行,每十五度為一小時。”360÷15=24,可見,此處的“小時”基本等價於我們今天的這個時間概念。後來,隨着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逐漸消失,而“小時”一直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成立以前,採用十二地支計時,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時,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採用公元記年、月、日、時,同時又保留中國的陰曆,公元記時,把一天分成24個時辰,比傳統的十二個時辰小一倍,故稱之為小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