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張村

(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僧樓鎮下轄村)

鎖定
小張村位於河津市東北域,呂梁山南麓,東臨瓜峪溝天澗,北依稷西公路,小張村共有1198餘户,3394餘口人,耕地5400畝。
中文名
小張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河津市東北域
電話區號
0359
郵政編碼
043300
人口數量
3394 人
著名景點
小張村德孝文化中心
小張村政治文化中心
小張村民俗文化中心

小張村小張村賦

呂梁南麓,黃頰山下,瓜峪天澗之畔,有小張村焉。
小張村門樓 小張村門樓
此地依山傍水,地理形勝。古時交通發達,官道東西穿越,車路南北飛馳,曾是幷州通往長安之咽喉。北齊築萬春城,隋設萬春鄉,唐置萬春縣。明時為聞名遐邇之繁華古鎮,人口“千户有餘”,東西大街“三百餘丈”,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人流如織,輻輳四方,時人譽稱“小絳州”。

小張村村落起源

古村落 古村落
村名緣姓 漢張良二十一世孫隋河東郡丞張子吒,遷居猗氏。子吒六世孫延賞及其長子弘靖為唐宰相,次子不願從政,攜家眷遷萬春城,擇居延福裏。後人因其祖排行最末,遂名“小張屯”。後陸續有賀、侯、盧、袁、趙、郭、李、薛、王、楊、原等姓落户。明洪武年間因山洪沖刷形成小澗溝,將村一分為二。澗東為小張村、小張堡,澗西為賀家巷。

小張村起源建制

供銷社 供銷社
建置沿革 元為沃壤鄉永寧堡,明為沃壤鄉小張裏,清為僧張裏小張村,民國為第三區小張村。
街心公園 街心公園
一九四七年河津解放,為第三區小張村,村長張克明。五零年為第三區侯家莊行政村小張村。一九五三年改隸張吳鄉。一九五五年為張吳鄉小張紅火社,書記張佔英、社長周東海。一九五八年為龍門公社小張管理區(轄小張、北王、北王堡、伏伯、豔掌五村)。一九五九年改隸僧樓公社。一九六一年改隸張吳公社。一九六三年小張東、西兩社分為小張、賀家巷兩個大隊。小張大隊書記楊逢春、村長段徐來,賀家巷大隊書記韓旺銀。一九六六年成立革命委員會,小張革委會主任張振英,賀家巷革委會主任毛石子。一九六九年恢復生產大隊,小張大隊書記楊振如、主任周孟發,賀家巷大隊書記於七珠。一九八四年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隸屬張吳鄉。小張村書記張建設、主任陳王海,賀家巷書記於七珠、主任賀創子。二零零一年,僧樓、張吳兩鄉合併,改隸僧樓鎮。小張村書記張會民、主任賀志剛、副書記張選民,賀家巷書記賀德鎖。二零二零年,小張與賀家巷合併行政村,黨總支書記張會民,副書記張郝剛、趙紅喜,委員賀志剛、於彥偉。
二零二零年底,全村十七個居民小組,共有一千一百九十八户、三千三百九十四人,土地五千四百畝,其中耕地四千零十八畝。
玉皇廟 玉皇廟
文化厚重 自宋、明、清以降,儒道釋廟宇寺院林立。山上有永興禪寺,懸崖上有棧道直通文中子洞,村東有唐工部尚書盧虔墓,村裏有泰山廟、三官廟、玉皇廟、老君廟、祖師廟、龍王廟、菩薩廟、土地廟、娘娘廟、馬王廟、藥王廟、魁星樓等。因洪水和兵燹,大都毀損殆盡。但這些傳統文化基因曾對村民道德信仰、情操陶冶、價值追求潛移默化,使這裏民風淳樸,民眾爭強好勝。
小張小學 小張小學
重教崇文 村民歷來尊師重教,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出進士、舉人、監生、貢生數名;民國時期,村外老君廟曾設立學校。一九五零年,在關帝廟和三官廟分建兩所學校,先後創建小學、農業中學、五七中學、九年制學校,二零零二年集資建造了容納二十個班的教學大樓。民國以來,縣處級以上幹部及碩士、博士和科技、文化名人多達數十人。家戲眉户延續百年,民間社火傳承久遠,業餘籃球隊五次蟬聯桂冠。

小張村發展經濟

物阜民豐 村東古天澗曾平湖盪漾、溪水潺潺、草木豐茂。主產小麥、棉花、玉米,特產紅薯,盛產蘆葦、柳條。民國時期,村有粉坊、油坊、染坊、陶坊、糖坊、豆腐坊、鐵匠鋪、木匠鋪、磚瓦窯等不計其數。尤其編織業興盛,簸箕、柳籃、柳罐行銷秦晉。
編柳活 編柳活

小張村興修水利

水渠 水渠
興修水利 五六十年代,天澗內淺井星羅棋佈。五八年北坡三鄉五百餘人在天澗挖十畝大人工湖,村裏興建了揚水設施。後因水位下降,又於村南打機井二十餘眼,七八年興建北水南調工程,修築三千五百米引水渠道及二十二孔拱形大渡槽。二零一二年興建引黃揚水泵站及渠系,全村耕地實現黃河水灌溉。

小張村鋭意進取

山西宏達鋼鐵集團 山西宏達鋼鐵集團
改革開放以來,小張人汲古納新,鋭意進取,從九十年代起,先後興起十餘家企業、六十餘家運輸户、十餘家農機具經營户、四十餘家養殖户及加油站、加氣站及山西宏達鋼鐵集團公司等。

小張村美好生活

歷史的輝煌昭示着未來的燦爛,小張村民在這塊有着美好傳説的沃土上,書寫出更多彪炳史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