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弧斑姬蛙

鎖定
小弧斑姬蛙(學名:Microhyla heymonsi)是姬蛙科、姬蛙屬的兩棲動物。體略呈三角形,頭小,前肢細弱;趾間具蹊跡;指、趾末端均具吸盤,其背面均有縱溝;背面皮膚較光滑,散有細痣粒;腹面光滑。體背中線上有一個或兩個深色小的弧形斑,呈“()”形。咽喉、胸部及腹側有棕色小點;腹部白色。
成蛙常棲息於海拔70-1515米的靠山邊的水田、園圃及水坑附近之泥窩、土穴或草叢中。雄蛙鳴聲“嘎(ga)-、嘎-”,低沉而慢。吞食蟻類為主,其次為鞘翅目之小型昆蟲,如葉甲蟲、隱翅蟲等。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Microhyla heymonsi
別    名
黑蒙西氏小雨蛙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姬蛙科
亞    科
姬蛙亞科
姬蛙屬
小弧斑姬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Vogt,1911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3] 
中文名
小弧斑姬蛙
外文名
Arcuate-spotted Pygmy Frog、Heymons' narrow-mouthed frog

小弧斑姬蛙形態特徵

  • 成體
小弧斑姬蛙
小弧斑姬蛙(5張)
體略呈三角形;雄蛙體長20毫米,雌蛙體長23毫米左右,頭小,長、寬相等或寬略小於長;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吻稜明顯,頰部幾近垂直;鼻孔近吻端,鼻間距小於眼間距而大於上眼瞼寬;鼓膜不顯;無骨齒;舌窄長,後端無缺刻。 [4] 
前肢細弱,前臂及手長遠小於體長之半;指末端有小吸盤,背面有縱溝,有的不太明顯;指長順序3、4、2、1;關節下瘤發達;掌突2個,外掌突較大,有的分為兩個。後肢較粗壯,向前伸貼體時脛附關節達眼,左、右跟部重疊;脛長略大於體長之半;足比脛略長;趾吸盤大於指吸盤,背面有明顯的縱溝;趾間具蹼跡;關節下瘤明顯;內蹠突大,長橢圓形,外蹠突略小,圓球形;蹠外側有膚稜。 [4] 
背面皮膚較光滑,散有細痣粒;從眼后角至前肢基部有膚溝亦繞至腹面,構成環繞着咽喉部的膚溝,臂基部也有膚溝;由眼後至胯部有明顯的斜行膚樓;股基部腹面有較大的痣粒。腹面光滑。 [4] 
生活時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為粉灰或淺褐色;從吻端至肛部常有一條米黃色的細脊線,在此脊線兩側從眼瞼處或由吻端開始有兩條頗寬的黑棕色線紋,向後延伸直至後肢基部,此2線紋前半段相距較近,後半段相距較遠;在前背的脊線上有一個黑色小的弧形斑,呈“()”形,有的個體在頭後另有一個同樣的小孤斑;從頭側沿體側至跨部各有一條很寬的黑棕色斜線紋;在體側的黑棕色斜線紋與脊線兩側的黑棕色線紋之間,又有很細的斷續縱行黑棕色線紋;四肢有黑棕色橫紋,股前方有黑棕色縱紋,恰與體側的黑棕色線紋略相銜接;附部外側有黑棕色縱紋;肛兩側有黑斑。咽喉、胸部及腹側有棕色小點,尤以咽喉部的較為密集;腹部白色。液浸標本背面灰棕色,深色斑紋清晰。 [4] 
  • 第二性徵
雄蛙具單嚥下外聲囊,聲囊孔長裂狀;雄性線明顯。 [4] 
卵羣粘連成小片狀,略成圓形且漂浮於水面;卵粒直徑1.2毫米左右,動物極黑褐色,植物極乳白色;卵粒外有膠膜2層。 [4] 
  • 蝌蚪
第27-30期蝌蚪全長平均3.9毫米,頭體長約7.9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202.5%左右,生活時背面草綠色,散有深色斑點,晚期蝌蚪常具淺色脊線,尾肌及尾鰭色較淺,也散有深色斑點,尾梢細絲狀,無色或具細小斑點;口部略帶紫色;兩眼間及尾中部的上尾鰭和尾肌上緣都各有一條銀白色的短橫紋;體側及腹面透明。液浸標本背面淺灰色,兩眼間及尾中部銀白色橫紋變為無色,體側、腹面及尾梢透明或具細小斑點,其餘部位深色斑點清晰。一個後肢長1.5毫米者(第29期),全長24.5毫米,頭體長8毫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兩倍。體高,頭及背部扁平;尾肌弱,尾鰭寬,下尾鰭寬於上尾鰭,尾末梢窄細成為細絲狀。早期蝌蚪無外鼻孔;眼位於頭部兩極側;出水孔在後腹部正中線上,距肛孔較遠,為寬而薄的膚褶所覆蓋;肛孔開口於尾基腹面中央;口位於吻之前上方,無唇齒及角質額;口角及下唇有寬的唇褶,圍成圓形翻領狀,其周緣有長短不一、排成輻射狀的窄膚梭,有的呈乳頭狀;唇的兩側有大乳突;上唇褶平置,下唇褶馬蹄形,頜緣形成“∀”形。一個前肢剛伸出的變態期(第42期)蝌,頭體長9毫米,尾長18.5毫米;淺色脊線清晰;外鼻孔明顯;指、趾末端的吸盤及其背面的縱溝明顯;已具成體主要特徵。 [4] 

小弧斑姬蛙棲息環境

成蛙常棲息於海拔70-1515米的靠山邊的水田、園圃及水坑附近之泥窩、土穴或草叢中。蝌蚪生活在靠山邊的稻田、路邊水溝,廢糞池及緩流的小溪內。 [5] 

小弧斑姬蛙生活習性

春夏時節常躲在水邊草叢、落葉、泥縫或小石堆中鳴叫,經常和飾紋姬蛙Microhyla ornata)同時出現。雄蛙鳴聲“嘎(ga)-、嘎-”,低沉而慢,鳴聲頻率較飾紋姬蛙為高,但鳴聲為不連續三聲,常一二聲後間隙一些時間再鳴。吞食蟻類為主,其次為鞘翅目之小型昆蟲,如葉甲蟲、隱翅蟲等。蝌蚪有羣集的習性,常浮游於水體表層,受驚擾時,暫時潛入水體中、下層,不久又浮升至水的表層。 [4]  [5]  [6] 

小弧斑姬蛙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 [3] 
中國分佈: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最北達安徽金寨和河南的商城,如四川(合江)、重慶(秀山)、雲南(河口、景洪、孟連、滄源、隴川、江城、綠春、景東、騰衝)、貴州(綏陽、仁懷、赤水、大方、金沙、江口、印江、松桃、貴陽、貴定、荔波、羅甸、雷山、興義、安龍、德江、劍河)、安徽(歙縣及太平、休寧、祁門、績溪、黃山、黟縣、金寨、霍山、嶽西)、江蘇(蘇州、宜興)、浙江(廣佈全省,如杭州、北雁蕩山、天目山、西天目山、洞山島等)、江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地區)、湖南(長沙、衡山、桑植、大庸、沅陵、城步、新寧、宜章、炎陵、江永、平江等)、福建(永泰、建寧、武夷山、德化、福清、南平、順昌、詔安)、台灣(中部、南部和東部)、廣東(北部、西部及沿海地區、封開、信宜)、海南(詹州、萬寧、通什、昌江及尖峯嶺、瓊中五指山、陵水吊羅山)、廣西(憑樣、金秀大瑤山、龍勝、蒙山、玉林、德保、龍州(大青山)、容縣大容山、田林岑王老山)。 [4] 

小弧斑姬蛙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甚長,從4-9月均可見到卵羣,旺季在5-6月。卵產於靜水域中,卵羣成片,含卵106-459粒,每年可產卵2次。 [4]  [5] 

小弧斑姬蛙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無危(LC)。 [3] 
種羣現狀:該蛙分佈區寬,其種羣數量多。因在中國台灣的分佈侷限,棲地容易受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但在2008年後,因族羣量穩定,降為一般類。 [5]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