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川瓷窯遺址

鎖定
小川瓷窯遺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小川村北的瓷窯溝內,總面積約60萬平方米,是宋至民國時期遺址。 [2] 
小川瓷窯遺址主要由黑石峴遺存、大水溝遺存、老瓷窯遺存、靖遠陶瓷廠舊址、任氏祖墓羣五部分組成,堆積層厚度達6~10米。小川瓷窯創燒於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燒製或早於其他西夏窯址,對研究西夏窯的起源和興衰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燒窯史歷經宋、西夏、元、明、清直至20世紀80年代,一直沒有中斷,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積層,對研究北宋以來北方民窯體系具有重要價值。 [2] 
2019年10月7日,小川瓷窯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小川瓷窯遺址
地理位置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小川村北
所處時代
宋至民國 [1] 
佔地面積
約 6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編    號
8-0151-1-151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小川瓷窯遺址歷史沿革

小川瓷窯遺址歷經宋、西夏、元、明、清直至20世紀80年代。 [7] 
小川瓷窯遺址
小川瓷窯遺址(17張)
小川《任氏家譜》記載:始祖任剛萬曆年間隨軍遷任靖虜衞千户,卸任後在寶積山以畜牧和陶瓷為業。同治年間回民起義,瓷窯橫遭浩劫,製陶業受衝擊。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瓷窯窯主任保善重振家業,在瓷窯原址新建爐窯,瓷窯制瓷業得以續。民國九年(1920年)年海源大地震,瓷窯太上老君廟被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重建時,挖出一塊明代石碑,石碑記述紅土窪製陶歷史已歷300年。 [7] 
1952年,靖遠縣供銷聯社按照改造手工業者的政策,開始互助組陶器生產,是為靖遠陶瓷廠的雛形。1955年,瓷窯陶瓷互助組發展為“陶瓷生產合作社”。1958年,更名為“地方國家靖遠縣瓷窯陶瓷廠”。1971年,正式更名為“靖遠陶瓷廠”。 [5] 
1980年前後,由於受交通、電力等因素的制約,個體經營者逐步遷出瓷窯,瓷窯陶瓷業基本停滯。 [7] 

小川瓷窯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小川瓷窯遺址分佈面積約60萬平方米,北緊靠靖遠縣花道子和賀家山,東臨秦家灣,距磨子溝三角城5千米。南接小川村,西至石灰廠,距離平川區直線距離約10千米。遺址區主要分佈於溝內北側黑石峴、大水溝、老磁窯和溝口以及朱家灘等地。主要由黑石峴遺址、大水溝遺址、老磁窯遺址、靖遠陶瓷廠舊址、任氏祖墓羣共五部分組成,堆積層厚度達6~10米。 [2]  [7] 
黑石峴遺址
黑石峴遺址
黑石峴遺址(5張)
黑石峴遺存存在年代為宋、西夏時期,分佈在磁窯溝東頭的山坡台地上,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陶瓷燒製裝燒採用刮釉疊燒和支圈墊燒法。 [4] 
大水溝遺址
大水溝遺址
大水溝遺址(2張)
大水溝遺存存在年代為元、明、清時期,分佈在磁窯溝中部北山山坡,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達10餘米。窯爐依山而建,普遍使用匣缽燒製。。 [4] 
老磁窯遺址
老磁窯遺址
老磁窯遺址(8張)
老磁窯遺存,存在年代為明清、民國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分佈在與磁窯溝中部河岸台地上,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達6米。遺址規模大,文化類型多,存續時間自元代直至20世紀80年代,形成了專業交易市場。窯爐逐步由依山而建的直煙窯向在平地而建的饅頭窯過度。 [4] 
靖遠陶瓷廠舊址
靖遠陶瓷廠舊址
靖遠陶瓷廠舊址(3張)
靖遠陶瓷廠舊址,存在年代為近、現代,分佈在磁窯溝口北岸的台地上,面積達8萬平方米。主要生產缸壇盆罐等日用粗瓷和碗碟杯盤、茶具、酒具等日用細瓷。 [4-5] 
任氏祖墓羣
任氏祖墓羣
任氏祖墓羣(7張)
任氏祖墓存在年代為明、清、民國、當代。據《白銀市平川區志》記載:任氏宗族,山西平陽府洪洞縣。始祖任剛萬曆年間隨軍遷任靖虜衞千户,卸任後在寶積山以畜牧和陶瓷為業,任氏家族明末以來一直在磁窯燒陶,是磁窯最大的窯主,為瓷窯陶瓷業世傳業主。同治兵燹後,磁窯窯主任瑞統重振家業,在磁窯原址新建爐窯,磁窯制瓷業得以延續。到民國時有主窯4座,作坊30間,傢俬(瓷器)鋪面76間、車馬店兩處、製坯石輪5盤。第十世傳人任寶善手工製作的陶藝水鳥,是西北陶藝的代表。任氏家族在傳承平川千年窯火歷史進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4] 

小川瓷窯遺址文物遺存

黑石峴遺址
黑石峴遺址瓷鈎 黑石峴遺址瓷鈎
黑石峴遺址,遺存實物以剔刻花、堆塑和絃紋紋飾器物為主,兼以少量青釉、白釉器物。器物胎體較粗糙,底足挖足過肩,內外留有沙圈,掛釉不到底。器形以盆、罐、碗、碟、壺、盞為主,兼有瓷盒、紡輪、帳勾、陶墜、人像等。 [4] 
大水溝遺址
大水溝遺址瓷片 大水溝遺址瓷片
大水溝遺,存發現器物以白釉、紅釉、黑釉為主,間有影青、青花。器形以碗碟、壇罐、杯盤等為主,間有馬、駝、魚等造型飾物。器形大多肩部渾圓,重心較低,穩重大氣。 [4] 
老磁窯遺址
老磁窯遺址生產工具 老磁窯遺址生產工具
老磁窯遺存,明代器物釉色以雞血紅、豇豆紅為主,外紅內白,器形溜肩直腹,高足斜削。清代器物以黑白釉和褐白釉為主,外黑內白,上白下褐,黑白釉器形以圓肩深腹居多,褐白釉器物以平肩折腰居多。 [4] 

小川瓷窯遺址歷史文化

捐贈活動
武官陶、皮帽盒 武官陶、皮帽盒
2021年3月31日,磁窯陶瓷世家任氏第十三世任繼榮教授向平川區博物館捐贈文物儀式,在寶積鎮尖山村舉行,任繼榮教授代表任氏家族向區博物館捐贈了明末靖虜衞千户任剛的武官陶、皮帽盒2件,陶瓷世家任氏第十世任寶善的陶藝手工藝品水鳥4件。平川區博物館負責人為任氏家族頒發了榮譽證書和感謝信。 [3] 

小川瓷窯遺址歷史價值

小川瓷窯遺址創燒於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燒製或早於其他西夏窯址,對研究西夏窯的起源和興衰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燒窯史歷經宋、西夏、元、明、清直至20世紀80年代,一直沒有中斷,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積層,對研究北宋以來北方民窯體系具有重要價值。生產的器物在造型、釉色、紋飾等方面不拘一格,融匯了瓷州窯、耀州窯、山西諸窯口和景德鎮等窯口的特點,創燒出各式各樣的器形和變化多樣的繪畫裝飾手法,是最樸素的陶瓷藝術寶庫。 [2]  [6] 

小川瓷窯遺址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小川瓷窯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小川瓷窯遺址旅遊信息

小川瓷窯遺址地理位置

小川瓷窯遺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小川村北的瓷窯溝內。

小川瓷窯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小川瓷窯遺址,路程約16.9千米,用時約2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