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威廉·皮特

鎖定
小威廉·皮特(英文: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59年5月28日-1806年1月23日),英國政治家,託利黨人,第16、18任英國首相(1783年12月19日-1801年3月14日,1804年5月10日-1806年1月23日)。 [2]  [10] 
小皮特是老皮特的次子,1773年就讀於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1781年當選下院議員,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講家。1783年,在英王喬治三世的全力支持下就任首相,並在議會選舉中擊敗福克斯-諾斯聯盟。任職初期,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財政、税制改革。1801年因愛爾蘭和天主教問題辭職,1804年再次組閣,同時兼任財政大臣,主導對法國的戰爭。在此前後積極鎮壓法國大革命,三次籌組反法同盟。1806年,小皮特在突發中風不久後,於任內去世。 [2]  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 [10] 
小皮特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精通國家財政。他上台後通過對商品税率及國債的調整,以及對政府腐敗現象的治理,幾年內就填補上了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遺留的大筆財政赤字。小皮特反對重商主義,提倡自由市場。他解散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印度直接納入英國殖民管轄;還開始了對澳洲的殖民。小皮特執政時期也正是英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時期。他在國內鎮壓民主運動,禁止集會結社,反對愛爾蘭自治 [10]  ;對外大力推行大陸均勢外交,為下個世紀英國的外交政策奠定基礎。小皮特創造了“新託利主義”,奠定了託利黨在他去世後繼續執政二十多年的基礎。有英國曆史學家稱他是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之一 [3]  。在多項關於英國首相排序的調查中,小皮特總是名列前茅 [4-5] 
全    名
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別    名
小皮特
所處時代
18至19世紀初
出生地
肯特郡海耶斯
出生日期
1759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
1806年1月23日
前    任
斯潘塞·帕西瓦爾(第一任);亨利·阿丁頓(第二任)
繼    任
亨利·阿丁頓(第一任);威廉·温德姆·格倫維爾(第二任)
主要成就
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首相
推行改革,創出了“新託利主義”
數次籌組反法同盟
所屬政黨
託利黨
首相任期
1783年12月19日-1801年3月14日,1804年5月10日-1806年1月23日

小威廉·皮特人物生平

小威廉·皮特早年生涯

1759年5月28日,威廉·皮特生於肯特郡海耶斯海耶斯宮(Hayes Place)。為與其父查塔姆伯爵老威廉·皮特區分開來,通常會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上“小”(the Younger),稱小威廉·皮特,簡稱小皮特。1766年,因父親獲封伯爵,他獲得了“The Hon”的前序。
小皮特是老威廉·皮特與海絲特·格倫維爾(Hester Grenville)的次子。海絲特·格倫維爾出身政治世家,是首相喬治·格倫維爾的姊妹。據傳記作家約翰·厄爾曼(John Ehrman)記載,皮特像父親一樣,才華橫溢、充滿活力,又像母親,堅定不移、有條不紊。
小皮特出生之時,老皮特當時是英國內閣首相,正領導着舉世注目的“七年戰爭”,正達到一生事業的頂點。老皮特對小皮特寄予很大希望,對他的學業嚴加監視。因為皮特少時體弱多病,父母並無讓他到學校上學,而是請愛德華·威爾遜牧師(Rev. Edward Wilson)到家中教導他。他天資聰慧,很快能流利地使用拉丁文希臘文,10歲就開始閲讀經典文學著作。1773年,皮特入讀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修讀政治哲學古典學、數學、三角學、化學和歷史,時年14歲。在這裏,小皮特結交了許多上層子弟,這些人日後都成了他的重要同僚。 [8] 
喬治·普雷蒂曼(George Pretyman)是他的導師,兩人後來成為密友。皮特擔任首相後,先後任命普雷蒂曼為林肯主教、温切斯特主教,還不斷諮詢他的意見。威廉·威爾伯福斯是皮特的同窗,兩人後來成為好友,在國會中互相支持。深造期間,皮特並不熱衷於交際,很少踏出校園。儘管如此,他還是很平易近人的:據威爾伯福斯回憶,皮特充滿智慧,還有一點幽默,玩樂時完全無拘無束。
進入學校不久後,小皮特患肺病,不得不回家養病。1774年7月,小皮特康復後又回到劍橋大學。經過兩年的學習,於1776年免試被授予藝術碩士學位。 [8] 
1778年5月,老皮特去世。由於父親的大肆揮霍,小皮特僅從他父親的遺產中得到每年三百鎊的收入。這當然是相當微薄的收入。他主要是靠他繼承的“林肯旅社領地"的收入來維持生活。 [8]  後來,他在林肯律師學院攻讀法律,在1780年獲得了律師資格

小威廉·皮特初入政壇

在1780年9月的英國大選中,皮特競逐劍橋大學選區國會議員選舉,未取得成功。落選後,他仍然希望取得國會席位。在同窗查爾斯·曼納,第四代波特蘭公爵(Charles Manners, 4th Duke of Rutland)的幫助下,他獲得了詹姆斯·勞瑟(James Lowther)的支持。
1781年1月,勞瑟在自己控制的阿普爾比選區,通過補選的方式,把皮特送進了下議院。諷刺的是,在取得國會席位後,他強烈地反對口袋選區。
在國會中,皮特一改以往低調的作風,首次發表了演説。埃德蒙·伯克聽了這個21歲的年輕人在下院首次演説之後説:“這不是一如其父的兒子,而是父親的再現。”起初,他向幾個位高權重的輝格黨人(如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看齊。和其他輝格黨人一樣,皮特強烈反對父親繼續鎮壓美國革命的意見。他上書諾斯勳爵,建議他和美國媾和。皮特還支持國會改革法令,當中有一項是針對選舉賄選行為的。他遇上了舊友威爾伯福斯,他已經是赫爾選區議員了,重逢後,兩人常常在下議院的畫廊裏會面。
1782年,諾斯勳爵政府倒台,輝格黨人查爾斯·沃森-文特沃斯,第二代羅金漢侯爵獲任為新首相。皮特獲邀擔任副愛爾蘭財政大臣(Vice-Treasurer of Ireland)屬下的一個低級職位,考慮到職位級別過低,皮特拒絕了邀請。三個月後,羅金漢勳爵病逝,由另一個輝格黨人威廉·佩蒂,第二代謝爾本伯爵頂替他的職位。羅金漢政府的不少輝格黨大臣(當中包括福克斯)都拒絕加入新政府。然而,皮特很樂意加入謝爾本政府,並獲任為財政大臣。福克斯成為了皮特的終生政敵,並和諾斯勳爵結盟,企圖合力推翻謝爾本政府。
1783年,謝爾本勳爵辭職,雖然福克斯從政經驗豐富,享有不小名聲,是首相熱門人選,但是因為喬治三世十分厭惡他,所以他無緣出任首相。國王邀請皮特出任首相,但皮特明智地拒絕了,因為他在下議院缺乏支持,如果上任,管治將會舉步維艱。最後,波特蘭公爵出任首相,但實際的權力掌握在福克斯-諾斯聯盟手中。這個政府也沒有長久,怎麼會長久呢?諾斯和福克斯!一個是喬治三世的腐敗政府的掛名首腦,而另一個則是曾經最激烈抨擊過它的那個人!這個聯合太可笑了,公眾無法容忍。喬治三世也不能忍受福克斯掌權。
美國獨立戰爭中,英國獲敗,北美殖民地成功獨立,英國舉國震驚。戰爭顯露出英國的幾個問題:籌備軍費的能力有限、在國際上孤立無援、過分依賴漫長脆弱的大西洋航線。而且,這是英國百多年來首次同時面對新教、舊教敵人。各種紛爭越演越烈,廢奴呼聲日益高漲。國會所憂慮的問題已經由過於強大的王權改為選舉腐敗、財政赤字。改革支持者希望能剷除病入膏肓的體制。
1783年,巴黎和約簽訂,美國獨立戰爭告終,英國對美禁運亦隨之結束,國內經濟開始復甦。同年末,在喬治三世的干預下,福克斯-諾斯聯盟倒台,皮特獲任為首相。歷史學家認為,英國從失去北美殖民地的失敗中得到了教訓,所以能夠更好地應對即將爆發的法國大革命

小威廉·皮特取得權力

約1783年的小皮特 約1783年的小皮特 [7]
1783年末,福克斯-諾斯聯盟政府提出改革東印度公司的印度草案,在國王的阻撓下未獲通過,而聯盟政府亦隨之倒台。福克斯稱草案十分重要,因為它可以避免東印度公司破產。皮特則迴應到:“………必須承認自己侵犯了他人自由。這是暴君之間的爭執、奴隸的信條。”喬治三世反對草案。雖然下議院通過了草案,但是上議院在國王的威脅下否決了草案。未幾,喬治三世解散聯盟政府,委任皮特為新首相。
此時,一場憲政危機爆發了。在國會里,大部分議員都是敵視皮特的,皮特處處受到制約。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他出任首相,不可避免的給予王權決定性的意義。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喬治三世把賭注押在了皮特身上。
皮特上任時年24,時至今日仍是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首相。當時有一篇流行的短詩,把皮特出任首相一事諷刺為:“把國家託付給一個學童”。當時不少人認為,喬治三世委任皮特為首相只是一個權宜之計,皮特的最終會被更有經驗的政治家取代。然而,新政府並沒有像時人預測那樣迅速被取代,更維持了17年之久。
為削弱反對黨的,皮特邀請福克斯派加入內閣,企圖和他們結盟,卻遭到拒絕。新政府一組成,就舉步維艱,在1784年1月,國會更通過了一個不信任動議。然而,皮特拒絕因而辭職(史無前例)。他繼續保持和國王的關係,以獲得支持。皮特更加爭取到上議院的支持,後者通過了一個動議,以表示對他的支持。在全國層面上,不少人以請願的形式,希望一些議員能夠轉向支持皮特。
同時,他賦予了倫敦城自治的權利。當皮特從慶典歸來時,興奮的民眾把皮特的座駕拉到了他家。當皮特的座駕經過輝格黨俱樂部時,一羣人試圖襲擊他的座駕。當這一消息傳開去時,人們認為,這是福克斯及其黨徒不擇手段,企圖拉皮特下台的表現。
皮特在公眾間獲得了“誠實的比利”的美譽,和不誠實、貪污和缺乏原則的上屆政府相反。雖然皮特在國會屢遭挫折,卻仍未辭職。聯盟的實力在不斷減少,因為不少成員離開了反對黨。
1784年3月,喬治三世解散議會,大選因而開始。在國王的支持下,皮特在大選中立於不敗之地。財政部甚至撥款賄賂選民,使他們傾向執政黨,執政黨迅速得到大眾支持。在大部分熱門選區,都是皮特派和福克斯派的正面交鋒。一開始,民眾似乎在兩派之間搖擺,但到了最後,很多反對黨成員既沒有轉槍頭又沒有退休更沒有求和,甚至沒有參選。
全國最大的選區之一,威斯敏斯特選區是少有的例外。這個選區的其中一個席位先前由福克斯佔據。兩黨投入在這個選區的經費,估計佔全國經費的四分之一。為取得該區兩個國會席位,福克斯要和兩個皮特黨人苦戰。選舉結束後,其結果又受到質疑,相關人員要一張張地驗證所有選票,其結果一年後仍未公佈。福克斯無奈之下唯有買下蒂茵自治市的口袋選區議席。不少人認為,是皮特在暗中拖延選舉結果公佈。最後,有關方面放棄了驗票,宣佈福克斯當選威斯敏斯特區國會議員。皮特則在他一直爭取的劍橋大學選區勝出,從此,這個選區一直由皮特代表,直到他去世。

小威廉·皮特初任首相

在國會得到了多數派支持後,皮特有了引入新法令的機會。他任內首個重大立法是1784年印度法令,將重整東印度公司,監控公司職員,以免他們作出貪污行為。按照法令,將會有一個新的委員會監管東印度公司,和福克斯未獲通過的印度草案不同,委員會成員將會由英皇任命。法令通過後,皮特獲選入委員會,而主席一職則由悉尼勳爵(Lord Sydney)出任。為加強英國政府對印度的統治,孟買馬德拉斯兩地總督的自主權遭到削減,而印度總督查爾斯·康沃利斯的權力則得到加強。
1786年,悉尼勳爵進一步增強了總督的權力。在內政方面,得到先前經驗的皮特擔憂自己能否成功改革國會。
1785年,皮特引入一個廢除26個腐敗選區、輕微擴大選民範圍的法令。雖然皮特、福克斯都支持這個法令,但是這個法令仍然被下議院否決。從此,皮特就再未提出過國會改革的法令。
約1787年的小皮特 約1787年的小皮特
皮特憂慮的另一個國內問題是國債問題,小皮特按照他所信奉的亞當·斯密經濟理論,實行了財政和税收改革,降低了關税,增加新税種,改善了政府的財政狀況。他還進行政府的行政改革,減少了政府開支。他與法國簽訂了自由貿易條約。同時,他也積極推動他的朋友威廉·威爾伯福斯進行廢奴運動。他上任不到一年,情況好轉了。愛德華·吉本寫道:“一個22歲的青年靠天才的力量和品行高尚的聲譽上升到掌管一個帝國的地位,這是歷史上空前的事情。這是他本人的榮光,也是英國的榮光。
為減少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皮特尋求和歐洲大陸國家締結聯盟。
1788年,英國和普魯士、荷蘭結為三頭同盟(Triple Alliance)。
在1790年爆發的努特卡危機(Nootka Crisis)期間,皮特憑藉着同盟的支持,迫使西班牙放棄對美洲西岸的領土主張。但這是同盟對英國的唯一好處。
1790年大選後,執政黨仍然在國會內佔多數,皮特連任首相。
1791年,皮特着手解決隨着加拿大人口增長而來的問題。他引入了1791年構成法(Constitutional Act of 1791),將魁北克省一分為二,即主要為法國人居住的下加拿大和主要為英國人居住的上加拿大
1792年8月,喬治三世任命皮特為榮譽性質的虛職五港總督(Lord Warden of the Cinque Ports),在一年之前,國王曾詢問過他,是否接受嘉德勳章,他婉拒了,推薦國王將勳章頒給長兄,約翰·皮特,第二代查塔姆伯爵。

小威廉·皮特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爆發,開始小皮特持觀望態度。他在唐寧街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對賓客説:“英國的形式將會繼續維持現狀,直到最後的審判日。”當時在場的伯克就沒有這麼樂觀。他説:“很可能,但是我擔心是沒有審判的那一天。
小皮特的觀點和政策不久就發生了變化。他本來是個進步論者----可以説是個自由派,可是,歐洲大動亂和法國的可怕形式的衝擊使他走向了實行鎮壓的道路,尤其是在革命宣傳開始在英國產生影響(在愛爾蘭更強烈)的時候。在這之前,動搖他的政府的唯一事情是,國王看來瘋了——醫生們當真認為他瘋了,因為他們沒聽説過這種病——因而必須趕緊把一項攝政法寫入法令全書。
福克斯爭辯説,威爾士親王是當然的攝政王。福克斯從一開始就是小皮特的對手,也是威爾士親王的心腹和密友。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是那個時代最傑出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一個才華橫溢但缺乏判斷力的人;一個情不自禁的賭徒,溺愛他的父親償還了他在賭桌上的14萬英鎊的債務;一個浪蕩公子,娶了一個淫蕩的女人並同她生活的十分快樂。作為演説家(用小皮特的話來説)“他揮舞着魔術師的魔杖”;作為一個人(用布魯厄姆的話來説)“賭博、施展陰謀和參加派系鬥爭的一生並沒有使他的本性沾染多少自私或虛偽,也沒有使他的心腸變得冷酷無情,好像他的一生都是在鄉村中渡過的。”他的血管裏流着斯圖亞特家族波旁家族的血液,是喬治三世在議會中的首要敵人。現在,在攝政權問題上發生的爭議中,他站在王太子一邊。
小皮特堅持説,雖然王太子無疑可以當攝政王,然而議會應保留任命他的權利。這不單是個手續問題。如果王太子當了攝政王,他就會讓福克斯出任首相,小皮特的體系就會瓦解。但是這場危機很快就過去了。因為國王身體又康復了。
促使自1785年皮特改革法令被否決後就再無提及的國會改革被再度提出。但改革支持者卻很快被扣上激進主義者和法國革命黨同謀的帽子。為打壓激進主義運動,在1794年,皮特政府更控訴三人犯有叛國罪,卻均未成功。國會着手立法,禁言改革支持者。編寫誹謗國家的出版物的個人會遭到處罰,在1794年,人身保護令被暫停。其他打壓激進主義運動的措施有煽動性集會法令(Seditious Meetings Act,限制個人在公眾場合集會的權利)、1799年結社法(Combination Act 1799,限制支持國會改革的黨社規模)。而皇家海軍人手不足的問題,皮特則在1795年引入了名額制(Quota System)應對,作為對現行的強徵制(Impressment)的補充。
小皮特繼續治理國家的財政,並且十分成功,使1783年為74的三釐利在九年之後達到96以上。税收減少了,海軍裁減了。然而災難卻接踵而至:法國人入侵比利時,並宣佈斯凱爾特河為開放河,這是英國政府絕對不能接受的; 1793年法國處死路易十六,並向英國宣戰。
1793年小皮特(中)在下院發表對法作戰講話 1793年小皮特(中)在下院發表對法作戰講話 [6]
由於法國的財政地位虛弱,皮特預料這場戰爭不久就會結束,然而,這場戰爭出乎預料的拖了下來,儘管霍雷肖·納爾遜尼羅河口的阿布基爾海戰中打了勝仗,情況也沒有好轉,小皮特沒有他父親那種善於制定戰略的才幹,他為對付法國組織的三次反法聯盟(第三次在第二任期)都瓦解了。但是他的演説仍然能打動人心,雖然西德尼·史密斯説:“在每一次傑出的表演結束時,不是一次遠征失敗了,就是一個王國陷落了。”
只要國王還贊成他,小皮特就安然無恙,因為喬治三世像上一代輝格黨地主那樣,已經建立起能控制議會選票的權勢。1798年發生了一起看起來聳人聽聞的事件,小皮特指責一名叫喬治·蒂爾尼的反對黨議員有意妨礙公務。蒂爾尼向他提出決鬥挑戰。蒂爾尼是個富翁,出生在直布羅陀,父親是愛爾蘭人,由於某些神秘的原因不居住在英國。他是個聰明的辯論者,但是他是商人階級的一員,這一點不利於他在政治鬥爭中取勝。使用手槍的這場決鬥在普特尼荒地當眾舉行的。兩個人各向空中放了兩槍,於是雙方的自尊心都得到了滿足,蒂爾尼繼續在議會里攻擊政府。

小威廉·皮特辭去首相

國王不太可能由於小皮特對那些同情革命的英國人採取的措施而批評他,尤其是發生在巴黎的恐怖行為和法國入侵等事件之後。這次鎮壓可能是最嚴厲的,也可能常常指導不當。但是爆發革命的危險確實存在,倫敦爆發暴亂的歷史比巴黎還長,早在1780年就爆發過戈登暴亂。同國王的決裂起因於另一個問題——天主教徒的解放。
1800年,小皮特為解決愛爾蘭的叛亂,提出愛爾蘭合併法案和天主教解放法案。
1801年,小皮特將愛爾蘭正式納入聯合王國,但由於喬治三世強烈反對天主教解放,國王認為,議會聯盟是他在加冕誓言所禁止的東西。小皮特無奈辭職。議長阿丁頓在他同意下接替了他。與此同時,小皮特個人也囊空如洗了。他的債務上升到4萬英鎊。倫敦財界的商人表示願意贈送10萬英鎊,但是他謝絕了,雖然他接受了朋友們提供的1.12萬英鎊的貸款,他同時賣掉的霍爾伍德的宅邸。
小皮特一開始支持他的繼任者亨利·阿丁頓,但當英法兩國1803年重現開戰時。人們都認為,阿丁頓沒有能力領導這場戰爭。小皮特與他的宿敵福克斯攜手推翻了政府。

小威廉·皮特二次組閣

1804年5月10日,在卡斯爾雷的斡旋下,小皮特重新成為首相。。他原計劃邀請福克斯加入政府。但是,計劃遭到喬治三世反對,因此,皮特沒有按照原計劃行事。然而,不少以前支持皮特的人,包括阿丁頓,都加入了反對黨。所以,他的第二次內閣,並沒有第一那麼強勢。他上台後,組織了對西班牙運金船隊的襲擊,這是他父親40年前就想幹的事。然後他遭到一次極端嚴重的挫折;他的老朋友,已經成了梅爾維爾勳爵的蘇格蘭人鄧達斯被指控濫用了公款。 [11] 
小皮特試圖重新組織反法聯盟。在這項活動中,拿破崙本人幫了他的忙;他由於自封為意大利國王,使得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都感到不安。但是1805年底發生了一系列災難;雖然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打敗了法國艦隊,但他本人戰死了,接着俄奧聯軍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看來這場戰爭使拿破崙成了歐洲大陸的主宰者。據説這一消息使本已在巴斯養病的小皮特遭受重創,他説:“把(歐洲)地圖捲起來吧;十年之內不用看了。”

小威廉·皮特英年早逝

隨後,小皮特回到倫敦,住在巴里,因過度疲勞、憂慮加之貪杯,導致健康狀況特別糟糕。在去世前不久,他在倫敦市長舉行的一次宴會上説:“英國靠自己的努力拯救自己;我相信也會通過她的榜樣拯救歐洲。” [11] 
1806年1月23日,小皮特在倫敦去世,年僅47歲。 [11]  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內。 [10] 

小威廉·皮特主要影響

小威廉·皮特政治

小皮特首次組閣時,因得不到下院多數信任,於是在喬治三世國王支持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爭得議會多數支持後繼續執政。這種做法在英國內閣制歷史上開創了先例。他繼續給予君主挑選和驅逐大臣的權利。1785年提出議會改革法案,未獲通過。 [10] 
此外,小皮特支持廢除奴隸貿易,推進選舉改革。1791年通過立法,改組加拿大魁北克的行政建制。 [10] 
同時,在國內鎮壓民主運動,禁止集會結社,反對愛爾蘭自治。1801年,議會通過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法案》,取消獨立的愛爾蘭議會,愛爾蘭議員前往威斯敏斯特議會履職。建議賦予天主教徒政治權利,遭君主反對。他因此下台。 [10] 

小威廉·皮特經濟

小皮特任職初期,信奉亞當·斯密的自由經濟學説,主張自由貿易,減少國債,並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財政、税制改革。1784年,通過《改革英國東印度公司法案》,規定在公司董事會之上設由國王任命的政府監督委員會,加強內閣對印度事務的控制,削弱公司特權,設置總督統轄孟買和馬德拉斯管區。他還開始了英國對澳洲的殖民。1786年,同法國簽訂互降關税的《英法通商條約》。這些措施符合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有利於經濟發展,史稱“新託利主義”。 [10] 

小威廉·皮特外交

在對外政策上,推行大陸均勢外交,反對俄國和法國強大。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放棄與法國維持和平,曾三次(1793年2月、1798年底、1805年4月)組織反法同盟,干涉革命,進行反對拿破崙一世的戰爭。 [10]  有人稱他“為下一個世紀的英國對外政策奠定了基礎”。

小威廉·皮特歷史評價

小皮特紀念雕像 小皮特紀念雕像 [1]
從1783年起,直到1806年他去世止,中間只隔約兩年時間,小皮特一直佔據首相寶座,形成一個漫長的“皮特時代”。他死後,其門徒又獨佔政權約20年,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卡斯爾雷子爵、喬治·坎寧帕麥斯頓等。這40多年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保守時期,小皮特堪稱是英國保守政治之父。而他對法國革命的仇視決不在柏克之下,正是他領導了反對拿破崙的戰爭,在他的墓碑上至今還刻着這樣的墓誌銘:在思想毒化使文明社會受到解體威脅的時代,他帶領忠誠、理智而正直的人們捍衞了可貴的英國君主制。20世紀另一位著名的保守黨政治家丘吉爾評價道:“這段碑文寫得至為貼切。”
湯姆森(G.M.Thomson):“他是在失敗的時候1806年去世的,但是他的財政政策為國家創造了財富。正是這些財富使得英國能維持得起一場長期可怕的戰爭,建立了她的艦隊,為軍人發餉和支持盟國。此外,他的平靜態度和臨危不懼的勇氣是有感染力的。英國最終取得勝利是小皮特精神的勝利,但是那是他已經去世九年了”。 [11] 

小威廉·皮特軼事典故

小威廉·皮特名言

  • 禮節禮貌是瑣事中的善行。
  • 壯觀的廢墟倒伏在塵土之中,曾經受庇於其下的一切都在它的塌中遭到毀滅。
  • 我想,我現在可以吃一個貝拉米的肉餡餅。——臨終遺言 [9] 

小威廉·皮特獨立姿態

一般認為,皮特是一個託利黨人(或稱新托利黨人)。然而,皮特自稱“獨立的輝格黨人”,反對英國發展出過於嚴密的政黨政治系統。

小威廉·皮特個性生活

小威廉·皮特 小威廉·皮特
這就是小皮特,一個長脖子,尖鼻子,就其年齡來説過於莊重的年輕人;他對女人沒有興趣——這在當時是少見的;15歲時,有一位物理學教師艾丁頓博士為他開了一個治療肺病的藥方,説是常飲葡萄牙產的紅葡萄酒,可以治肺病。所以,小皮特此後常飲葡萄酒,並終生嗜酒。 [8]  一般認為,由於酗酒引起的肝和胃的病變,是導致小皮特過早去世的主要原因。除了這一點以外,他看起來好像是個冷冰冰的禁慾主義者。塞繆爾·泰勒·科爾裏奇以其善辯之才而不是以寬容的態度描繪了他的特點:“他沒有贊助科學,沒有從地位低下者中提拔任何有才華的人,他認為他的朋友間沒有傑出的人才。他對女性毫無依戀,不喜歡孩子,對自然景色沒有美感;但他喜歡放縱的宴飲作樂,因為這樣的刺激使他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使他自以為了不起,自以為具有一種內在的力量。”
在傳世的一些小皮特畫作中,表達了時人對他的一些看法——他身上有一種冷漠的素質。他在那個時代的大海中漂流,像一座冰山一樣令人寒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公開言行中,看來有些東西是故意做出來的。這位偉大的演員在抑制他的性格中的一些複雜的因素,因為這些東西與他希望產生的重大效果是不相干的。
事實上,他卻常被視為英國曆史上最為英俊和才華橫溢的首相。因此,説他不喜歡孩子並非事實;他喜歡孩子,但是公眾對此一無所知。他對女人的感情是存在的,但是他抑制了這種感情,部分原因是貧困,部分原因是他全身貫注的投身於緊張的公務,由於本能和教育,他是一個廣闊的舞台上的演員。他在政治上考慮的主要是行政管理工作,尤其是國家財政管理工作。他上台時,英國財政迫切需要改革。他熱情的獻身於這項任務,而且在外部局勢壓倒他之前一直是成功的。當時他還沒有像後來看上去那樣成為改革的敵人。因此他為廢除奴隸貿易大聲疾呼。
與此同時,他買下了一筆產業——肯特郡布朗利的霍爾伍德——得閒時便到那裏去同少數酒友繼續用葡萄酒破壞他的健康。他忽視了自己的私人事務,僕人們大肆偷盜他的東西,他債台高築,到1789年已經欠債3萬英鎊。他同奧克蘭勳爵的女兒埃莉諾·伊登相好時很快向他父親説明,他太窮了不能向她求婚。他侄女赫斯特·斯坦厄普照料他的宅邸。
1792年,他的日子好過了一些,因為國王封他為五港總督——這是個閒職,年薪三千英鎊,另外還把沃爾默城堡賜給他作為宅邸。

小威廉·皮特影視形象

皮特在多部電影及電視劇集出現過。羅伯特·多納特(Robert Donat)在1942年的傳記電影《小皮特先生》(The Young Mr Pitt)中飾演了皮特。在1994年的電影《瘋狂的喬治王》中,皮特由朱利安·沃德姆(JulianWadham)飾演。在2006年的電影《奇妙恩典》(Amazing Grace)中,皮特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電影描述了皮特和威廉·威爾伯福斯之間的友誼。在電視劇《黑爵士》中,皮特被誇張成一個做首相的男童,由西蒙·奧斯本(Simon Osborne)扮演。在電視劇《唐寧街10號》(Number 10)中,皮特由傑里米·佈雷特飾演。

小威廉·皮特後世紀念

倫敦市政廳內小威廉·皮特的雕像 倫敦市政廳內小威廉·皮特的雕像
小皮特病逝後,葬於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 [10] 
1788年,探險家亞瑟·菲利普澳大利亞發現了一條水道,並將之命名為皮特水道(Pittwater)。悉尼中央商務區有一條街叫皮特街(Pitt St.)。而在悉尼城外,近温莎處,有兩個小鎮,一個叫皮特鎮,另一個叫威爾伯福斯鎮。位於威爾士的斯諾多尼亞國家公園(Snowdonia)中,有一塊岩石叫皮特頭(Pitt's Head)。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縣叫皮特縣(Pittsboro),該州還有一個縣以小皮特的父親為名,叫查塔姆縣。馬來西亞檳城有一條街以他為名,叫皮特街。在香港九龍,有一條街以他為名,叫碧街。 [1] 
參考資料
  • 1.    英國曆屆首相小傳---(英)喬治馬爾科姆湯森著---新華出版社1986年4月湖北第一版
  • 2.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3-04-27]
  • 3.    Charles Petrie, "The Bicentenary of the Younger Pitt", Quarterly Review, 1959, Vol. 297 Issue 621, pp 254–265
  • 4.    Paul Strangio; Paul 't Hart; James Walter (2013). Understanding Prime-Ministerial Performanc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225.
  • 5.    Leonard F. Wise; Mark Hillary Hansen; E. W. Egan (2005). Kings, Rulers, and Statesmen. Sterling. p. 298.
  • 6.    NPG 745; The House of Commons 1793-94 - Portrait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引用日期2023-04-27]
  • 7.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Art UK[引用日期2023-04-27]
  • 8.    王榮堂 主編.英國曆屆首相傳略: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09:94-95
  • 9.    [德]維爾納·富特(Werner Fuld) 編著;李薇 譯.名人遺言全錄:哈爾濱出版社,2004-01:125
  • 10.    皮特(小),M.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9-24]
  • 11.    [英]湯姆森(G.M.Thomson) 著;高堅,昌甫 譯.英國曆屆首相小傳:新華出版社,1986-04:90-9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