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吳門

鎖定
小吳門是古城長沙一直以來的一個地名;現指長沙市區中山路、八一西路與建湘路的交匯地段。史料記載,明朝初年,小吳門的老城牆經歷過一次大規模的城池修整,土城牆改為了磚石牆,長沙城便成了一座具有強防禦功能的“堅城”。民國初年因修建環城馬路,大部分城牆都被拆除,包括作為古城長沙九門之一的小吳門在內的九門也隨之作古。
中文名
小吳門
地    區
古城長沙
路    段
長沙市區中山路

小吳門簡要介紹

從小吳門進城的街道原名小吳門正街,民國時期,街道被拓寬並延伸至江邊,名稱也改為中山路。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小吳門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長沙市民夾道歡迎、盛況空前。
有意思的是,小吳門作為一個地名、作為九門之一的“門”的準確位置在哪裏?如今已難以考證,於是乎建湘路北段接五一大道,直至中山路的一片地區都被籠統地叫做小吳門。
今天的小吳門,車水馬龍、行人如織,酒樓、商鋪、銀行摩肩接踵;寶南街的手機市場更是紅火旺盛。
民間有傳説:歷史的小吳門,其實是當時長沙城內的一個小吳國。當時這個國家很小,人口只有百來人 [1] 

小吳門歷史發展

明初,朱元璋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史稱“洪武之治”。其時,小吳門一帶市集繁鬧,手工作坊遍佈,資本主義已經在長沙露出端倪,無形之中為清末民初中山路的繁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377年,長沙守禦指揮使邱廣,將年久失修、毀壞不堪的元代長沙土舊城改為磚石建築。這項耗資巨大的城牆大規模修整工程,在長沙歷史上絕無僅有。至此,長沙始有石磚結構的城牆,防禦功能強,被喻為“堅城”,而小吳門更是“堅城”的重中之重,堅固得猶如銅牆鐵壁。這一帶駐紮了近6000人的衞所,常有士兵在城門口“緝捕盜賊,盤詰奸偽”。
從小吳門進城的街道原名小吳門正街,民國時期,街道被拓寬並延伸至江邊,名稱也改為中山路。隨着環城馬路的修建,小吳門也隨之作古,只是作為一個地名存活了下來。但小吳門卻見證了長沙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事件: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小吳門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浩浩蕩蕩開入長沙,長沙市民夾道歡迎、盛況空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