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口牛胭脂魚

鎖定
小口牛胭脂魚(學名:Ictiobus bubalus)是胭脂魚科、牛胭脂魚屬魚類。身體深而窄,最大深度為標準的2.2-2.8倍長度;頭部厚度為標準長度的5倍以上;上頜後尖至下頜骨前方距離小於眼睛。嘴小,只有一點點斜的;上顎明顯短於吻;上唇遠低於下唇眼眶邊緣;嘴唇厚而粗糙具條紋。幼魚有末端的嘴。下鰓蓋中間最寬,近微圓形;臉頰淺而縮短(眼睛到前鰓後斜角距離鰓縫上角的3/4);眼睛靠近鼻尖而不是後腦;頭部逐漸比身體細;背鰭基部超過1/3的標準長度。雄性頭上有交配結節。腸很長,環與體軸平行。背面深灰色;兩側青銅色至金色;腹部淡黃白色。鰭灰褐色。產卵期間鰭變黑。
小口牛胭脂魚棲息於水庫和大溪流中,喜生活在清澈的水域和適度的水流中。該物種最常見於有豐富水生植被和淤泥底的棲息地,能夠承受佩科斯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高硬度水,pH值6.5-8.5。在大型水庫中,小口牛胭脂魚在任何給定方向上的行進距離均不超過4.8千米;在10-12個月內,遷移的最大距離為43-90千米。攝食無脊椎動物、水草,主要食物為浮游動物、附着藻類、搖蚊科、蝙蝠科和毛翅目。分佈於危地馬拉、墨西哥(恰帕斯州、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克雷塔羅州、塔巴斯科州、塔毛利帕斯州、韋拉克魯斯州)、美國。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Ictiobus bubal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胭脂魚科屬
牛胭脂魚屬
小口牛胭脂魚
命名者及年代
Rafinesque,1818
保護級別
(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2] 
中文名
小口牛胭脂魚
外文名
Smallmouth Buffalo

小口牛胭脂魚動物學史

屬名Ictiobus源自希臘語,意思是“牛胭脂魚”;種名bubalus源自希臘語,意為“水牛”。 [3] 

小口牛胭脂魚形態特徵

小口牛胭脂魚
小口牛胭脂魚(7張)
背鰭22-30;腹鰭9-10;胸鰭15-18;尾鰭10-11;側線鱗少於45;鰓耙少於60;咽齒115-167。 [3] 
身體深而窄,最大深度為標準的2.2-2.8倍長度;頭部厚度為標準長度的5倍以上;上頜後尖至下頜骨前方距離小於眼睛(在大的成魚中大約等於眼睛)。嘴小,只有一點點斜的;上顎明顯短於吻;上唇遠低於下唇眼眶邊緣;嘴唇厚而粗糙具條紋。幼魚有末端的嘴。 [3] 
鰓蓋中間最寬,近微圓形;臉頰淺而縮短(眼睛到前鰓後斜角距離鰓縫上角的3/4);眼睛靠近鼻尖而不是後腦;頭部逐漸比身體細;背鰭基部超過1/3的標準長度。雄性頭上有交配結節。腸很長,環與體軸平行。菲利普斯和安德希爾(Phillips & Underhill,1971)指出,在側線以下鱗片數量、頭部深度與標準長度的比例以及前鰭鰭片的長度與標準長度的比例之間的性別差異。但是,差異很小,可能不會在種羣水平上表現出來。 [3] 
背面深灰色;兩側青銅色至金色;腹部淡黃白色。鰭灰褐色。產卵期間鰭變黑。 [3] 

小口牛胭脂魚近種區別

小口牛胭脂魚鱗很大,有時會將其與鯉魚混淆。但是,小口牛胭脂魚缺乏鯉魚的觸鬚。與大口牛胭脂魚Ictiobus cyprinellus)相反,小口牛胭脂魚有一個獨特的吸盤式嘴,朝下。 [4] 
大、小口牛胭脂魚

小口牛胭脂魚棲息環境

小口牛胭脂魚棲息於水庫和大溪流中,喜生活在清澈的水域和適度的水流中。該物種最常見於有豐富水生植被和淤泥底的棲息地,能夠承受佩科斯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高硬度水,pH值6.5-8.5。 [3]  小口牛胭脂魚比其近種大口牛胭脂魚(Ictiobus cyprinellus)和黑牛胭脂魚(Ictiobus niger)更喜歡流動更快的水域。 [1] 
小口牛胭脂魚

小口牛胭脂魚生活習性

在大型水庫中,小口牛胭脂魚在任何給定方向上的行進距離均不超過4.8千米;在10-12個月內,遷移的最大距離為43-90千米。 [3] 
小口牛胭脂魚攝食無脊椎動物、水草,主要食物為浮游動物、附着藻類、搖蚊科、蝙蝠科和毛翅目。大量採食底部物質,包括硅藻,雙翅目幼蟲、小甲殼類、橈足類、枝角類、介形類、雙殼軟體動物、苔蘚動物和蝸牛;大多數魚消耗大量的有機碎屑和沙子,並可能消耗各種附着藻類(綠藻和金藻)。孵化後105個小時,體長為8-9毫米時開始進食,由於嘴部位置處於末端,因此在水面附近進食。體長為35-64毫米的幼魚繼續以浮游動物(橈足類和枝角類)為食;體長達到250毫米時將大部分攝食活動轉移到淺海沿岸地區的底部生物。 [3] 

小口牛胭脂魚分佈範圍

水域:分佈於美國密歇根湖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從賓夕法尼亞州和密歇根州到蒙大拿州和南部到墨西哥灣;在海灣斜坡流域,從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灣到得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格蘭德河也有分佈;墨西哥也有零星分佈。 [1] 
國家:危地馬拉、墨西哥(恰帕斯州、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克雷塔羅州、塔巴斯科州、塔毛利帕斯州、韋拉克魯斯州)、美國。 [2] 
小口牛胭脂魚分佈圖 小口牛胭脂魚分佈圖

小口牛胭脂魚繁殖方式

雄性在4-5歲(最小長度411毫米)達到性成熟;雌性在6歲後成熟(最小尺寸444毫米)。在新墨西哥州的象山水庫,雄性的成熟速度是雌性的兩倍,雄性在一年內即可成熟。產卵期從3-9月,温度為15.5-27.5℃,產卵高峯期在7月。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產卵時間為3-5月,水温為13.9-21.1℃。嗜石產卵者,把卵產在岩石和礫石上,其底棲的幼魚藏在石頭下面。在淺水區產卵,卵隨機地沉積在底部或植物上。在新墨西哥州,產卵主要發生在高水位時期淹沒的陸地植被上。 [3] 
體長為546-556毫米的雌魚可產290,000個卵,體長為450-838毫米的雌魚可產98,630-501,360卵。如美國新墨西哥州象山水庫的雌魚產卵量為793000-323252個,平均為197371個;平均卵數最高的是7和8歲的魚。受精卵的平均直徑為1.6-2.1毫米至2.3-2.4毫米,具有底棲性和粘附性。在水温21.1℃下96-100小時內孵化。壽命為9-18年。 [3] 

小口牛胭脂魚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2] 

小口牛胭脂魚主要價值

小口牛胭脂魚既可供人類食用,也可作為觀賞魚和牲畜的飼料。在農場池塘中養殖的生長迅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