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兒捏脊療法

鎖定
療法名稱。用雙手沿着脊柱(督脈),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邊捏邊推進而治療疾病的用於治療小兒多種疾病的一種中醫傳統療法,具有調陰陽,和臟腑,培元氣,強身體,健脾胃,通經絡,行氣血等作用。主治先後天不足的一切虛弱病證,治療小兒積滯、疳證、厭食、腹瀉、嘔吐、便秘、驚風、夜啼等。
中文名
小兒捏脊療法
就診科室
小兒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療法名稱
小兒捏脊療法

小兒捏脊療法概念

用雙手沿着脊柱(督脈),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邊捏邊推進而治療疾病的一種中醫傳統療法。

小兒捏脊療法解讀

捏脊是用雙手沿着脊柱(督脈),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邊捏邊推進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有調和氣血,改善食慾,增強體質的作用。

小兒捏脊療法中醫應用

小兒捏脊療法一、治療方法

1、小兒趴在大人腿上,或將小兒抱起依在母親肩上,讓患兒露出脊背,肌肉放鬆。
2、術者先在患兒背上由上而下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膚鬆弛,氣血流通。然後兩手成半握拳狀,食指二、三節橫在尾骨處向上推起皮膚,並用拇食指將皮膚捏起,食指推,拇指捏,邊推進邊捏,兩手交替沿脊柱捏提推進,直到大推穴為止,視病情輕重可重複3~5遍。在做第二、三遍時,根據不同疾病,在相應的穴位上將皮膚用力向上提一下,這時可聽到“嗒”的一聲響,效果較好。
3、捏完了3~5遍後,用大拇指在選定的穴位上如:腎俞、脾俞、肝俞、心俞等處揉按幾下。
4、療程:每天捏1~2次,小兒6天為一療程。休息3~5天,再捏第二療程。效果不佳時,與其他治療配合較好。

小兒捏脊療法二、主治病證

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營養不良、消化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亂加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腹脹和便秘)、遺尿、夜啼等。

小兒捏脊療法三、注意事項

1、捏脊時注意保温,勿受涼。
2、避免在飽食後捏脊,最好在清晨和睡前捏,以空腹時較為合適。
3、患有嚴重心臟病或傳染病以及出血性疾病者,不宜用此法治療。
4、捏脊療法,雖然操作簡單易學,但手法的熟練與療效有一定影響,因此操作的指力要經常練習。
[1-2] 
參考資料
  • 1.    《兒科臨牀》編寫組編.《兒科臨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 2.    許曉虹.小兒捏脊療法的機理及研究進展:中國民間療法,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