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導滯通幽湯

鎖定
導滯通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法律》。具有健脾化濕利水之功效。主治脾濕有餘,及氣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腫。
出    處
《醫學法律》
功    用
健脾化濕利水
組    成
木香、白朮、桑白皮、陳皮、茯苓

目錄

導滯通幽湯組成

木香、白朮、桑白皮、陳皮各15g,茯苓(去皮)30g。

導滯通幽湯用法

上藥研為粗末,每服15g,水120ml,煎至60ml,去渣,温服,空心食前服。

導滯通幽湯功用

健脾化濕利水。

導滯通幽湯主治

脾濕有餘,及氣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腫。

導滯通幽湯附註

附方 通幽湯(導滯通幽湯)
組成 桃仁、紅花各一分、生地黃、熟地黃各五分,當歸身、炙甘草、升麻個一錢
主治胃腸燥熱,陰液損傷,通降失司,噎塞,便秘,脹滿
出處 《脾胃論》卷下
[1-3] 
參考資料
  • 1.    彭懷仁.《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4冊》:人民衞生出版社 ,1996年
  • 2.    於釋然.《中華名醫名方大全》 :朝華出版社 ,2006年
  • 3.    李永來.《中華名方大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