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導彈生存能力

鎖定
導彈生存能力(missile survivability)是指敵方襲擊下導彈保持作戰性能並完成發時任務的能力。生存能力是一項綜合性效能指標,它受敵我雙方在軍事對抗中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通常用生存概率來表述。
中文名
導彈生存能力
外文名
missile survivability
性    質
綜合性效能指標
軍事目的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學    科
航空工程

導彈生存能力簡介

導彈生存能力(missile survivability)是指敵方襲擊下導彈保持作戰性能並完成發時任務的能力。生存能力是一項綜合性效能指標,它受敵我雙方在軍事對抗中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通常用生存概率來表述。
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無論導彈在發射前或發射後均面臨着被敵方襲擊的可能性。導彈的抗偵測、抗毀傷、位置的不確定性以及戰時搶修能力等諸因素,決定着生存概率的高低 [1] 

導彈生存能力生存能力相關因素分析

武器系統的生存能力依賴於敵方攻擊武器的性能、攻擊策略和我方武器系統的性能和作戰特性, 可以説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其最大的特點是衡量的不確定性(這是由於其環境等因素的隨機性造成的)。總的説來可以將相關因素分為兩大部分:環境外部攻擊因素(攻擊模式、攻擊策略);系統的內部生存因素(數量、性能:機動性、隱蔽性、防護性、維修性、分散性等);同時還要考慮地面和空中兩種戰場環境。此外, 生存策略如作戰原則、方法與陣地相配套的佈局、機動與隱蔽策略等也影響生存能力。其生存能力相關因素關係模型。

導彈生存能力提高導彈生存能力的措施

(1)採用隱身偽裝技術降低被發現概率;
(2)通過機動發射不斷改變導彈的位置,以提高逃逸能力,降低被直接命中的概率;
(3)採用均衡加固綜合防護措施、以減輕被毀傷的程度;
(4)採取多種部署形式和發射方式、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等一系列生存對策和技術。
美國和俄羅斯採用陸海空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在受到首次突然襲擊之後,仍能保存一定規模的核力量,以便進行報復性還擊。隨着高技術條件下精確制導等新型導彈武器的使用和電子戰、信息戰、核、生物、化學武器以及定向能等新型殺傷機理武器的綜合運用,戰場環境更加惡劣和複雜,殺傷能力與殺傷手段不斷趨向多元化,因而對導彈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必須不斷地研究生存對策,發展提高生存能力的技術,提高導彈對戰場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實現“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政治與軍事目的。

導彈生存能力信息戰中提高導彈武器系統生存能力關鍵問題

(1)實時數據更新技術
(2)變化監測與打擊效果評估技術
(3)時快速的航跡規劃技術
(4)場環境的動態可視化技術 [1] 

導彈生存能力實時數據更新技術

實時數據更新技術是指實時更新各種戰場環境數據,包括地形高程變化情況、地面影像變化情況、敵人佈防變化情況、天氣變化情況等。這裏最重要的實時更新信息是地面影像和基於地面影像信息的地形高程更新。戰場數據實時更新是利用遙感技術實現戰場環境的動態變化監測技術。實時數據更新包括以下關鍵技術:數據配準技術;自動遙感解譯技術;變化監測技術;快速更新機制;數據庫管理模式。

導彈生存能力變化監測與打擊效果評估技術

由於遙感圖像具有全天候、大範圍、分辨率高、信息豐富的特點,所以平時進行變化監測主要還是依賴衞星遙感和航空偵察圖像。各國都在積極研究自己的變化監測系統,以適應高技術戰爭的需要。
發達國家,尤其是軍事大國利用它們在衞星遙感、圖像處理等領域的強大優勢,頻繁發射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系統的軍事偵察衞星,為高分辨率遙感圖像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深入地開展了變化監測系統的研究。由於軍事保密的原因,具體的研究報告無法獲取,但從以下公佈的研究應用成果來看,確實已經達到了實用化的程度。
利用動態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區域遙感技術、超分辨率技術、數據融合技術、智能判別技術實現目標區域的動態監測。它包括以下關鍵技術:
(1)遙感圖像的超分辨率技術。由於不同時相、不同傳感器獲取的圖像都可能存在着分辨率的差異,但為了實現圖像的信息融合或變化檢測,需要有相同分辨率的圖像。一般情況下為了使圖像信息不損失,多采用將低分辨率的圖像變換到高分辨率圖像的方法,這種方法稱為圖像的超分辨率技術。
(2)圖像配準技術。為了進行融合和變化情況檢測,必須把不同傳感器或不同時相的圖像在空間位置上進行配準。配準包括自動選擇特徵點和配準點的全自動配準與人機交互式的半自動化配準兩種方法。
(3)多源遙感數據融合。研究信息融合的數學物理基礎與關鍵技術以及基於特徵層、決策層和不同處理層次上各類信息、特徵等融合方法,特別是研究關於多源遙感數據的信息融合技術。融合的目的在於突出變化信息,利於毀傷信息的提取。
(4)主要軍事目標圖像識別技術。目標圖像的識別主要是在遙感圖像中,複雜背景下,根據不同軍事目標特徵,綜合運用圖像分析處理的各種技術,達到正確識別導彈陣地、交通樞紐、C3I中心等高價值打擊目標的技術。並且要能在惡劣氣候、戰場條件下進行識別。
(5)動態變化監測。戰場環境的動態遙感監測是基於同一區域不同時相的圖像間存在着光譜特徵差異的原理,來識別地物(目標)利用狀態或現象變化的工作。其基本前提是目標覆蓋狀況的變化導致了光譜反射、輻射值發生變化,並且這種變化必須大於由於其它一些因素(如大氣、照度、物候和傳感器標度等差異)所引起的反射、輻射值變化。
(6)主要軍事目標毀傷程度判定與圖像目標結構特徵的關係。不同的軍事目標在毀傷程度上的定義會有所不同,表現在圖像上也會有不同的反映,該研究側重於研究主要軍事目標,如坦克、火炮、艦船的毀傷程度及其在圖像上的真實反映的關係,以便利於進一步評估的需要。
(7)打擊效果評估圖像分析系統。研究利用遙感圖像處理的初級效果,實現基於知識的打擊效果評估系統。涉及到打擊效果評估準則的建立、人工知識的引入、信息的綜合判定等。

導彈生存能力實時快速的航跡規劃技術

航跡規劃作為任務規劃的核心問題,在巡航導彈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在實戰條件下,如何提高航跡規劃系統的性能是至關重要的研究內容。航跡規劃系統一般分為預處理模塊、導航點生成模塊、軌線優化模塊、航跡檢查模塊和航跡生成模塊。其中比較耗時的是預處理模塊和導航點生成模塊。可採取以下途徑加以改進和提高:
(1)改進現有的數據預處理方法,以減少預處理的計算量。
(2)研究新的快速算法和並行算法,解決快速計算問題。
(3)採用硬件實現,以提高計算速度。
(4)採用新的代價函數,減少生成導航點的計算量,縮短生成導航點的計算時間。
(5)採用從粗到精的搜索策略,儘可能快地尋找可行的航跡。

導彈生存能力場環境的動態可視化技術

現代戰爭需求將促使未來戰場演變成聲音、文字、數據等數字化信息構成的巨大“作戰平台”,在這個“作戰平台”上,所有作戰系統和各種“作戰職能”將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聯為一體,各個作戰單元將形成一個立體交叉、縱橫交錯的信息網絡,在各級指控中心的協調下,實施立體作戰。戰場環境的動態可視化技術包括:
(1)大規模戰場地形、地貌環境的建模技術。
(2)大規模戰場地形、地貌環境模型的實時顯示技術。
(3)地形高程數據的簡化技術。
(4)視景建模技術。
(6)戰場特殊效果的生成與顯示技術。
(7)大規模戰場環境中數據組織和數據庫管理技術研究。
(8)系統集成技術 [1] 
參考資料
  • 1.    畢義明, 楊萍, 竇富國,等. 導彈生存能力指數評定方法[J]. 現代防禦技術, 2001, 29(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