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馬暖流

鎖定
對馬暖流太平洋南赤道暖流蘇門答臘島後形成的暖流的北半部份。因流經日本九州島和朝鮮半島間的對馬海峽而得名。
東海的東北部海域,有支北向、東北向的海流,通過朝鮮海峽東、西水道進入日本海,它因流經對馬島而稱為對馬暖流。對馬暖流源自東海,而其主流部分在日本海,這裏只介紹其東海段。
對馬暖流的來源大致有兩部分,一為台灣暖流,二為東海黑潮主幹在九州西南折東返回太平洋的同時,部分黒潮水入侵大陸架而北上。其流速在20~95cm/s之間,流層較深,在朝鮮海峽東、西水道最強,尤其是西水道。在對馬暖流主流兩側,均有逆流存在,逆流流速為5~25cm/s。對馬暖流流速存在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最強,其次為秋、春季,冬季最弱。
中文名
對馬暖流
外文名
Tsushima warm current
起    源
中國黃海地區
北    至
庫頁島西側
夏季度幅
寬約80km
來    源
台灣暖流、東海黑潮

對馬暖流簡介

在東海的東北部海域,有支北向、東北向的海流,通過朝鮮海峽東、西水道進入日本海,它因流經對馬島而稱為對馬暖流。對馬暖流源自東海,而其主流部分在日本海,這裏只介紹其東海段。
對馬暖流的來源大致有兩部分,一為台灣暖流,二為東海黑潮主幹在九州西南折東返回太平洋的同時,部分黒潮水人侵大陸架而北上。其流速在20~95cm/s之間,流層較深,在朝鮮海峽東、西水道最強,尤其是西水道。在對馬暖流主流兩側,均有逆流存在,逆流流速為5~25cm/s。對馬暖流流速存在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最強,其次為秋、春季,冬季最弱。 [1] 

對馬暖流夏季對對馬暖流的影響

夏季對馬暖流區黑潮水與陸架水的相互作用——兼論對馬暖流的起源
根據1994年8月28日至9月7日韓國“Onnuri”號海洋調查船獲得的CTD資料及在調查期間投放的11個衞星跟蹤漂流浮標資料,分析研究了東海東北部黑潮水的分離及其與陸架水的相互作用,進而探討了夏季的對馬暖流的形成過程。
夏季對馬暖流水來源的探討
主要根據韓國海洋研究所所通過東沿岸海洋過程試驗收集的CTD和衞星跟蹤表面漂流浮標觀測結果。探討了夏季對馬暖流水的來源。所得主要結論為:(1)對馬暖流水的結構有着明顯的區域性變化。在九州西側的沖繩海槽北區,對馬暖流水為3層結構;而在陸架和對馬-朝鮮海峽,對馬暖流水為兩結構。(2)對馬暖流表層水以次高鹽(33.50-34.10)為特徵。它主要是以長江沖淡水主體的沿岸水,黑潮表層水和東海南部陸架水匯聚而成。 [1] 

對馬暖流對馬暖流“東海段”的流路與流速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此段海流的流路與流速結構,首次提出研究海域近底層的環流示意圖。指出在夏季,韓國南岸和日本九州北岸均存在着一支南下的逆流。九州西岸出現兩種或多種形式的流路。對馬暖流在源地流速很弱,流向不穩定,流路時隱時顯不明顯,只有離開源地後才逐漸顯示出一支海流輪廓;強流區在朝鮮海峽附近。該海流可明顯地劃分為三段流速夏強冬弱,. [1] 
參考資料
  • 1.    王穎  .中國海洋地理  :科學出版社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