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面嶺村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下轄村)

鎖定
對面嶺村,位於龍城街道中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樓嚇村、李屋村、老圍村。始建於清代,巫姓先祖由今龍崗區五聯社區竹頭背村分遷至此而形成。因村落正對面有一座山叫嶺排山而取名對面嶺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西北有清林徑水庫;村邊嶺排山海拔80米,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在老屋旁邊重建。
中文名
對面嶺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
地理位置
龍城街道中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龍西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巫姓,南宋時期從江西南平遷至今廣東惠陽;清代移居至龍崗石竅(今龍西社區);清嘉慶五年(1800年)前後從龍崗竹頭背村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182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85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96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80人。非户籍外來人口3117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人,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加拿大和法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花生、荔枝等。改革開放後,集體經濟發展起來,20世紀90年代初村中建了第一棟廠房,現已形成對面嶺工業區。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星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蘿蔔板,清明節的茶果,端午節的鹹棕等。對面嶺北路和對面嶺東路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6年通電話,1992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末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聯網。村中建有籃球場。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座。對面嶺老圍,始建於民國時期,面東偏南25度,面闊約100米,進深約50米,由五座角(碉)樓和排屋組成,土木結構,建築由兩條主巷道分隔。西南角樓高4層,天台女牆方桶式,頂飾藍帶,四面開窗,橫條形射擊孔;中間碉樓高4層,平面呈方形,頂飾藍帶;東南角碉樓高4層,天台女牆方桶式,頂飾紅帶;東北角樓高3層,素瓦坡式,四面開窗;西北角樓高3層,橫屋以三開間兩廊帶天井閣樓為主;基本形制和佈局保存較為完整,但局部構件風化及人為破壞較嚴重,大面積牆壁腐蝕,部分內屋嚴重破損,部分瓦片脱落,部分房屋改建,已無人居住。圍屋現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龍西社區石溪村、對面嶺村、老圍村巫姓共用建於老圍村的巫氏宗祠。每年重陽節期間,村民祭祖。祭拜結束後聚餐。
代表性人物:該村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村中曾出現任教於小學到大學的多位教師、校長。巫英俊(1931-),畢業於貴陽師範大學,1962年任龍崗中心小學校長。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5 龍崗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87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