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聯書寫技法

鎖定
《對聯書寫技法》是2008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友智。本書主要介紹了對聯的發展和寫作技法。
書    名
對聯書寫技法
作    者
王友智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12月01日
定    價
1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0423933 [1] 
版    次
1
內容簡介
對聯書寫技法 對聯書寫技法 [1]
對聯是華夏文化中最為精練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可以為宮廷增添莊嚴肅穆,為廟宇增添玄奧神秘,為府宅增添逸情雅趣,為亭苑增添詩韻畫意,為山林增添清幽壯麗……自古以來,上自帝王將相,下至文人學士乃至普通百姓,於對聯都有濃厚的興趣。對聯逐漸走進千家萬户,成為廣大羣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 一、對聯的起源與發展 對聯也叫楹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起初為插桃枝於門户,後來用桃木板畫上門神“神荼”和“鬱壘”之像,懸掛於門之兩側,以驅鬼怪。這種桃符,後來逐漸演變,一方面是繼續以畫像為主題的門神,不過已不全是“神荼”和“鬱壘”,而是增加了人們心目中所崇拜的英雄“秦瓊”和“敬德”,或“關羽”和“張飛”等,但驅鬼避邪的含義並沒有改變。另一方面則是用紅紙書寫對聯,史載蜀主孟昶曾親筆書寫“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聯隨後,文人學士競相效仿,到宋朝將這種文學形式廣而用於楹柱,到元明特別是由於朱元璋的提倡不但寫對聯的作者多起來,而且對聯不僅僅限於門的兩側與殿堂廟宇的楹柱,進一步推廣到室內,由用紅紙書寫推廣到用宣紙或綾絹節書寫,裝裱上軸,懸掛於壁,品賞玩昧,對聯遂成大觀。 二、對聯的文體與內容  對聯是一種形式整齊的史學語言,是短小精悍的小品文學,是由兩個聯語組成的一種特殊的文體對聯的文體較寬,韻文、白話文均可。體式可分為詩史類、集文類、集詩類、集字類、白話類、嵌字類、拆字類、藏字類等等。不管什麼體式,都是充分利用多數漢字一字一個音節的特點,用對稱的字句進行修辭,上下聯字數相等,字義虛實對偶,字音聲律平仄對仗,成為排列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式。常見的律詩的三四句、五六句便是兩組對偶句,把它從詩中抽出,便成為各自獨立的兩副對聯。 三、對聯的書寫形式 對聯的文字內容確定之後,如何通過書法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達到與內容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自有其藝術處理的方法與技巧。從對聯的產生可知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對聯是張貼於門的兩側或鐫刻在門柱之上的或掛於室內廳堂牆上字畫兩側的吉祥語,所以,採用從上往下書寫的形式,上聯居右,下聯居左,不可倒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