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立統一

鎖定
對立統一是物質的根本規律,亦稱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規律或矛盾規律它揭示出,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對立統一是發展,Unity of Opposites is the development.
性質: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鬥爭性
矛盾的對立性。 [1-2] 
中文名
對立統一 [2] 
外文名
Development i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2] 
別    名
發展 [2] 
屬    性
物質、客觀存在 [2] 

目錄

對立統一地位

對立統一規律是物質的性質和核心。
具體內容: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鬥爭性
矛盾的對抗性。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宇宙觀相反的。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相對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鬥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鬥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鬥爭的表現更為顯着,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着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鬥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 [1-2] 

對立統一發展

“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着)。”——毛澤東《矛盾論》一九三七年八月。 [1-2] 
在發展的初期就已具有關於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易經》 用陰陽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釋事物的發展變化 。《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動”這一命題,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後世的封建地主常用分合 、兩一、參兩、相反相成等概念表達事物對立面既統一又鬥爭的思想。在歐洲,古希臘米利都學派關於“始基”的奴隸主思想中已包含有對立統一的思想,赫拉克立特提出“相反者相成:對立的統一”,亞里士多德則討論了一系列範疇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18-19世紀,黑格爾以唯心主義形式系統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矛盾則是一切運動和生命力的根源”。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吸取了他的辯證法思想,創立了唯物辯證法,也創立了對立統一規律的科學形態。其後,列寧第一次提出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毛澤東在《矛盾論》中對發展對立統一進行了全面深刻的論述。 [1-2] 
參考資料
  • 1.    毛澤東《矛盾論》  .中文主義文庫.1937-08-15[引用日期2020-11-21]
  •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二八七-三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