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

鎖定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是蔡元培所著作品,出自於《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名稱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
作    者
蔡元培
作品出處
蔡元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創作年代
近代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作品原文

近日在教育部與諸同人新草學校法令,以為徵集高等教育會議之預備,頗承同志餉以讜論。顧關於教育方針者殊寡,輒先述鄙見以為喤引,幸海內教育家是正之。
教育有二大別:曰隸屬於政治者,曰超軼乎政治者。專制時代(兼立憲而含專制性質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針以標準教育,常為純粹之隸屬政治者。共和時代,教育家得立於人民之地位以定標準,乃得有超軼政治之教育。清之季世,隸屬政治之教育,騰於教育家之口者,曰軍國民教育。夫軍國民教育者,與社會主義僢馳,在他國已有道消之兆。然在我國,則強鄰交逼,亟圖自衞,而歷年喪失之國權,非憑藉武力,勢難恢復。且軍人革命以後,難保無軍人執政之一時期,非行舉國皆兵之制,將使軍人社會,永為全國中特別之階級,而無以平均其勢力。則如所謂軍國民教育者,誠今日所不能不採者也。 [1]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紹興人。 早年投身科舉,26歲被取為進士,隨即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戊戌變法失敗後,南下從事新教育事業。190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1904年創建革命團體——光復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被委任為同盟會上海分會會長。1907年赴德國留學。中華民國成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總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歐洲,1916年底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整頓和改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先後擔任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1932年底與宋慶齡、楊杏佛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會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避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編者簡介】歐陽哲生,1962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等處訪學。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的現代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嚴復評傳》、《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等。編有《胡適文集》(12冊)等多種文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