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外投資

鎖定
對外投資亦稱“海外投資”。主權國家為獲取外匯收入或擠入國外市場向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的投資。對外投資與資本輸出是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前者一般是指發展中國家在建設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為了本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而對國外進行的投資活動。這是在戰後才出現的一種世界經濟現象。後者則是資本主義國家,為其“過剩資本”尋求最有利的投資場所,以獲取高額利潤和經濟擴張的重要手段。 [1] 
中文名
對外投資
定    義
主權國家為獲取外匯收入或擠入國外市場向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的投資
別    名
海外投資
所屬領域
經濟學

目錄

對外投資分類

對外投資可以按不同標誌進行分類。
1.按投資時間長短分為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
短期投資是指能夠隨時變現、持有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有價證券投資及不超過一年的其他投資。短期投資主要利用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進行投資,具有投資風險小、變現能力強、收益率低等特點。
長期投資是指不準備隨時變現、持有時間超過一年的有價證券投資及超過一年的其他投資。長期投資可以利用現金、實物、無形資產、有價證券等形式進行,具有投資風險大、變現能力差、收益率高等特點。
對外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的劃分並不完全取決於投資期限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投資的目的。在一年內不能隨時變現的證券和其他資產通常用於長期投資,但可以隨時變現的有價證券則可根據需要用於短期投資。
在實踐中,長期投資有向短期投資轉化的情形,具體有兩種情況:
(1)時間性轉化。 隨着時間的推移,長期投資到期日逐步臨近,如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投資,實際上已是短期投資。
(2)管理性轉化。 在長期投資期間,因企業急需資金或發現接受投資單位財務狀況惡化, 繼續執行長期投資將招致很大損失, 企業改變投資目的,可將長期投資迅速變現。
2.按投資形成的產權關係分為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
股權投資是指投資企業以購買股票、兼併投資、聯營投資等方式向被投資企業進行的投資。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企業的股權,股權投資形成被投資企業的資本金。股權投資根據投資方式的不同分為股票投資和項目投資:股票投資是指企業以購買公司股票的方式對其他企業進行的投資;項目投資是指企業以現金、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等方式對其他企業的投資。
債權投資是投資企業以購買債券和租賃投資等方式向被投資企業進行的投資。投資形成被投資單位的負債,投資企業是被投資單位的債權人。債權投資根據投資方式的不同分為債券投資和租賃投資:債券投資是指企業以購買其他企業債券的方式進行的投資;租賃投資是指企業以實物資產租賃或無形資產租賃等方式對其他企業進行的投資。
債權投資與股權投資相比具有投資收益小、風險小的特點。
3.按投資方式不同分為實物投資與證券投資
實物投資又稱直接投資,是指企業以現金、實物、無形資產等投入其他企業進行的投資。投資直接形成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併為從事某種生產經營活動創造必要條件。它具有與生產經營緊密聯繫、投資回收期較長、投資變現速度慢、流動性差等特點。實物投資包括聯營投資、兼併投資等。
證券投資又稱間接投資,是指以購買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等)的方式對其他企業進行的投資。投資並不直接形成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被投資企業在取得資金並以一定方式投入後,才能形成生產經營的能力。投資證券按其性質分為三類:一是債券性證券。由發行企業或政府機構發行並規定還本付息的時間與金額的債務證書,包括國庫券、金融債券和其他公司債券,表明企業擁有證券發行單位的債權。二是權益性證券。表明企業擁有證券發行公司的所有權,如其他公司發行的普通股股票,其投資收益決定於發行公司的股利和股票市場價格。三是混合性證券。指企業購買的優先股股票。優先股股票是介於普通股股票和債券之間的一種混合性有價證券。

對外投資現狀和趨勢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和趨勢
90年代末期,面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為適應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面需要,中國政府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類所有制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經營,推動中國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對外投資不斷髮展壯大。實施“走出去”戰略至 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得到快速發展,中國企業逐漸成為全球直接投資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從總體規模上看,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報告》,1984—200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出)流量年均增長13.9%。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0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淨額達到了55億美元,同比增長93%;截至2005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淨額為517.2億美元。
以聯合國貿發會議《2005年世界投資報告》發佈的2004年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存量為基期進行測算,200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淨額和截至2004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淨額分別相當於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存量的0.8%和0.46 %,相當於全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存量的6.6%和4.3%。應該説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
200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淨額達69億美元;經商務部批准和備案設立的境外中資企業共計1065家。
根據國際投資市場需求結構,基於中國經濟發展對海外直接投資的需要和可能,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逐步拓展,在主體結構、行業分佈、地域流向等方面都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從投資主體看,所有制類型日益多元,國有企業比重有所下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鼓勵發展各種經濟成分,國內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局面。十六大報告指出,要“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這激發了各種所有制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熱情,逐步改變了國有企業佔據絕對多數的格局。以2004年為例,國有企業佔境內投資主體比重為35%,比上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所佔比重為30%和12%,分別上升了8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對外投資企業還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業、集體企業及聯營企業等類型,外商投資企業與港澳台資企業佔到了境內投資主體的7%。
——從投資行業看,涉足領域不斷擴大,主要集中於採礦、製造、批發和零售、商務服務等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對外投資已從過去以貿易領域為主,逐步拓寬到資源開發、工業生產、農業及農產品開發、商業零售、諮詢服務、研發中心等行業在內的更廣泛的產業領域。2003年和2004年,採礦、製造、批發零售、商務服務四大行業的投資分別佔當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92.6%和74.7%。從存量上看,截至2004年底,採礦、製造、批發和零售、商務服務等行業的累計投資佔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7.5%。
——從地域流向看,海外投資對象國逐步增多,亞洲地區是重點。中國對外投資從起步時先進入香港地區,到目 前已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了8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90%以上的國家中有中國直接投資企業,歐洲有80%,非洲有79%。2004年,中國對亞洲地區的投資佔當年對外直接投資額的一半以上,對拉美地區的投資佔32%。截至2004年底,對亞洲地區累計投資佔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額的74.6%,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地區。
——從投資方式來看,跨國併購趨勢加強,成為當前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2004年以來中國企業實施跨國併購逐漸增多,併購金額巨大,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引起國際社會多方面關注。這些併購案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它們都表明中國企業已初步具備搏擊國際市場風浪的能力。
從今後趨勢看,“十一五”期間是中國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機遇期,對外直接投資發展也面臨着較好的內外部環境。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總量、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和外匯儲備居世界前列,經濟結構戰略調整進程加快,形成了一批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業和產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支持和鼓勵“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將更加完善。從國際來看,世界經濟總體處於上升期,跨國直接投資逐年回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推動了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跨國轉移進程加快。今後較長時期內,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將呈現出以下主要趨勢:
投資規模將繼續快速擴大。中國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已步入對外投資快速增長時期。對外直接投資將由傳統制造業逐步向服務業和高 新技術產業拓展,跨國併購將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有學者預計2006—2010年五年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60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176億美元,年均增長22%。
製造業對外投資步伐將進一步加快。中國製造業生產能力很大,國際競爭力較強,但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行業已產能過剩,對外貿易摩擦增多。今後,出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拓展市場的需要,也為了減少對外貿易摩擦,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製造業企業將加快對外投資,逐步實現市場、外貿方式和原產地的多元化。
民營企業成為生力軍,大型企業龍頭作用繼續增強。隨着非公有制經濟平等發展的環境得到法律保障,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的積極性日益提高,已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並將以其明晰的產權、靈活的機制,以及快速反應能力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生力軍。中國大型企業國際化經營經驗日漸豐富,國際競爭能力和整體實力不斷增強,龍頭作用將進一步顯現,中國跨國公司也將更具規模。
隨着中國多雙邊經貿關係不斷髮展,從目 前的趨勢來判斷,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巨大,前景樂觀,出現這種良好發展勢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20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的深化,推動資金、產品、技術和人員在國際間的快速、大量的流動。中國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在吸引外資的同時也在積極開展對外投資。目 前區域經濟合作方興未艾,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各國制定經濟政策、實行對外開放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選擇。區域經濟合作中倡導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各國為吸引外資制定的加強投資促進政策,為中國的對外投資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中國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中國政府已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而且,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種調整將為中國在世界範圍內合理配置資源,發展新興產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三,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的企業已初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許多企業在從事對外投資、跨國經營業務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國際經營經驗,實力逐步增強。面對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將充分把握時機,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
第四,隨着世界經濟形勢逐步改善,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加快,推動國際投資重新趨於活躍。根據國際專家預測,今後幾年國際直接投資可能出現温和復甦,這將帶動全球併購市場的逐步活躍,從而也必將帶動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增長。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