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

鎖定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簡稱“對口支援計劃”,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建設為重點,使受援高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為受援高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8] 
入列對口支援計劃的高校,教育部將在教育事業發展、資金分配、教學科研項目、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和支持。 [8] 
2001年6月,為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教育部啓動“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確定北京大學與石河子大學,清華大學與青海大學等13對東西部高校建立對口支援關係;截至2009年,受援高校增加到38所,支援高校發展到64所。 [3]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7號),增加中西部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差距,經有關自治區申請並商有關高校,決定增加部分高校對口支援西部高校,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並對部分對口支援高校做出調整。 [1] 
教育部持續實施對口支援計劃,旨在推進東西部高校協作,推動西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於推動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等,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6-7] 
中文名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
啓動時間
2001年5月10日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計劃內容

積極發展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加快培養急需的高級專門人才,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任務。為此,教育部決定,在“十五”期間,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以下簡稱“對口支援計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石河子大學對口支援總結大會 石河子大學對口支援總結大會
  1. 根據西部地區重點建設高校(簡稱受援高校)的學科特點和意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3所高校被指定為支援高校(見附件)。支援高校採取一對一的方式,實施對受援高校的支援和全方位合作。
  2. 實施“對口支援計劃”要以人才培養工作為中心,以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建設為重點,爭取用五年的時間,使受援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為受援高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 接本通知後,支援高校與受援高校應抓緊啓動並積極開展相關工作,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儘快簽訂對口支援協議,並報教育部審批。對口高校都要積極籌集資金,保證“對口支援計劃”的順利實施,其中,以支援高校為主的支援與合作項目,所需經費由支援高校從各條渠道籌集的資金中統籌安排。受援高校內部基本建設和派出教師進修、攻讀學位等費用,主要從西部重點建設高校專項資金中自行解決。
  4. 教育部將在教育事業發展、資金分配、教學科研項目、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對“對口支援計劃”的實施給予傾斜政策。支援高校要積極主動地與受援高校保持聯繫。鼓勵支援高校圍繞受援高校所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研究,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5. 有關教育行政部門要為“對口支援計劃”的實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條件。支援高校與受援高校要加強對“對口支援計劃”實施工作的領導,學校主要負責同志要主管這項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在組織上和制度上保證對口支援協議的順利執行。實施“對口支援計劃”的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報告教育部。
  6.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培養急需的各類人才是關鍵。教育部所屬各高等學校都有支援西部高教事業發展的義務和責任,都應積極承擔西部高校教師的培訓和教學任務,努力完成教育部下達的支援西部高校建設的任務。
實施“對口支援計劃”,是教育部為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而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有關部門和高等學校,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整體提高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快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貢獻。 [6]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支援意義

積極發展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加快培養急需的高級專門人才,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任務。
西部地區國土面積佔全國71.4%,人口占全國28.6%。由於歷史原因和改革開放初期區域傾斜發展的戰略,東部地區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相比之下,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比較緩慢,對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支撐作用相對較弱。
發端於2001年的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也被視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力支撐。因此,不少人將這一計劃,與美國獨立戰爭後通過創辦州立大學、“贈地學院”、社區學院,大力發展美國西部疆域高等教育相提並論。
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陳希指出,要從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出發,從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出發,充分認識對口支援西部高校、加快發展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重要意義。並且,支援高校都是國內較高水平的大學,長期受到國家重點支持建設,也有責任為西部高等教育做更多的工作。 [3]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支援目標

  • 顯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師資隊伍水平
辦學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師,教師的水平決定了高校的辦學水平,所以要使高校辦學水平明顯提升,最重要的着力點是師資隊伍的建設。下一階段,支援與受援高校都要在提升師資隊伍水平上制定出規劃,確定建設目標,確定戰略重點,確定有效途徑實現建設目標。
  • 顯著提升受援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引導受援高校根據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着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評價制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團結教育,大力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級各類人才。
  • 顯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科研服務能力
受援高校作為地方的龍頭學校,提升其科研能力,對提升地方高校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服務能力至關重要。要大力開展應用性科學研究,幫助受援高校直接面向區域支柱產業、國家重點佈局產業和特色行業發展的需要,加強與企業和行業的橫向聯繫,着力推進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工作,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社會服務工作,努力形成一批水平較高的特色學科和科研成果,努力建設有望取得突破性應用成果的重點研發基地。
  • 顯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管理水平
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要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改革創新,使受援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內部管理機制。
為了完成上述目標和任務,教育部已經成立“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工作協調小組”,全面統籌協調教育部的對口支援工作。支援與受援高校的黨委書記、校長也要高度重視,安排好下一階段對口支援工作,並根據對口支援工作需要適時做出調整。 [3]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支援方式

  • 通過名家名師來校開壇講學等方式,推動西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學術氛圍
截至2009年,8年來,石河子大學迎來了北京大學韓啓德、許智宏、閔維方、吳樹青、厲以寧、王義遒、黃枬森、曹文軒等35位著名學者,開展了72場學術講座,聽講師生多達6萬餘人次。清華大學選派了楊振寧、張信剛、潘際鑾、金湧等10餘位兩院院士和譚浩強、閻學通等2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到青海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面向全校師生舉辦百餘場學術報告、專題講座和示範教學活動,聽課師生達1200人次,營造了濃郁的學術氛圍。
  • 通過幹部、教師互派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口支援高校間的深度合作
截至2009年,8年來,支援高校教師到受援高校支教達1300多人次,與此同時,受援高校的教師到支援高校進修學習近4000人次,平均每個學校100多人次。與高水平大學的教師零距離接觸,讓西部高校教師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教學能力,快速提升了教學水平。
  • 引進名校成熟的教改模式,提高西部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2006年暑期,石河子大學引進了北大實行多年的“小學期制”。在為期僅3周的教學期內,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30位教師到石河子大學商學院、經貿學院講授了30門課程,舉辦專題講座近10場,還利用課餘時間與教師舉行座談會和學術交流會。北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參與,增強了“小學期制”在石河子大學的實施效果。西北師範大學則借鑑北京師範大學“4+x”多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過去四年一貫制的單一培養模式,改革為與非師範專業打通培養與招生,實行“2+2”、“3+1”、“4+1”、“4+2”分段培養以及高層次交叉培養等多種模式。 [3]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支援成效

  • 受援高校綜合實力大為提升
貴州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西藏大學、石河子大學等5所大學步入“211工程”院校行列。
  • 學科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01年時,首批13所受援高校總共只有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5個,碩士點488個;到2009年一級學科博士點達4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88個、碩士點1493個。
  • 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從根本上提高了受援高校的辦學實力
以最早實施對口支援的13所受援高校為例,截至2009年,專任教師中有研究生學歷人員從3800多人增長到11200多人。
  • 提高了受援高校的服務能力、推進了人才培養、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截至2009年,對口支援雙方學校共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0多項,其中有一些項目已取得突出成效。
石河子大學在北京大學的幫助下,實現了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MBA學位點等零的突破;
青海大學在清華大學派任的三任校長領導下,新增了農科類、工科類碩士點,有了博士點,實現了一本招生;
雲南大學先後建成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6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貴州大學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教學團隊等實現了重大突破;
吉首大學在中山大學對口支援下,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4]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高校名單

部分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名單
受援高校
受援高校主管部門
支援高校
支援高校主管部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組長單位:清華大學
副組長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
成員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
教育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組長單位:北京大學
副組長單位:華中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成員單位:重慶大學、江南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
教育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組長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副組長單位: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成員單位:北京化工大學、東北大學
教育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教育部、中國科學院
喀什師範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南開大學、華中師範大學
教育部
伊犁師範學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
教育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南京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河海大學
教育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教育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
教育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
教育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山東大學、陝西師範大學
教育部
西藏自治區
組長單位:北京大學
副組長單位: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成員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河海大學、華南 [9]  師範大學
教育部
西藏自治區
組長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成員單位: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教育部
西藏藏醫學院
西藏自治區
組長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
成員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江西中醫學院
教育部
貴州省
浙江大學
教育部
貴州省
廈門大學
教育部
貴州省
華中師範大學
教育部
貴陽醫學院
貴州省
蘇州大學
教育部
貴州民族學院
貴州省
華南理工大學
教育部
畢節學院
貴州省
西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教育部
貴州財經學院
貴州省
中央財經大學
教育部
青海省
清華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教育部
青海省
陝西師範大學、蘭州大學
教育部
青海省
天津大學、廈門大學
教育部
重慶市
華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
重慶市
東南大學
教育部
陝西省
南京大學
教育部
陝西省
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教育部
陝西省
上海體育學院
教育部
內蒙古自治區
中國農業大學
教育部
內蒙古自治區
中央民族大學
國家民委
甘肅省
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部
國家民委
四川大學
教育部
甘肅省
東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教育部
甘肅省
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教育部
雲南省
復旦大學
教育部
雲南省
華中師範大學
教育部
寧夏自治區
上海交通大學
教育部
寧夏自治區
山東大學
教育部
國家民委
合肥工業大學
教育部
四川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教育部
國家民委
湖南大學
教育部
四川省
武漢大學
教育部
廣西自治區
華南理工大學
教育部
吉林省
南開大學
教育部
湖南省
中山大學
教育部
國家民委
重慶大學
教育部
江西省
同濟大學
教育部
湖北省
四川大學
教育部
海南省
天津大學
教育部
國家民委
大連理工大學
教育部
甘肅省
復旦大學
教育部
寧夏自治區
東北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教育部
甘肅省
華東師範大學
教育部
甘肅省
中國政法大學
教育部
江西省
中南大學
教育部
參考資料來源: [1-6]  [9-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