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尋找對實體的接觸

鎖定
《尋找對實體的接觸》是現代詩人海子所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尋找對實體的接觸
作    者
海子
創作年代
現代
出    處
《海子文選》
作品體裁
散文

尋找對實體的接觸作品原文

尋找對實體的接觸
我喜歡塞尚的畫。他的畫是一種實體的畫。他給這個世界帶來了質量和體積。這就足夠了。
詩,説到底,就是尋找對實體的接觸。這種對實體的意識和感覺,是史詩的最基本特質。當前,有一小批年輕的詩人開始走向我們民族的心靈深處,揭開黃色的皮膚,看一看古老的沉積着流水和暗紅色血塊的心臟,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和衝擊力。他們提出了警告,也提出了希望。雖然他們的詩帶有比較文化的痕跡,但我們這個民族畢竟站起來歌唱自身了。我決心用自己的詩的方式加入這支隊伍。我希望能找到對土地和河流——這些巨大物質實體的觸摸方式。我開始時寫過神話詩,《詩經》和《楚辭》像兩條大河哺育了我。但神話的把握缺乏一種強烈的穿透性。
詩應是一種主體和實體間面對面的解體和重新誕生。詩應是實體強烈的呼喚和一種微微的顫抖。我寫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種籽穿透一切在民族寬厚的手掌上生長。我寫了河流。我想觸到真正的粗糙的土地。
其實,實體就是主體,是謂語誕生前的主體狀態,是主體沉默的核心。我們應該沉默地接近這個核心。實體永遠只是被表達,不能被創造。它是真正的詩的基石。才能是次要的,詩人的任務僅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這黑乎乎的實體照亮,使它裸露於此。這是一個輝煌的瞬間。詩提醒你,這是實體——你在實體中生活——你應回到自身。
詩不是詩人的陳述。更多時候詩是實體在傾訴。你也許會在自己的詩裏聽到另外一種聲音,這就是“他”的聲音。這是一種突然的、處於高度亢奮之中的狀態,是一種使人目瞪口呆的自發性。詩的超現實平面上的暗示力和穿透力能夠傳遞表達這種狀態。這時,生命力的原初面孔顯現了。它是無節制的、扭曲的(不如説是正常的),像黑夜裏月亮、水、情慾和喪歌的沉痛的聲音。這個時候,詩就是在不停地走動着和歌唱的語言。生命的火舌和舞蹈俯身於每一個軀體之上。火,呼的一下燒了起來。 [1] 

尋找對實體的接觸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卧軌自殺,年僅25歲。 [2] 
參考資料
  • 1.    金肽頻主編.安慶新文化百年 1915-2015 隨筆捲:安徽文藝出版社,2016.01:第589頁
  • 2.    李少君,張德明主編.中國好詩歌 你不能錯過的白話詩:現代出版社,2016.01: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