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尋找伴郎

鎖定
《尋找伴郎》是夢工廠出品的喜劇電影,由約翰·漢博格執導,保羅·路德傑森·席格爾拉什達·瓊斯等人主演。該片於2009年3月20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在即將結婚時為尋找伴郎,卻不經意地冷落了女友,於是他和伴郎一同去挽回尷尬局面的故事。 [1-2] 
中文名
尋找伴郎
外文名
I Love You,Man
其他譯名
麻吉伴郎,我愛伴郎,我愛你,哥們
類    型
愛情,友情
製片地區
美國
發行公司
夢工廠影業(派拉蒙)
導    演
約翰·漢博格
編    劇
約翰·漢博格
編    劇
拉里·列文
主    演
保羅·路德
傑森·席格爾
拉什達·瓊斯
上映時間
2009年3月20日(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電影分級
美國R級
imdb編碼
tt1155056

尋找伴郎劇情簡介

對於剛滿30歲的彼得·克雷文保羅·路德)來説,沒有什麼比目前這件事更讓他尷尬的了,前不久的一天晚上,他向女友佐伊拉什達·瓊斯)求婚,而佐伊也答應了他的求婚。本來,這是個挺讓人高興的事,但正當彼得着手準備婚禮的時候才發現,錢不是問題,時間不是問題,訂酒店選婚紗選蜜月度假在哪裏通通都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彼得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做他新婚伴郎的人。是的, 雖然彼得事業有成,在房地產方面搞得風生水起,錢也賺了不少,也有不少女人同他眉來眼去,但他這幾年來,根本就沒個能説得上話的男性朋友。原因很簡單,彼得一直以來都實在太重色輕友了,根本沒把同性朋友當回事,所以他的好哥們最後都跟他形同陌路。彼得的老爸J·K·西蒙斯)向他推薦弟弟安迪·薩姆伯格),但佐伊卻堅決不同意,因為他跟自己家裏人,關係也並不是那麼的好。
本來彼得想隨便找個同事什麼的敷衍了事,但佐伊對結婚卻看得很重要,她對彼得説,我的伴娘是我最好的朋友,你的伴郎也應該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否則這就是對我們婚禮的不尊重。看着祖佐伊這麼嚴肅認真,彼得只好打消了隨便找個人來充數的念頭,只能把這事認認真真的開始做,於是他開始尋找能成為自己好哥們,同時又舉止得體,興趣相投,為人開朗大方的男人,這些都是佐伊的要求,因為她認為,一個人的朋友人品如何,也能反映出他自身是什麼樣的人。
這可讓彼得犯難了,這位伴郎既要能和自己成為朋友,又必須各方面都很優秀,但是卻不能優秀到搶走彼得的風頭,畢竟他才是婚禮的主角。彼得找了很多人,甚至連同性戀都遇到了,卻一直沒找到滿意的伴郎人選。這時候他遇到了希德尼傑森·席格爾),他發現希德尼的確是不錯的伴郎人選,於是兩人開始試着看是否成為朋友。結果希德尼和彼得實在臭味相投,兩人好到經常在一起談天論地,卻在不知不覺中冷落了佐伊。看着這樣的未婚夫,佐伊感到很生氣,開始有了不結婚的念頭,而彼得這才意識到問題大了,朋友和老婆都不能不顧。於是他和希德尼開始策劃如何挽回這段婚姻。 [3] 

尋找伴郎演職員表

尋找伴郎演員表

尋找伴郎職員表

製作人 Jeff Clifford唐納德·德·萊恩、Andrew Haas、約翰·漢博格Bill JohnsonTom Pollock伊萬·瑞特曼
副導演(助理) Scott Andrew RobertsonMatthew Heffernan
攝影 Lawrence Sher
配樂 Theodore Shapiro
剪輯 William Kerr
藝術指導 Andrew Laws
美術設計 Eric Sundahl
服裝設計 Leesa Evans
視覺特效 Eran Barnea
佈景師 Christopher Carlson
展開
以上內容來源 [4] 

尋找伴郎角色介紹

  • 彼得·克雷文

    一個成功的地產商人,他的業餘時間一直忙於和女友佐伊交往,這種重色輕友的行徑導致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當他決定和佐伊結婚時,竟然沒有一位“最好的朋友”可以來做他的伴郎。為此彼得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伴郎的旅程。

  • 希德尼·費夫

    彼得在房產介紹會遇見的人,他外表相貌堂堂,性格插科打諢、固執隨性,最愛辣妹和美食,個性和彼得可以説差之千里,卻和彼得一見“鍾情”,成為好朋友。然而之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使他差點影響了彼得的事業和戀情。

  • 佐伊

    彼得的未婚妻,是一個熱情大方又善解人意的女子,擁有眾多閨蜜作為伴娘,佐伊非常支持彼得尋找一個死黨作為伴郎。但當彼得找到希德尼並和他黏在一起時,卻差點導致自己和彼得之間的這場婚姻被毀掉。

  • 羅賓·克雷文

    彼得的弟弟,羅賓與自己的父親是好兄弟。在最開始得知彼得要尋找伴郎後不肯給彼得面子當他的伴郎湊數,之後卻建議彼得采用“相親”模式尋找適合做伴郎的人選,而且還積極介紹各種人與彼得認識。

(以上內容來源 [1]  [5-6] 

尋找伴郎音樂原聲

專輯曲目
演唱者
專輯信息
Good Times
Latch Key Kid
專輯封面 專輯封面
Oxford Comma
Vampire Weekend
Tom Sawyer
Rush
Set You Free
The Black Keys
Lights Out
Santogold
Soul Of A Man
Beck
Limelight
Rush
Good Times Roll
The Cars
Campus
Vampire Weekend
Mr. Pitiful
Matt Costa
Dancing With Myself
The Donnas
Waterslide
The Bonedaddys
唱片公司:Lakeshore
Limelight
Paul Rudd & Jason Segel
Ain't That A Kick In The Head
Dean Martin
發行時間:2009年03月17日 [7] 
Peter And Zooey
Teddy Shapiro

尋找伴郎獲獎記錄

時間
獲得獎項
獲獎人
結果
2009年
第18屆MTV電影獎-最佳吻戲
保羅·路德、湯瑪斯·藍諾
提名
2009年
第11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夏日電影-愛情類
《尋找伴郎》
提名
2009年
第11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搖滾明星電影瞬間
保羅·路德、傑森·席格爾
提名
2009年
第11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好基友電影
《尋找伴郎》
提名 [8] 

尋找伴郎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在創作初期,劇本是由拉里·列文起草的,中途劇本創作一度停滯,直到約翰·漢博格加入後,整個劇本創作才扭轉乾坤。而之後的劇本創作過程中,漢博格將自己的影子融入到男主角彼得的身上。 [2]  [9] 
選角
該片在剛開始創作的時候,考慮過多名演員來擔任該片的男主角,比如馬特·達蒙。但因為片酬、檔期和演員意向等各種原因,這些演員均未出演。之後電影公司的老闆考慮到保羅·路德的面相頗具喜感,且片酬較低,於是電影公司決定讓保羅·路德出演男主角。 [10] 
片名
該片的原片名是《讓我們做朋友吧》,但後來導演認為這個片名缺乏衝擊力,於是換成了《尋找伴郎》 [11] 
拍攝過程
約翰·漢博格在這部影片中的執導風格結合了喜劇導演亞當·麥凱賈德·阿帕圖所推崇的一些特點和方式,傾向於突出喜劇表演環境的對話部分,所以在影片中的許多關鍵性的對白導演都會嘗試讓演員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反覆覆去表達,這使得製作《尋找伴郎》的過程延長了。 [12] 

尋找伴郎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De Line Pictures
Bernard Gayle Productions
The Montecito Picture Company
發行公司
Dreamworks Distribution LLC
Paramount Pictures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上映日期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2009年3月20日
加拿大
2009年4月24日
巴西
2009年6月11日
葡萄牙
2009年3月20日
美國
2009年4月24日
保加利亞
2009年6月12日
西班牙
2009年4月8日
冰島
2009年4月24日
愛沙尼亞
2009年6月12日
土耳其
2009年4月17日
英國
2009年5月28日
黎巴嫩
2009年6月19日
丹麥
2009年4月23日
匈牙利
2009年5月28日
荷蘭
2009年7月9日
智利
2009年4月23日
新西蘭
2009年5月29日
瑞典
2009年7月10日
委內瑞拉
2009年4月23日
斯洛文尼亞
2009年5月29日
挪威
2009年7月29日
比利時
2009年4月23日
克羅地亞
2009年6月4日
澳大利亞
2009年7月29日
法國
2009年4月23日
德國
2009年6月4日
捷克
2009年7月31日
波蘭
2009年4月24日
立陶宛
2009年6月10日
埃及
2009年8月13日
俄羅斯
2009年4月24日
墨西哥
2009年6月11日
新加坡
2009年8月13日
哈薩克斯坦
2009年4月24日
南非
2009年6月11日
以色列
2009年8月21日
意大利
(以上內容來源 [13] 

尋找伴郎影片評價

尋找伴郎 劇照
尋找伴郎 劇照(21張)
該片極具搞笑之能事,所創造的故事類型十分獨特,保羅·路德渾身都是笑料,通過各種插科打諢使這個原本枯燥無味的角色散發出幽默的效果,而傑森·席格爾則通過含蓄的表演將這個闖入甜蜜情侶間的“不速之客”表現得讓人過目不忘。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種種情節,揭示了男人之間友誼的核心,以及真正的友誼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同時也沒有落下現實意義,款款温情的生活哲理同樣包含其中。(新浪娛樂評 [14] 
在短短兩小時之內,觀眾從該片中既能感受到輕鬆愉悦的歡鬧,又能體會到一點頗有深度的哲理。(《多倫多之星》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