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姓氏)

鎖定
尉,拼音yù和wèi,是指姓氏、官名。出自姬姓,鮮卑族尉遲姓和他姓改姓。
按照2013年人口排行,該姓氏總人口排名為第381名。
中文名
注    音
yù和wèi
解    釋
姓氏、官名

歷史發展

尉,念"yù"和“wèi”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鄭國。此姓有"yù"和"wèi"兩個讀音,讀音不同,來源有別。當讀“wèi”時,相傳出自春秋時鄭國,是當時一位掌管刑獄的官吏的後代。他的官名叫尉正,後世尉姓來源於他的官名。但古代多有以官名為姓氏者,後世尉姓之人不一定是其子孫後代。
他姓改姓
還有一部分尉姓是由“鬱”改過來的,因為他們的“鬱”可與“尉”通用,相傳是一個叫鬱華的人的後代,但這部分人的姓氏念“yù”。還有念“yù”音的則出自佘姓。秦朝時,又有一位國尉繚,他在任為國尉後,後代就以尉作為姓氏。
出於鮮卑複姓尉遲,由其簡化而來。
出自姬姓
出自西周晚期鄭國公子翩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西周晚期,在周宣王姬靜(姬靖)執政時期(公元前827~前784年),其弟弟鄭桓公姬友有個兒子叫公子翩,周宣王很喜歡這個侄兒,因此賜封其於蔚邑(今山西平遙),併為其專門設置了蔚州。因此,世人又稱公子翩為蔚翩、鬱翩、鬱翩、尉翩、鄭翩等。 在公子翩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蔚氏,後有部分族人改稱鬱氏、鬱氏、尉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尉姓歷史上以太原滎陽河南郡望
歷史名人有:春秋時人尉止尉翩戰國時軍事家尉繚,北魏定州刺史尉古真等到。周王室成員大夫尉止因夥同他人發動叛亂為平亂的子產子蟜所殺,其子尉翩逃去宋國。戰國時,尉翩後人尉繚尉氏人,治商鞅之學,有賢名,著書《尉繚子》二十五篇。尉繚的後代皆尉氏。見《通志·氏 族略》.

家譜文獻

徐州豐縣尉民族譜
橫山尉氏族譜
黑龍江尉氏族譜
萊西尉氏家譜
碭山尉屯族譜
蒲城尉氏族譜
安徽尉氏族譜
莒地尉氏族譜
(其他資料暫缺,參見:尉遲姓)

研究考證

1、相傳大禹的老師叫鬱華,鬱華為鬱姓的始祖,其後代子孫稱鬱氏,遂成鬱姓,鬱姓與尉姓通。
2、古代有鬱國,春秋時成為吳國大夫的封邑,其後代子孫亦稱鬱氏。
3、歷史上西域有鬱立國,國人或有以鬱為姓。
4、歷史上有鬱夷縣鬱秩縣、鬱致縣,有以地名鬱為姓者。
5、春秋時魯相鬱貢的後代皆姓鬱。
6、尉姓與佘姓通。
尉姓望族居太原(今山西太原)、黎陽
黎陽郡:西漢置黎陽縣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縣一帶。
又有古代軍官名。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均設“尉”。主發兵使民。戰國時趙國設有“中尉”,主“選練舉賢,任官使能”。各國在將軍之下多設有“國尉”、“都尉”。秦國曾以國尉武官之長。以後各代中樞設“太尉”(有時改為“大司馬)”以掌兵事。漢代的諸侯王國內設“中尉”。地方各郡、縣則設“都尉”、“縣尉”。

姓氏名人

歷史名人

尉止(?-前563年)姓不詳,尉氏,名止,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公元前563年參與發動了鄭國“五族之亂”(西宮之難)而被殺。
尉翩(?-前558年)姓不詳,尉氏,名翩,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公元前563年參與發動了“五族之亂”(西宮之難)後被醢而死。
尉繚,生卒年不詳,戰國兵家人物。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不知姓,名繚,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説,被任為國尉後,改稱尉繚。
尉古真,北魏代郡人。

現代名人

尉健行,男,漢族,1931年1月生,浙江新昌人,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
尉天池(1936.4-)安徽省碭山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7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1960年9月起,在南京師範學校(今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執教書法,1986年4月晉升為書法教授。曾任日本文部省1986年度特聘書法教授,執教於國立愛知教育大學書法系。1985年起,任碩士學位書法研究生導師、日本書法留學生導師。先後師承沈子善林散之先生。書學諸體,尤擅行草,書風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書作曾多次參加全國書展和對外交流展。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尉天驄,文學評論家。江蘇碭山(今屬安徽)人。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台灣《筆匯》、《文學季刊》、《文學雙月刊》、《文季》主編,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民族與鄉土》、小説集《到梵林墩去的人》,編有《鄉土文學討論集》等。

人口分佈

河南尉氏縣,浙江省,山西省,山東,山東省萊陽市沐浴店鎮,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山東省萊西市,山東省的濟南市、東平縣、濟寧市、萊蕪市、東平縣、煙台市、汶上縣、泰安市,內蒙古自治區的涼城縣、滿洲裏市、呼和浩特市、通遼市,河南省的南陽市新野縣、確山縣、駐馬店市、洛陽市、虞城縣、開封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朔州市、大同市陽高縣、汾陽市、運城市萬榮縣、晉中市平遙縣、呂梁市文水縣、定襄市、交城市,江西省的贛州市,吉林省的吉林市,天津市,遼寧省的大連市,丹東市、廣東省的廣州市番禺區、佛山市,重慶市的江津縣,四川省的成都市、冕寧縣、綿竹市,河北省的唐山市豐潤區,安徽省的蕪湖市、宣城市郎溪縣、天長市、合肥市、六安市、壽縣,甘肅省的蘭州市、天水市甘谷縣、張掖市、禮縣、西和縣,台灣省,黑龍江省肇東市,陝西省的寶雞市、咸陽市淳化縣、大荔縣、勉縣、旬陽縣、佳縣、綏德、隴縣,江蘇省的蘇州市、崑山市、盱眙縣,北京市的東城區,湖北省的襄樊市,台灣省的台北市,福建省的廈門市等地均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