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將軍宴

(深圳大鵬所城民俗活動)

鎖定
將軍宴,是深圳龍崗“大鵬清醮”民俗活動的一部分,是大鵬所城獨有的大型傳統宴會,每五年在大鵬所城舉辦千人將軍宴一次,源於賴恩爵將軍,最初將軍逢年過節或打仗凱旋時,總是設宴款待歸來的將士和四方鄉鄰,主料是當地客家家常菜,共有12道菜,喝的是自釀客家黃酒 [1-2] 
將軍宴創自大鵬所城賴恩爵將軍,最初是將軍逢年過節或打仗凱旋時,設宴款待歸來的將士和四方鄉鄰。由於喝的黃酒又名“將軍酒”,所以稱“將軍宴”。“將軍宴”華貴豐盛,做工精巧,包括官酒、明清菜式12種,其中山珍海味風味獨特;米飯用當地特有的木桶蒸出,噴香誘人。 [4] 
中文名
將軍宴
舉辦時間
每五年一次
菜    系
客家菜 [3] 
舉辦地
深圳龍崗大鵬新區

目錄

將軍宴民俗由來

將軍宴 將軍宴
深圳大鵬有一項古老的民俗,那就是具有600多年曆史的大鵬清醮。
大鵬清醮(大鵬追念英烈習俗)相傳緣於600多年前建築的大鵬所城。古時新安縣“打醮”大致有兩種模式,一為解除瘟疫的“瘟醮”或“儺”;二為感謝神明庇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大鵬所城以往是軍事要塞,戰事頻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大鵬所城為紀念陣亡將士和超渡海上罹難孤魂都會舉行“瘟醮”,後來太平盛世就改為“太平清醮”。
80多歲的黃福娣阿婆是近幾屆“大鵬清醮”的主事,也是這項“非遺”文化的傳承人。據她介紹,在深圳大鵬灣、大亞灣和香港元朗、上水一帶都有類似風俗,以祈海晏河清,太平盛世,又稱為“打太平醮”。記者瞭解到,大鵬清醮事從製作“山大人”、紙紮馬、龍等祭品,到誦經吃齋菜,再到整個拜祭、巡遊過程,以及舉辦獨特的“將軍宴”,其中各項祭祀物品均有寓意,並且文化形態豐富多彩,是典型的民間民俗活動。在新區相關單位尤其是文化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大鵬清醮(大鵬追念英烈習俗)於2007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鵬清醮每5年正月舉辦一次,每次為期7天,已舉辦近百次,每次參加羣眾都有數千人,影響遍及周邊很多地區。大鵬所城人通過大鵬清醮這個民間的盛大儀式,傳承道家“和”(和諧)、佛家“善”(施予)、儒家“忠和孝”、天后“同舟共濟、救死扶傷”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 [2] 

將軍宴活動

2018年2月28日,是打醮第一天,大家忙着扎牌坊,蓋道場,還按傳統的模樣用彩紙糊了一個近3米高的山大王,下頭供着香火食物。打醮道場一完工,村裏請來法師布壇誦經,大鵬所城家家户户都會來道場跪着上香,唸經祈福。打醮第3天的“天后娘娘大巡遊”場面最熱鬧,寓意是讓“先人將士”知道今族人繁榮興旺情景。先是由法師誦經引路,鄉村壽星公、長者賢老帶頭簇擁天后媽祖神像,大家敲鑼打鼓,跟隨象徵吉祥的麒麟,巡遊鵬城社區7個居民小組和古較場遺址。麒麟到誰家門前,誰家就得放炮仗歡迎。
打醮的第六天,午飯過後,當地的男女老少在炮仗和麒麟的引路下,從天后宮出發前往較場尾海邊舉行隆重的“放生”儀式,大家將帶來的小鳥放飛天空,海魚放歸大海;接着便是祈求風調雨順、出海平安的遣放“船燈”儀式,一盞盞由紅紙折成的蓮花燈點上小蠟燭之後,大鵬當地婦女站在寒冷的海水中,將它們放入水中順着波浪送往大海深處。
打醮第七天,打醮儀式完畢, 據介紹,醮會己圓滿結束,開齋吃葷,大家便在所城裏開設將軍宴”。這一天,殺豬宰羊,蒸雞燒鴨,水磨豆腐,擺上近300席“將軍宴”,全城老百姓都來吃,外地來人亦“見者有份吃”,煮都來不及供應,好不熱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