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將橋社區

鎖定
將橋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興東街道,黨支部成立於2001年5月,管轄範圍範圍東起園湖路北,西至新民路,北靠人民公園,南依民主路中,佔地約1.3平方公里,户數4000多户,人口約7000多人,設有公共衞生、計劃生育、民政福利、治安保衞、民事調解、勞動保障等工作委員會。
中文名
將橋社區
行政區類別
社區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面    積
1.3 km²
人口數量
7000多人

將橋社區基本概況

將橋社區 將橋社區 [1]
轄區單位有廣西電網公司、廣西區外事辦、明園飯店、南寧市直保育院、南寧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南寧市拆遷辦等十幾個單位,有陽光新都、望仙小區、都市物語、都市華庭、聚寶苑、力園、畔園居等九個物業小區,是一個集居住、娛樂、休閒的混合型社區。望仙坡社區黨支部成立於2001年5月,所轄社區是望仙坡社區,位於南寧市民主路6-6號陽光新都小區C座M層。在冊黨員61名,其中正式黨員60人,預備黨員1人;男31人,女30人;大專以上文化的26人,45歲以下22人。社匹黨支部在重大節假日都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三月份的學雷鋒活動,三八婦女活動,五四年青節開展的青年志願者活動,七一的黨員活動日,九月份重陽節敬老活動,十月各種愛國主題活動還有諸如開展“學習日”活動,“我快樂我成長”等為主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活動…….通過社區兩委、社區居民和駐區單位的共同努力,社區在勞動保障、文化體育、教育衞生等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並榮獲了“全國商業示範社區”、“南寧市綠色環保社區”、“南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先進集體”、“南寧市第二次全經濟普查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將橋社區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羣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麪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麪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

將橋社區社區黨建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創建“安全型、温馨型、誠信型、學習型”社區為目標,堅持以班子內部“小團結”來帶動各族羣眾的“大團結”,把服務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居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各族羣眾和社區組織的雙向互動服務作用,全力為各族居民羣眾做好事,解難事。 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打造陽光愛心社區為活動載體,通過邀請優秀“五老人員”在黨員羣眾中做經驗交流,樹立典型。在工作人員中推行“延時服務”,組織黨員外出參觀學習,為黨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勞逸結合提供了好的平台。開展與共建單位五聯工作法、“我為下崗失業居民再就業做貢獻”、“真心辦實事、熱心換民心”活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滿意度和公信度。將橋社區黨支部以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創辦了以家政服務、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為民服務中心。

將橋社區社區風氣

將橋社區內治安狀況較好,民風樸實,鄰里間和睦相處,絕大多數居民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如冬季鏟冰掃雪,能自願參加。鄰里間發生緊急事件(生病等)能熱心相助。居委會一直注重對提高居民素質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注意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理解下崗失業, 從黨和政府對困難羣體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方面去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再反思個人應如何愛國,如何替國家排憂解難,樹立新的就業觀念,積極再就業。願望是使居民羣眾與政府和諧,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社區、首都、國家。教育、啓發居民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還要進公民應盡的義務。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提高居民羣眾的全面素質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這是搞好社區各項工作的基礎,一定實實在在堅持下去。 2006年5月10日貼出玉河改造公告,於1個月內完成拆遷工作.涉及社區705户居民。已於2006年6月底玉河拆遷搬走。 2006年9月雨兒衚衕3、5、7號開始微循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