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射蟒台

鎖定
射蟒台是湖南省地名,長沙蟒蛇洞在嶽麓山一個幽谷中。蟒蛇洞在西晉以前叫“抱黃洞”。相傳宋祥符年間有個叫張抱黃的道士,在巖下修煉,丹成昇仙而去,“抱黃洞”由此而來。據傳張道士昇仙後,洞被蟒蛇盤踞,故有蟒蛇洞之名。據説蟒蛇經過千年修煉,每年7月15日都要出洞為害。它從洞中吐舌為橋,越過湘江架到河東白鶴觀,一雙蛇眼圓瞪象燈籠,人們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現彩虹般的仙橋,以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便紛紛踏上“仙橋”,但有去無回,葬身蛇腹。當時荊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鋭的觀察,見“天門”外懸的天燈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頓時天燈熄滅。
中文名
射蟒台
羅馬字母拼寫
Shèmǎng Tái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地區
湖南省

射蟒台地名含義

“射蟒台”指發箭的射台名稱。

射蟒台歷史沿革

小西門內古潭街西側又有小巷名“白鶴觀”。據《嶽麓志》載:晉時德潤門外即今古潭街有白鶴觀,觀有高樓,與嶽麓山抱黃洞即俗稱之座妹蛇洞相對,是古代傳説中陶侃射殺噬人惡蟒的射蟒台。陶侃系晉代名將,因軍功官至太尉,拜大將軍,封長沙郡公。相傳嶽麓山有惡蟒,每逢七月十五日夜吐舌為橋,橫跨湘江,誘騙百姓登橋、上天成仙,大膽 上橋的人都落入惡蟒腹中。陶侃識破惡蟒陰謀,決心為民除害,遂於七月十五日夜登上高台,待“天橋”出現,操起弓箭,朝橋燈射去,頓時天燈熄滅,“天橋”也縮了回去。陶侃斷定射中了惡蟒眼晴,傳令全城藥店,如有爛眼道士來買眼藥,一概賣予毒藥。後巨蟒敷了毒藥,全身發爛,終於死在嶽麓山。傳説雖不可信,但射蟒台卻成了後代文人墨客登臨之處。明詩人陸相《射蟒台》詩云:燒丹人去但空崖,古洞年深鎖綠營。我有強弓無用處,春風閒上射蛟台。又傳,陶侃曾在嶽麓山“種杉結奄”,居住讀書,名曰“杉庵”,其遺址在嶽麓書院內。庵久廢,清道光十八年(1838)兩江總督陶湖在原址復建“陶恆公杉庵”一間,並摹刻家藏宋拓本“李北海碑”嵌於壁間。抗曰戰爭中屋毀碑存。1984年,按原貌構亭,以存故跡,“北海碑”則移嵌後花園內碑亭。 [1] 
參考資料
  • 1.    射蟒台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引用日期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