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封言道

鎖定
封言道(616-699年),本名封讓,字言道,渤海郡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唐朝大臣,宰相封倫的兒子。
武德八年,襲封密國公。貞觀四年,起家太子千牛備身,歷任太子通事舍人司門郎中,迎娶淮南公主 [2] 駙馬都尉,先後擔任多州刺史。垂拱元年,遷貴州刺史,受累於第五子封思履犯事,剝奪勳爵,出任温滁二州刺史。武則天執政後,加勳上柱國,冊封蓨縣開國子,歷任淄州、普州、婺州,累遷宋州刺史,加位中散大夫 [3] 
武周聖歷二年六月,病逝於洛州,時年八十四。
本    名
封言道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唐人
出生地
渤海蓨縣
出生日期
616年
逝世日期
699年
主要成就
官至宋州刺史

封言道人物生平

隋煬帝大業十二年(616年),封言道出生於長安。

封言道唐高祖朝

武德八年(625年),封言道襲封密國公,食邑三千户,年僅十歲。

封言道唐太宗朝

貞觀四年(630年,十五歲),以門蔭,授左千牛備身,充任東宮侍衞;
十年(636年,二十一歲),授承議郎(從六品上)、太子通事舍人(正六品下),從而正式踏入仕途,開始了坎坷而又漫長的宦海生涯;
十四年(640年,二十五歲),封言道與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女淮南長公主李澄霞(唐太宗李世民之妹)訂親,授駙馬都尉、通事舍人;
十五年(641年),授尚書司門郎中,與淮南公主完婚。
十六年(642年),授予汝州刺史;
十八年(644年),遷朝請大夫、汴州刺史。

封言道唐高宗朝

永徽三年(652年),丁密國太夫人憂。四年,起為朝議大夫,遷寧州刺史。六年,加中散大夫,守齊州刺史。
顯慶元年(656年),遷蘄州刺史。
龍朔三年(663年),加中大夫、金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以公事,左遷虔州刺史。
乾封二年(667年),加通議大夫,都督廣新韶等廿四州諸軍事、廣州刺史。
上元二年(675年),入拜滄州刺史。
儀鳳二年(677年),遷瀛州刺史、青州刺史,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永隆二年(681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行幷州大都督府長史。
弘道元年(683年),遷懷州刺史。

封言道唐睿宗朝

光宅元年(684年),復為汴州刺史。
垂拱元年(685年),降授朝議郎,守貴州刺史,受累於第五子封思履犯事,並奪勳爵。授温州刺史,尋加朝散大夫,守滁州刺史。
永昌元年(689年),加勳上柱國,封蓨縣開國子,遷淄州刺史。重開故宇,必聞新政。

封言道武則天朝

天授元年(690年),守普州刺史。
如意元年(692年),加朝議大夫,守婺州刺史。
長壽三年(694年),加朝議大夫,守宋州刺史。
證聖元年(695年),年老辭職。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預陪南郊盛禮,加中散大夫。
大周聖歷二年(699年),薨於洛州富教裏私第,時年八十四。
參見《周故宋州刺史駙馬都尉上柱國蓨縣開國子封公墓誌銘並序》 [4] 

封言道親屬成員

《新唐書 卷七十一 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封氏)》記載 [1] 
渤海封氏
北魏司空
富城縣公
北齊
太子太保
安德宣懿公
封子繡
隋朝
霍通二州刺史
唐朝
中書令
密國公
封言道
汝宋二州刺史
駙馬都尉
封思敏
封守靜
渠州刺史
封利建
封夏時
殿中侍御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