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封燕

(公元前11世紀的一種分封制)

鎖定
封燕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建立西周,採用的一種分封制。
中文名
封燕
拼    音
fēng yàn
制    度
分封制
發生時間
公元前11世紀

封燕其他信息

封燕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建立西周。採用分封制,將子弟、親戚、功臣、貴族分封各地為諸侯。召公爽,姬姓,為周之支族,活動於今陝西岐山西南,因食採於召,故稱召公。周初,召公為周王室太保,位居三公。曾輔佐周王滅紂克商及夷、奄、薄姑等方國的叛亂。

封燕召公封燕

召公(召伯、召康公、燕召公)姓姬名奭(音是),諡"康"。史記稱奭與"周同姓",史記索隱上説他詩周室的旁支。儘管如此,召公在周的建立有着莫大的貢獻。史記周本紀載,滅殷以後,"武王即位",以"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祭天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王"。太公就是周的軍師和智囊姜望(呂尚、姜子牙、姜太公)。周公是武王的親弟弟姬旦,滅殷之役中功勳卓著。這説明召公奭具有雄厚的政治資本。他也的確在周初政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是後來隨着後世周公地位不斷被拔高,召公才被"遺忘"。
武王立周以後,先後分封名流、功臣和宗室以鞏固周的統治。召公奭則被分封到了商時古國"匽",又稱"燕"。按史記索隱,召公本人留在了京畿輔佐周天子,而派他的元子(長子)赴燕就封,是為第一代燕侯。這個説法得到了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考古發掘的支持。1975年在此出土的琉璃河西周燕國青銅器包括堇鼎、伯矩鬲乙公簋等器。堇鼎銘26字,記匽(燕)侯命令堇去宗周向太保饋贈禮品和太保賞貝給堇之事,表明召公奭以其長子封於燕,自己則仍在宗周輔弼王室。
史記中沒有給出前幾位燕侯的名字。考古發現證明,召公的長子名"克"。他死後燕侯由弟弟"旨"襲成。而另一方面,召公奭在宗周附近的采邑在召。正如周公旦被武王封在魯,但他留在京畿輔佐周天子,采邑於周。奭的次子則襲成了他召公的爵位。周、召二地皆在周的發祥地岐山以南,大概始封於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