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封包無線電

鎖定
封包無線電是一種分組交換技術,用於通過無線通信傳輸數字數據。 封包無線電使用與互聯網上通信基本相關的數據報相同的數據傳輸概念,而不是專用或交換電路使用的舊技術。 封包無線電可以長距離使用,而無需站之間的物理連接。 封包無線電也可用於移動通信。
中文名
封包無線電
外文名
Packet radio

封包無線電目的和優點

封包無線電是數字無線電通信模式。早期的數字模式是電報(摩爾斯電碼),電傳打印機(Baudot代碼)和傳真。
任何分組站都可以充當數字中繼器,通過ad hoc網絡將遠程站彼此連接起來。這使得封包無線電對於緊急通信特別有用。移動封包無線電台可以自動發送它們的位置,並且還定期與網絡一起檢查以顯示它們仍在運行。
封包無線電的最常見用途是在業餘無線電中,以構建無線計算機網絡。封包無線電使用AX.25(業餘X.25)數據鏈路層協議,該協議源自X.25協議套件並適用於業餘無線電使用。 AX.25是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 AX.25包括一個數字中繼器字段,允許其他電台自動重複數據包以擴展發射器的範圍。一個優點是發送的每個分組都包含發送者和接收者的業餘無線電呼號,從而為每次傳輸提供站點識別。

封包無線電時間線

由於無線電電路固有地具有廣播網絡拓撲(即,許多或所有節點同時連接到網絡),所以在封包無線電網絡的實現中面臨的第一個技術挑戰之一是控制對共享通信信道的訪問的手段。夏威夷大學的Norman Abramson教授領導開發了一個名為ALOHAnet的封包無線電網絡,並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了許多實驗,以開發仲裁網絡節點對共享無線電信道的訪問的方法。該系統在UHF頻率下以9,600波特運行。從這項工作中得出了Aloha多址協議。 Leonard Kleinrock等人對信道接入技術的後續改進。 1975年,羅伯特梅特卡夫將領導載波偵聽多址(CSMA)協議,用於設計普通的以太網局域網(LAN)技術。
在1973-76賽季,DARPA在舊金山灣區創建了一個名為PRNET的封包無線電網絡,並用SRI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以驗證ARPANET(互聯網的前身)通信協議(後來稱為IP)在數據包上的使用移動和固定網絡節點之間的無線電鏈路。[1]該系統非常先進,因為它利用直接序列擴頻(DSSS)調製和前向糾錯(FEC)技術來提供100 kbit / s和400 kbit / s數據信道。這些實驗通常被認為是成功的,並且也標誌着互聯網的第一次演示,因為在這些實驗中,數據在ARPANET,PRNET和SATNET(衞星封包無線電網絡)網絡之間路由。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DARPA在各種軍事和政府設施中運行了許多連接到ARPANET的地面和衞星封包無線電網絡。

封包無線電業餘封包無線電和AMPRNet

1978年,業餘無線電運營商開始嘗試使用封包無線電,此時獲得加拿大政府授權,Robert Rouleau,VE2PY; Bram Frank,VE2BFH; Norm Pearl,VE2BQS;魁北克蒙特利爾蒙特利爾業餘無線電俱樂部的VE2EHP [2] Jacques Orsali開始嘗試使用自制設備在VHF業餘無線電頻率上傳輸ASCII編碼數據。[3] 1980年,Doug Lockhart VE7APU和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温哥華的温哥華地區數字通信集團(VADCG)開始大量生產標準化設備(終端節點控制器),用於業餘封包無線電網絡。 2003年,Rouleau因其1978年在蒙特利爾議定書上的工作而入選CQ

封包無線電業餘分組無線電和AMPRNet

這項活動在加拿大開始後不久,美國的業餘愛好者開始對封包無線電產生興趣。1980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授權美國業餘愛好者通過業餘無線電發送ASCII碼。中繼器可以設計用於業餘封包無線電,這些被稱為“數字中繼器”。美國第一個已知的業餘封包無線電活動發生在1980年12月的舊金山,當時Hank Magnuski KA6M和太平洋封包無線電協會(PPRS)在2米處投入了一個包中繼器。為了與當時DARPA和ARPANET的主導地位保持一致,新生的業餘封包無線電網絡被稱為DARPA風格的AMPRNet。 Magnuski在44.0.0.0網絡中獲得了全球業餘無線電使用的IP地址分配。
許多對封包無線電感興趣的業餘無線電運營商很快在全國各地成立,包括加利福尼亞的太平洋封包無線電協會(PPRS),亞利桑那州的圖森業餘封包無線電公司(TAPR)和業餘無線電研究與發展公司(AMRAD)。華盛頓特區 [1] 
到1983年,TAPR提供了第一批以套件形式提供的TNC。封包無線電在北美開始變得越來越流行,到1984年,第一個基於分組的公告板系統開始出現。 1986年加利福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塞裏託斯勞動節週末,一架Aeromexico客機墜毀後,封包無線電在緊急行動中證明了其價值。志願者將幾個關鍵站點連接起來,通過封包無線電傳遞文本流量,保持語音頻率清晰。
有關業餘封包無線電早期發展的客觀描述,請參閲“業餘業務中的封包無線電”一文。
封包無線電的最常見用途是在業餘無線電中,以構建無線計算機網絡。它的名稱是對網絡節點之間使用分組交換的參考。封包無線電網絡使用AX.25數據鏈路層協議,該協議源自X.25協議套件,適用於業餘無線電使用。

封包無線電商業系統

許多商業運營,特別是那些利用車輛調度(即出租車,拖車,警察)的商業運營,很快就注意到封包無線電系統的價值,以提供簡單的移動數據系統。 這導致了許多商業封包無線電系統的快速發展:
MDI(1979)
DCS(1984)
DRN(1986)
Mobitex(1986)
ARDIS(1990)
CDPD允許分組數據通過AMPS模擬蜂窩電話網絡傳輸。
GPRS是GSM蜂窩電話網絡提供的分組數據設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