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寸曦炳

鎖定
寸曦炳(1892—1952),字旭初,原雲南省大姚縣苴卻巡檢司前同風裏大竹(今攀枝花市仁和區永富鄉大竹村)人。1911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博物地學部。曾任教育視導員、教育局長等職,1952年患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60歲。 [1] 
中文名
寸曦炳
旭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52年
籍    貫
雲南省大姚縣
人物生平
寸曦炳先生遺照 寸曦炳先生遺照
寸曦炳(1892—1952),字旭初,原雲南省大姚縣苴卻巡檢司前同風裏大竹(今攀枝花市仁和區永富鄉大竹村)人。幼年在家鄉讀私塾。稍長,就學於永仁桂香書院、昆明成德中學。1911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博物地學部。在進步學生領袖陳潭秋、錢亦石的領導下,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樹立了“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進步思想。1922年在武昌高師畢業,赴日本考察。後加入七國學生組織的“中亞細亞地區生物考察團”,進行了一年實地考察,並撰寫論文。考察團派寸曦炳為代表參加法國巴黎生物研究會舉辦的學術論文討論會,獲得獎章及顯微鏡、照相機等獎品。回國後,在昆明成德中學、雲南省立模範優級師範任教,並短期應聘為雲南省教育廳視導員。1924年設置永仁縣,寸曦炳毅然放棄省城工作應邀回家鄉興辦教育,任永仁縣勸學所所長,提出“發展師範教育、普及初等教育”的建議。同年9月開辦男、女初級師範各一所,兼校長。1928年勸學所改為教育局,任局長。鑑於私塾教材陳舊,教法保守,遂呈請省教育廳批准取締私塾,積極發展新學,並提倡創辦初級中學,得到縣長和士紳支持。1929年永仁縣初級中學在仁和成立,為攀枝花市境內最先開辦的中學,被推舉為校長。1933年,學校遷大田(今大田初級中學校址)。為籌措教育經費,對全縣廟產進行調查,與各方協商劃出部分田租作為辦學之資。1936年辭去教育局長,專務學校工作,親自設計並監督施工新建校舍,包括教室、禮堂、舞台、辦公及生活設施,並開闢運動場,修建游泳池,廣種花草樹木,形成佈局合理、環境優雅的校園,還在校門上親筆題詞“青山綠水好讀書”,並請雲南省著名書法家布青揚書寫校名。 [1] 
寸曦炳先生、夫人歐陽靜貞及大女兒村瓊輝 寸曦炳先生、夫人歐陽靜貞及大女兒村瓊輝
寸曦炳特別注重對學生循循善誘,以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學意識為目的。除禮聘省內外優秀人才任教外,親自擔任數學、理化、生物等課程的教學,為教師示範。在教學上重視直觀與實踐原則,購置了應有的理化實驗儀器,並自制幻燈、地球儀、圖表、模型,採集動植物標本,又籌款購進《萬有文庫》一套及其它圖書1000餘冊充實學校圖書館。1936年,主持舉辦學生運動會,親自譜寫《會歌》一首,為永仁縣及今攀枝花市境內最早的一次現代運動會。 [1] 
抗日戰爭時期,寸曦炳重視團結抗敵的宣傳教育,親手在校門粉牆上作宣傳畫兩幅:一為怒吼的雄獅,題詞“怒吼吧,中國”;一為並立的兩隻長頸鹿,題詞“精誠團結”。在校長的領導下成立了“抗敵後援會”,經常組織師生步行到永仁、仁和等地開展抗日宣傳與募捐活動。 [1] 
1941年,寸曦炳奉調赴雲南鶴慶、麗江、中甸、維西任國民教育視導員。1944年又回永仁任教育局長。1945年,永仁縣立中學一分為三:第一中學設永定,第三中學設仁和,原永仁初級中學改為第二中學,仍住校本部大田。寸曦炳奔走於三校之間,籌措經費,選聘教師,指導教學,歷盡艱辛。其時永仁縣的中、小學教師中已有不少是永仁初級中學前幾屆的畢業學生。 [1] 
1946年,寸曦炳卸教育局長職,回大田任中學校長至永仁解放。1950年3月,應邀出席永仁縣第一次教育會議,對發展中小學教育事業的建議甚詳。此次會議做出決議,對寸曦炳發展永仁縣教育事業的歷史功績給予充分肯定:“我縣元老寸旭初校長從事教育三十餘年,滿園桃李,鹹賴心宣,灌輸栽培,成績斐然,對本縣教育之推進勳績卓越,應予由大會頒獎錦旗,藉表微忱,以勵來茲。” [1] 
1951年,寸曦炳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衞國”宣傳工作,複製《美帝侵華百年史》連環畫40餘幅在全縣流動展出兩月餘。1952年患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60歲。 [1] 
參考資料
  • 1.    仁和區志編纂委員會,仁和區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04月,第568-5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