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豐縣石橋鎮

鎖定
該鎮現有中學兩所,在校生1983人,中學入學率95%,小學19所,7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96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成人教育學校1所,年平均培訓人次達800人次以上。
中文名
寶豐縣石橋鎮
外文名
Bao feng county stone bridge town
石橋鎮 石橋鎮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東北部,因堅固雄偉的石河橋而得名。有汝河、石河、淨腸河等河流穿境而過,林茂水清,花香鳥語,景色怡人。石橋地處平原,半丘陵,水利條件優越,農業技術先進,素有寶豐縣的“糧倉”之稱。境內交通便利,豫02線、石香公路、石岔公路交匯於鎮區。 石橋鎮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從境區內發現的高鐵爐、竇莊、冢坡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得知,這裏是人類文明的搖籃,迄今已有上萬年的歷史,出土的文物如新石器時代的雙孔石鏟、宋代的天青瓷壺等,對研究當時的社會文化生活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雖代有盛衰,然亦足名世。這裏有很多的歷史古蹟。如:漢高帝廟、雲陽寺、高鐵卓君廟、寺門寄料天寺等。它們都靜靜地訴説着人類歷史的變遷,最值一提的當屬高皇廟的漢高帝廟,始建於西漢,現存建築高帝殿、文昌殿各3間,為清道光十年重修,雖歷經時空的輪迴,但其莊重典雅的藝術風格,觀之仍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大殿前有古柏、木香,木香藤條似長龍抱柱,纏繞於柏樹之上,木香枝葉繁茂,點綴在翠柏之間,既有松柏蒼勁之態,又有木香嬌柔之姿,木香花開香氣四溢,蔚為奇觀,成其“一百(柏)架木香”而聲名遠播。石橋的戲劇、曲藝、銅器樂等異彩紛呈,早已聲名在外。每逢節日、集會,演員們便粉墨登場,盡展演技,以娛鄉民,那歌者“問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的精湛技藝,那勇武剽捍的舞者雄風,不知陶醉了幾多眾生。 地靈人傑的樂土,孕育造就了不少為國家統一、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文化昌盛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明代的牛金星飽讀詩書,通曉兵法,因不堪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率邑民參加闖王義軍,憑藉過人的才氣輔佐李自成,發展壯大義軍,推翻明王朝的統治;革命家、婦女運動的先驅者餘自修,石橋師莊村人,1926年受中共河南省委派遣,在南陽一帶組織農民自衞軍,擊敗四川軍閥向國民革命軍的進攻,後返鄉創建寶豐婦女協會,開展婦女解放運動,從而青史留名;先儒徐璞玉,石橋趙莊村人,同治元年進士,為官政令平易,清正廉明,其創辦義塾百餘所,造就端人正士以萬計之舉,後世皆善之,後積勞成疾,卒於任所,著有《汝舫集》,為後人廣為傳誦;亢寶位,石橋小胡莊人,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家,一生致力於半導體與微電子技術研究,多次獲得了國家發明獎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其著作著述頗豐,影響很大。他們都使石橋大地日月增輝,山河添色。 石橋這塊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日照,特別適宜種植煙草。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中葉,煙葉葉片光澤鮮亮,氣味醇和,質量好,被稱為“山西煙兒”。上世紀80年代,中外先進種植、烘烤技術的引進,煙葉質量進一步提高,受到市場的青睞,經濟效益穩步上升,成為該地的支柱產業之一。 石橋鎮全鎮共轄28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土地面積51074畝,農業人口42898人,人均耕地1.2畝。隨着近幾年中央政策對農業、農村傾斜,農業投入的加大和中央轉移支付額度的增加,加大了農民收入,使石橋鎮經濟有很大的發展。截止2007年底,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866萬元,其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63271萬元,佔GDP比重的86.8%,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39197萬元,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0601萬元,增長18%;糧食總產量和農民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