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興齒蟾

鎖定
寶興齒蟾(學名:Oreolalax popei)是角蟾科、齒蟾屬的兩棲動物,雄蟾體長60-69毫米,雌蟾體長52-67毫米。頭部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或相等,吻端圓,瞳孔縱置;鼓膜隱蔽,耳柱骨長;無犁骨齒,上頜齒髮達。皮膚粗糙;頭部及四肢背面疣小,背部及體側有大疣粒。腹面皮膚光滑,腋腺和股後腺顯著。前肢較長,前臂及手長超過體長之半;後肢適中或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中部或眼前角,左右跟部重疊;指、趾端圓,趾側緣膜甚弱,趾間具蹼跡或無蹼。體背面褐黃色或黃綠色,疣粒部位有黑圓斑,眼間無三角形斑;腹面肉紅色,滿布灰褐色或灰黑色麻斑。雄性第一、二指婚刺和胸部2刺團上刺粗大,胸部2刺團間距寬;無聲囊,無雄性線。卵呈乳黃色,直徑3.0-3.5毫米。第34-39期蝌蚪全長73毫米,頭體長28毫米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62%;體背面棕色或褐色;尾部淺灰黃色,個別有小斑點,尾基兩側色深;唇乳突僅在上唇中央缺2個;口角部副突較多,其上具小齒。
成蟾白天隱蔽在潮濕環境中,夜間行動遲緩,多爬行,有的蹲在溪邊水中僅露出頭部。分佈於中國四川(茂縣、汶川、都江堰、寶興、天全、峨眉、洪雅)。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寶興齒蟾
拉丁學名
Oreolalax pope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變凹型亞目
角蟾科
齒蟾屬
寶興齒蟾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u,1947
保護級別
(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 [3] 
外文名
Baoxing Toothed Toad

寶興齒蟾形態特徵

寶興齒蟾
寶興齒蟾(7張)
成體:雄蟾體長60-69毫米,雌蟾體長52-67毫米。體略扁平,頭部扁平,頭長寬幾相等吻圓略突出下唇,吻稜不顯,鼻孔略近吻端鼓膜隱蔽頰部向外傾斜,頰面凹陷無犁骨齒舌後端缺刻顯著咽鼓管孔小。前肢長,前臂及手長超過體長之半指端球狀、色淺,第一、第二指幾乎等長,短於第四指關節下瘤不顯,但第三、第四指有膚稜,內掌突大,卵圓形,外掌突略小。後肢細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前角或眼中部,左、右跟部重疊趾端圓、色淺,趾側微具緣膜或不顯,趾基部具蹼跡或無蹼關節下瘤顯著,其間有膚稜,內蹠突卵圓形,無外蹠突。皮膚粗糙頭部及四肢背面疣小,背部及體側有分散均勻的大疣粒。腹面皮膚光滑,腋腺及股後腺顯著。雄蟾胸腺1對,其上有大的角質刺。生活時背面褐黃或綠黃色,有排列較均勻的黑色圓斑上、下唇緣有深淺縱紋相間四肢背面黑色橫紋多而細。腹面肉紅色,滿布灰褐色小花斑。液浸標本色深,斑紋醒目。
第二性徵雄蟾前臂粗壯,內側2指背面有黑色婚刺胸腺1對,其間距較大,腺上有大而稀疏均勻的黑刺繁殖季節後,胸刺逐漸脱落無聲囊,無雄性線。
卵羣塊狀,含卵約350粒,卵粒乳黃色,卵徑3.0-3.5毫米。
蝌蚪小蝌蚪體黑色,尾部色淺大蝌蚪棕色,尾淺灰黃色,少數個體的尾上有小斑點,尾基部兩側色淺,體尾交界處無“U”形斑。蝌蚪體壯,第34-39期的蝌蚪,後肢長7-14.5毫米,全長73毫米,頭體長73毫米左右,尾肌發達,尾鰭起自第一肌節,尾末端鈍圓。吻圓,口大,唇齒式一般為Ⅰ∶5+5/5+5∶Ⅰ,但各地者略有變異,比較同期的蝌蚪,四川寶興、天全及峨眉山為Ⅰ∶5+5/5+5∶Ⅰ,少數Ⅰ∶6+6/6+6∶Ⅰ,彭縣、茂縣為Ⅰ∶6+6/6+6∶Ⅰ或Ⅰ∶7+7/7+7∶Ⅰ。唇乳突僅上唇中央微缺,口角處副突較多,其上具小齒角質頜強。
蝌蚪口腔底部結構:舌前乳突3對,其間無小乳突,第一、第二對呈手狀,第三對呈分枝狀舌原基長橢圓形,無舌乳突口腔底場呈卵圓形,每側有乳突約12枚,排列呈弧形場內滿布皰粒無口腔底場嵴口腔囊橫橢圓形囊前和囊後有錐狀小乳突和皰粒羣腹愕帆長而寬,有骨針支持,有分泌窩。帆後中部有4對突起,中缺刻大,鰓籃呈橫橢圓形,寬大於長每側籃內有3個鰓室。
蝌蚪口腔頂部結構:鼻前場側緣有長乳突1-2枚,場中部有1-2枚短小乳突鼻前乳突1對,位於內鼻孔前壁緣中部鼻瓣突1對,位於後壁緣內側1/3處鼻後場中部兩側各有乳突2枚,外側者大且具皰粒內側者小,呈單指狀。中峙呈半圓形,邊緣呈鋸齒狀側嵴乳突1對,呈手狀口腔頂場乳突排列成倒“U”形,在前部的較短小,後半部乳突較長,每側約有8枚,場內前部散有錐狀小乳突,後部密佈的皰粒延伸至腺體帶頂場乳突外側有小皰粒或錐狀小乳突腺體帶窄長,橫過中部,分泌窩明顯背齶帆中斷,每側內側緣約有細小乳突13枚。 [1]  [4] 

寶興齒蟾棲息環境

成蟾生活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溪中,山溪窄而水流較急,兩岸植被較豐富。 [5] 

寶興齒蟾生活習性

久晴後的陰雨夜9-11時左右,成蟾多出現在溝中,一般身體蹲在水中只露出頭部,或在溝內邊緣小草遮蓋的上凹中,極個別的匍匐在溝中石塊上,行動遲緩,多為爬行,很少跳躍,容易捕捉,但白天則極難找到。 [5]  蝌蚪多集中在水流較急的回水凼內,棲於水底,受驚後急速潛入石隙中;曾發現大蝌蚪咬食小蝌蚪的現象。 [1] 

寶興齒蟾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四川(茂縣、汶川、都江堰、寶興、天全、峨眉、洪雅)。 [1] 
寶興齒蟾分佈圖 寶興齒蟾分佈圖

寶興齒蟾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4月左右,雌蟾產卵350粒左右,卵羣呈團狀黏附在石塊底面。 [1] 

寶興齒蟾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