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峯鎮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轄鎮)

鎖定
寶峯鎮,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地處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東北部,東連永修縣燕山、安義縣新民鄉,南界仁首鎮和雷公尖鄉,西接水口鄉,北毗武寧縣和三爪侖鄉,鎮人民政府距縣城19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196.5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雙溪鎮户籍人口為8294人。 [3] 
1958年10月,設立周坊公社。1993年,撤鄉建寶峯鎮。 [2]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寶峯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 [4]  鎮人民政府駐廟前街。 [2] 
截至2019年末,寶峯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3] 
中文名
寶峯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
地理位置
江西省西北部
面    積
196.5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6個行政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
政府駐地
廟前街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編碼
3306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294 人(截至2019年末總人口)
車牌代碼
贛C

寶峯鎮歷史沿革

1958年10月,設立周坊公社。
1984年11月,改為寶峯鄉。
1993年,撤鄉建寶峯鎮。 [2] 

寶峯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轄有周郎、華坊、寶田、周坊、寶峯、毗爐6個行政村:下設70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10月31日,寶峯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六和社區、周郎村、華坊村、寶田村、周坊村、寶峯村、毗爐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周坊林場生活區; [4]  鎮人民政府駐廟前街。 [2] 

寶峯鎮地理環境

寶峯鎮位置境域

寶峯鎮地處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東北部,東連永修縣燕山、安義縣新民鄉,南界仁首鎮和雷公尖鄉,西接水口鄉,北毗武寧縣和三爪侖鄉,鎮人民政府距縣城19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196.5平方千米。 [3] 

寶峯鎮地形地貌

寶峯鎮境內地勢西北較高,東南稍低,北潦北支縱貫。地貌起伏不平,有由平原、谷地、坡地、崖洞組成的奇特地貌。境內有高程標註的山峯53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2座。最高點為橫巖山主峯,海拔1219米;最低點為周郎村九房,海拔63.6米。 [2] 

寶峯鎮氣候

寶峯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 [2] 

寶峯鎮水文

寶峯鎮地處北潦北支中游,山峻水陡、落差大,藴藏豐富水資源。 [2] 

寶峯鎮自然災害

寶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 [2] 

寶峯鎮自然資源

寶峯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紅英石,藴藏量較豐富。水能資源可裝機容量9450千瓦。
2011年,寶峯鎮有耕地面積7518畝,人均0.9畝。 [2] 

寶峯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轄區總人口814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37人;農業人口6910人,佔84.82%。男性4221人,佔51.81%;女性3926人,佔48.19%;總人口中,18歲以下1788人,佔21.95%;18~35歲2302人,佔28.26%;35~60歲3027人,佔37.15%;60歲以上1030人,佔12.64%。 [2] 
截至2017年末,寶峯鎮常住人口為7388人。
截至2019年末,雙溪鎮户籍人口為8294人。 [3] 

寶峯鎮經濟

寶峯鎮綜述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財政收入1220.1萬元,比上年增長32.4%。其中地税778.23萬元,國税44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18元,比上年增長21.7%。 [2] 
截至2019年末,寶峯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3] 

寶峯鎮農業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2245萬元,生產糧食4525.79噸,其中水稻3897.77噸。蔬菜產量1083.29噸,茶葉產量20.96噸,生豬飼養量1059頭,家禽年飼養量0.6萬羽。 [2] 

寶峯鎮工業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工業以化工、精密鑄造、木竹深加工以及小水電為主,工業生產總值2.7億元。規模以上企業4家,實現工業增加值0.82億元,工業税收700餘萬元。 [2] 

寶峯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有商業網點18個。城鄉集貿市場1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50萬元。 [2] 

寶峯鎮旅遊業

2017年,寶峯鎮累計接待遊客1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億元。 [2] 

寶峯鎮社會事業

寶峯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有公立幼兒園1所;中心小學1所、完小2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以上;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以上。 [2] 

寶峯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有鎮文化站1個,廣播電站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圖書室3個,藏書2000餘冊。 [2] 

寶峯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部6個;病牀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1張。專業衞生人員14名,其中執業醫師11人,註冊護士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000餘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2%,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420人,參合率96.91%。 [2] 

寶峯鎮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寶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6户,人數186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36户,人數364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5人次支出18.6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人。敬老院1家,牀位3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3人。 [2] 

寶峯鎮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有郵政所1處,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2家。 [2] 

寶峯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40餘萬立方米,排水管道5000米。 [2] 

寶峯鎮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末,寶峯鎮鎮區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2班次,日均容量4000人次。 [2] 

寶峯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寶峯鎮因境內千年古剎馬祖道場寶峯禪寺得名。 [2] 

寶峯鎮風景名勝

綜述
寶峯鎮有北河風光、太平島、千年羅漢松、寶珠峯、焦坑瀑布、太陽島、太平修竹、焦坑古樟林等景點。
北河風光
北河從寶峯焦坑村直河至大梓橋的一段河流,長約8平方米,水深0.5~5米,乘皮筏或竹筏順流而下,同時還有冕旒山、焦坑古樟林、直河石門、大梓河等景點。
太平島
太平島位於寶峯鎮南1平方米處,寶蓮北河中心,是個四面環水的小島,面積約14公頃。島嶼四面環植翠竹,中間是農田,該處的山叫太陽山,該處的洲叫太平洲,曾建有寺廟叫太平寺。
千年羅漢松
千年羅漢松在寶峯鎮太平洲上,小島周圍修竹掩映,中間有農田3公頃,一塊麪積有三十餘畝的空曠地,路左旁曾建有太平寺。羅漢松樹高5米 ,胸徑80釐米,樹冠面積20平方米,樹齡有一千多年。
寶珠峯
寶珠峯位於縣城北面25平方千米的石門山內,主峯海拔約250米,為低山丘陵景觀。清朝乾隆十六年《靖安縣誌》載“唐釋馬祖卓錫之地,貞元四年建骨塔於寺,宋紹聖初真淨禪師亦葬於此。其峯尖圓峻削,四面青草,中間獨黃,遠望如佛頂珠,故曰寶珠峯。”
焦坑瀑布
焦坑瀑布位於寶峯鎮焦坑村白水洞,瀑寬約3米,分成寬、窄二股向下飛落。瀑邊石壁黃褐,植被葱綠,瀑水背面的石壁傾斜角約70~80度,分成三段,每段石壁幾乎直立,瀑布從45米高處飛流直下,跌入潭中,發出巨響,似巨獅怒吼,激起千重水花,如煙似霧;有詩讚美:“誰家白練掛雲天,落入人間化玉泉。何事焦坑添此景,九霄雲外問神仙”(劉才國作)。
太陽島
太陽島又稱上洋螺島,距寶峯鎮3千米,在北河中央,四面環水,面積約10公頃。島嶼北面有兩座連在一起的小山,叫螺絲山,人們便將它稱之為“妙山”,因狀如官冕,又名"冕旒山",相傳為明末農民起義首領胡雪二所堆造;山下是片沙洲地,為農用地,環島沿岸樹木茂盛,島上有村民 16户64人。
太平修竹
太平修竹位於寶峯鎮寶蓮村北河中心的太平洲上,島中心為農田,周圍是人工種植的毛竹純林,始栽於明代,逐年更新,現有竹林為1~6年生,竹林面積約12公頃,總株數約2萬株。林冠平均高8米,平均胸徑18釐米。
焦坑古樟林
焦坑古樟林屬於寶峯鎮焦坑村,位於大梓河畔塘口的平緩坡地上,面積4公頃,樟樹純林平均樹高15米,平均胸徑60~100釐米,平均樹齡100年以上。
和尚坪
和尚坪位於寶峯鎮北部,北靠武寧,東鄰永修,距千年古剎寶峯寺6千米,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區內景觀資源豐富,有送子觀音、猴子騎馬、如來佛掌、古石牆、三仙石、小九寨溝、千年桂花樹、迎客松羣、觀音聖水瀑布、獅子巖瀑布羣、官道口等二十餘處自然景觀。

寶峯鎮寶峯寺

寶峯寺位於靖安縣城東北22.5平方米的寶峯鎮寶珠峯下,泐潭之濱,為江南著名古剎,寶峯寺初名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因其蟠踞在石門山內,故又名“石門古剎”。古剎背靠寶珠峯,面臨北河水,左右兩山環抱,正面七嶺奔來,俗稱九龍聚會之地。唐貞元四年(788年)馬祖道一禪師在開元寺圓寂,藏靈骨舍利於寺後院。唐大中四年(850年)唐宣宗賜“寶峯”匾額,從此泐潭寺改名為寶峯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加封馬祖為“普照大寂禪師”並大修寶峯寺,寶峯寺進入鼎盛時期。清代的寶峯寺規模宏大,佔地100餘畝,全寺分為正殿、東院兩大部分。正殿為五重直進,頭進山門殿橫額為“石門古剎”四個大字,其上有"聖旨"石碑一塊,寺內古柏參天,鐘鼓樓分列左右;二進天王殿,為一大門五開間仿古建築,供大肚彌勒佛跏趺貼金像、韋馱貼金像和“四大天王”塑像,寺後有瀚月橋,橋下池水清澈;三進皇覺寶殿(即選佛堂),東西側建有藏經樓;四進大雄寶殿,殿通高26米,42柱,佔地1100平方米,為三大門七開間仿古建築。正中的佛龕上塑有13米高的橫三世佛貼金跏趺像,四周佛龕上為彩繪 500羅漢;五進禪堂,正中為祖龕,供馬祖像。傳説石門數十里之內,盡罩袈裟。據載曾有過七八次較大規模的修葺,最近的一次是1992年秋,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倡議修復寶峯寺。
寶峯寺 寶峯寺

寶峯鎮馬祖塔亭

馬祖塔亭位於寶峯禪堂之後,貞元四年(788年),馬祖道一禪師來此雲遊,愛其山水清幽,囑咐弟子:“吾質朽之日,歸骨於此。”。同年二月初一,馬祖圓寂,弟子遵囑奉靈骨舍利藏於泐潭寺。貞元七年(791年),左僕射(朝廷尚書省長官)權德輿奉唐德宗賜馬祖諡號為“大寂禪師”,塔為“大莊嚴塔”。唐會昌六年(846年),塔毀。唐宣宗於唐會昌七年(850年),敕江西觀察使裴休重修馬祖塔,並賜“寶峯”匾額。馬祖塔四方形兩層,用漢白玉砌成,塔高約3.5米,底層邊長1.5米,基座邊長1.6米,塔下部1米處有精緻的蓮花寶座台,中間部分四角有六方形石柱支撐,四面鑲鐫石碑,正面正中有“馬祖大寂禪師舍利寶塔”字樣,左、右、後三方刻有寶塔銘全文,塔頂為葫蘆形。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琢玉石建亭護塔,石亭為六柱六面六角翹檐,石榫結構,轎子頂,頂內橫樑上刻有“聖宋元豐歲次乙丑五月癸巳廿庚申琢石重新建造口跡。”該亭是宋朝石建築珍品,1957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馬祖塔置於亭內,構成馬祖塔亭。塔亭兩旁各植有桂花樹一株。塔下地宮深2米,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紅衞兵毀塔,在亭中心塔底挖出漢白玉石函一隻,內裝灰色瓷缸,缸內盛有鎏金小型塔甕一隻,周圍刻有精細的佛像和花紋圖案,甕內盛有舍利(佛骨)數粒,刻有“舍利”二字,此物曾由江西省文物館收藏。重修玉塔時,又將其復原。

寶峯鎮千年古柏

寶峯寺內庭院四周及人行道兩旁共保存古柏49株,樹齡千年以上,樹高15~20米 ,胸徑40釐米,樹冠4~5平方米。

寶峯鎮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寶峯鎮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1] 
參考資料
  • 1.    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中國文明網  .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11-23]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徐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3月:1684-1685.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63.
  • 4.    2020寶峯鎮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