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堰鎮

鎖定
寶堰鎮,隸屬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地處丹徒區南部,東與丹陽市延陵鎮交界,南與金壇市直溪鎮毗鄰,西與句容市茅山鎮接壤,北與上黨鎮相連, [1]  行政區域面積40.92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寶堰鎮户籍人口為23465人。 [2] 
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鎮江縣第六區寶堰鎮;1987年5月,撤鄉改置寶堰鎮。2005年11月,榮炳鎮併入寶堰鎮。 [1]  截至2020年6月,寶堰鎮轄6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鎮榮路。 [1] 
2019年,寶堰鎮有工業企業123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2] 
2022年4月,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團委榮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3] 
中文名
寶堰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
地理位置
丹徒區南部
面    積
40.92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鎮榮路
電話區號
0511
郵政編碼
21212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蘇L
人    口
2346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寶堰鎮歷史沿革

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鎮江縣第六區寶堰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寶堰區寶堰鎮。
1949年,改為丹徒縣寶堰鎮。
1957年,撤區並鄉,改置寶堰鄉。
1958年,成立寶堰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置寶堰鄉。
1987年5月,撤鄉改置寶堰鎮。
2005年11月,榮炳鎮(1950年,置榮炳鄉,屬寶堰區;1958拍,併入鎮江市寶堰人民公社;1963年,析出,成立榮炳人民公社;1983年,復置榮炳鄉;1999年11月,撤鄉,置榮炳鎮)併入寶堰鎮。 [1] 

寶堰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寶堰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寶堰鎮集鎮、魯溪、南宮、團結、徐巷、寶堰、前隍、高莊、蒲坪、勝利、曲陽、曙光,下設414個居(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寶堰鎮轄6個行政村:魯溪村、徐巷村、南宮村、團結村、寶堰村、前隍村, [2]  鎮人民政府駐鎮榮路。 [1] 

寶堰鎮地理環境

寶堰鎮位置境域

寶堰鎮地處丹徒區南部,東與丹陽市延陵鎮交界,南與金壇市直溪鎮毗鄰,西與句容市茅山鎮接壤,北與上黨鎮相連, [1]  行政區域面積40.92平方千米。 [2] 

寶堰鎮地形地貌

寶堰鎮地形以平原崗地為主,地勢東高西低主要山脈有雙山、華山、大竹筍山、大南山、小南山等。最高峯雙屮峯,海拔170.4米,最低點平原地區。 [1] 

寶堰鎮水文

寶堰鎮境內河道屬長江、太湖湖西二大流域,主要有通濟對、幸福河、勝利河等,河流總長度47.9千米,河網密度0.65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通濟河,從句容市入境流經寶堰境內20.7千米,由丹陽香草河入長江和金壇界河。流域備積27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2立方米/秒。 [1] 

寶堰鎮自然災害

寶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風災、雹災等。旱災、風災、雹災年均六年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6月至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7年5月遭冰雹及龍捲風襲擊,小麥、油菜受損面積1.5萬畝,房屋倒塌20餘間,直接經濟損失200餘萬元。 [1] 

寶堰鎮自然資源

寶堰鎮有岩鹽11億餘噸。 [1] 

寶堰鎮人口

2011年末,寶堰鎮總人口4.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994人,城鎮化率19.42%。總人口中,男性2.29萬人,佔49.78%;女性2.31萬人,佔50.22%;14歲以下0.37萬人,佔7.94%;15—64歲3.53萬人,佔76.79%;65歲以上0.7萬人,佔15.2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6個少數民族,共46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5.1‰,人口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長率-1.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9人。 [1] 
截至2019年末,寶堰鎮户籍人口為23465人。 [2] 

寶堰鎮經濟

寶堰鎮綜述

2011年,寶堰鎮實現生產總值16.5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33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7.12:54.62:38.26。2011年,財政總收入8177.86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380.14萬元;增值税3577萬元;企業所得税658.78萬元;個人所得税236.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萬元。 [1] 
2019年,寶堰鎮有工業企業123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2] 

寶堰鎮農業

2011年,寶堰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69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34萬噸,人均94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棉花、花生等。 [1] 
寶堰鎮畜牧業以生豬、家禽飼養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1500噸;畜牧業總產值2.8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77.24%。 [1] 
截至2011年末,寶堰鎮累計造林2.8萬畝,林木覆蓋率17%。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900畝,產量243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子、西瓜等。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漁業總產值0.28億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78台(輛)。 [1] 

寶堰鎮工業

2011年,寶堰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4.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職工3039人,實現總產值16.55億元。其中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有五金、機械、冶煉、化工、紡織、輕工等工業門類。 [1] 

寶堰鎮商貿

2011年末,寶堰鎮有商業網點1200個,職工3500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6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5.89億元。 [1] 

寶堰鎮金融業

2011年末,寶堰鎮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4.9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83億元。 [1] 

寶堰鎮社會事業

寶堰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寶堰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900人,幼兒入園率98%,專任教師58人;小學2所,在校生1374人,專任教師1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41人,專任教師11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75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7300萬元。 [1] 

寶堰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寶堰鎮有各類科技人才70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90人,經營管理人才60人,技能人才32人,農村實用人才22人。有國家“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省、市級高新技術產品2個,獲省、市科技成果獎2項。花卉、苗木、水產、蠶桑、畜牧等15個科技協會。 [1] 

寶堰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寶堰鎮有電影院2座,座位3330個,年放映172場次,觀眾達9.5萬人次;文化站2個,公共圖書室15個,藏書3.0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6人。2011年,廣播電視站2個。2011年末,有中央、省、市、區級等132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2.19萬户,有線電視入户率90%,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1] 
2011年末,寶堰鎮有體育場地23處。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85%。 [1] 

寶堰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寶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個,其中有衞生院2所,牀位數6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49張。專業衞生人員6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49人。2011年醫療機構(衞生院以上)完成診療11.8萬人次,住院手術426台次,出院病人998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4萬人,參合率98%,其中農業人口參合率99.8%,貧困人口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 [1] 

寶堰鎮社會保障

2011年,寶堰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30户,人數628人,支出43.66萬元,月人均5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5人,支出20.25萬元,月人均375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4人,支出18.9萬元,月人均292元;農村醫療救助1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0人次,共支出2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80户,1450人次,支出11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6萬人,參保率40.54%。 [1] 

寶堰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寶堰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58千米,投遞點66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徵訂報紙2401份、期刊1002冊。電信服務網點15個,固定電話用户1800户,移動電話用户2100户,寬帶接入用户403户。 [1] 

寶堰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寶堰鎮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管道310千米,生產能力2萬噸/日,年工業用水50萬噸,生活用水16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5噸;排水管道1500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2萬噸,工業廢水處理率98%。 [1] 
  • 供電
2011年末,寶堰鎮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239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58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7%,供電可靠率99.95%。 [1]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寶堰鎮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5公頃。園林綠化面積1.94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5公頃,綠化覆蓋率38.8%。 [1] 

寶堰鎮交通

2011年,寶堰鎮有有縣鎮級公路58條,總長84千米。 [1] 

寶堰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300年前,村民在村頭築壩攔水,取名堰壩。此堰壩重要如寶,故取名寶堰。 [1] 

寶堰鎮所獲榮譽

2022年12月,入選2022年江蘇省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