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寬翅菘藍

鎖定
寬翅菘藍(學名:Isatis violascens Bunge)是十字花科、菘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分枝,無毛。莖下部葉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匙形,頂端圓鈍,全緣或有不顯明鋸齒;莖生葉長圓狀倒卵形、卵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基部具葉耳,抱莖。圓錐花序疏生;萼片長圓形;花瓣白色,長圓狀倒卵形。短角果提琴狀,扁平,頂端截狀尖凹,基部圓形,密生短單毛。種子橢圓形,黃棕色。 [1] 
分佈於中國新疆;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也有分佈。 [6]  生於海拔450米上下的荒漠地帶的半固定沙丘。 [5] 
寬翅菘藍在生長髮育節律、繁育及結實特點上形成了與其荒漠環境相適應的特性,在荒漠植物羣落的形成及植被演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8] 
中文名
寬翅菘藍
拉丁學名
Isatis violascens Bunge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菘藍屬
寬翅菘藍
命名者及年代
Bunge,1848

寬翅菘藍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60釐米;莖直立,分枝,無毛。莖下部葉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匙形,長3.5-6釐米,寬1-1.5釐米,頂端圓鈍,全緣或有不顯明鋸齒,無毛;葉柄長3-5毫米;莖生葉長圓狀倒卵形、卵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6釐米,寬5-25毫米,全緣,基部具葉耳,抱莖。 [1] 
圓錐花序疏生;萼片長圓形,長約1毫米;花瓣白色,長圓狀倒卵形,長約2毫米。短角果提琴狀,長10-13毫米,寬4-6毫米,扁平,頂端截狀尖凹,基部圓形,密生短單毛,全部有膜質翅,翅和果室等寬;邊緣增厚,中脈細;果梗長5-12毫米,頂端增粗。種子橢圓形,長約4毫米,黃棕色。 [1]  [3] 
寬翅菘藍

寬翅菘藍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新疆(瑪納斯、阜康) [5]  ;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也有分佈。 [6]  生於海拔450米上下的荒漠地帶的半固定沙丘。 [5] 

寬翅菘藍生長習性

  • 物候
寬翅菘藍種子萌發時間早,在3月下旬開始萌發。生活週期短,在6月上旬果實完全成熟,生活週期為71天。寬翅菘藍的生長髮育可劃分為3個階段。完全營養生長期,從種子萌發到現蕾25天;營養與生殖生長並存期,從現蕾到盛花期,此階段持續時間較短,僅為15天;完全生殖生長期,從盛花期到果實完全成熟,此階段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為33天。從這3個階段可以看出,在整個生活週期中,寬翅菘藍的完全營養生長期均較短,約佔整個生活週期的1/3。在這段時間內,寬翅菘藍快速地完成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而進入營養與生殖生長並存期,因此,從物候特徵看,寬翅菘藍的生殖生長期約佔其生活史的2/3以上。 [8] 
  • 開花式樣
寬翅菘藍植株頂端的花序最先開放,隨後為距頂端最近的一級分枝上的花序開放,並依次向下。在整個開花期間,花序軸邊伸長、邊開花,隨着側枝的不斷生長,整個植株的花序變得較為疏鬆。花序上花的開放順序是基部的花最先開放,隨後依次向上逐漸開放。單花開放時花瓣展開和花葯開裂時間均與天氣有關。長雄蕊花葯開裂的時間均比短雄蕊的早。散粉開始時,長雄蕊的花葯高度與柱頭近等高,隨着花的進一步開放,長雄蕊伸長至花葯略高於雌蕊的柱頭而短雄蕊與柱頭近等高,在整個變化過程中,長、短雄蕊花葯開裂的方向始終正對雌蕊的柱頭。 [8] 
寬翅菘藍植株每天開25-31朵花。盛花期每花序每天開1-3朵,單花花期約1-1.5天;在晴朗的天氣內,花冠一般在8:00-8:30展開,17:00左右微微合攏,第2天繼續開放約6.0小時後萎蔫、脱落;氣温較低或陰雨天,其開花時間明顯推後,甚至不開放。長雄蕊花葯一般在開花前20-30分鐘開始散粉,而短雄蕊的花葯至開花時才開始開裂。 [8] 

寬翅菘藍主要價值

寬翅菘藍在生長髮育節律、繁育及結實特點上形成了與其荒漠環境相適應的特性,在荒漠植物羣落的形成及植被演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8] 

寬翅菘藍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