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審美認識

鎖定
審美認識亦稱“審美感知”。主體對事物審美特性的感受、認知的過程和結果。中國古代一般將認識統稱為“知”,認識能力稱為“知力”,認識過程稱為“認知”,認識結果,狀態稱為“智”或“識”。先秦老子認為人可以認識具體事物及其美,只有“滌除玄覽”,排除雜念方能認識“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主宰萬物的“道”。 [1] 
中文名
審美認識
別    名
審美感知
所屬學科
美學
孔子主張人有天賦的認識能力,有“生而知之者”,孟子提出有“不學而能者”,“不慮而知者”。荀子則認為“感物而有知”,事物的存在是認識的本原。漢代王充進一步提出“知物由學,學之乃知”,認識的根源在於對事物的反映和學習.學識。古希臘柏拉圖認為一般人憑感官只能認識自然界的相對美,只有天才處於迷狂狀態才能回憶起“理念”的美。亞里士多德認為審美認識起於對事物的感覺,人通過分析,綜合、聯想可以認識客觀事物的美。理性主義美學家笛卡兒、萊布尼茨、夏夫茲博裏等人則認為只有理性才能認識美.英國的休謨,德國的康德等人認為審美認識是純主觀的,主觀的認識決定美的存在。
參考資料
  • 1.    朱立元.美學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