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審美再現

鎖定
審美再現是審美、藝術真實地反映、摹寫客體現實。審美再現是客體審美特性在頭腦中的映象,藝術再現是對現實生活的認知、審美感受的物態化。體現了主體與客體現實的審美關係、對現實的態度和審美創造的原則。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等人提出“模仿”説,主張審美、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模仿事物的外形、本來面目,具有普遍性,開了再現論的先河。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等人提出“鏡子”説,認為美和藝術的根源在於自然事物本身,藝術應“師法自然”,像鏡子那樣真實地反映、再現現實,同時又以智力對自然現象加以選擇和集中、概括、理想化,創造出“第二自然”,使藝術再現高於自然。 [1] 
中文名
審美再現
定    義
審美、藝術真實地反映、摹寫客體現實。
17世紀的理性主義、新古典主義進一步主張再現應以理性抑制情感,藝術再現的應是經過理性選擇、改造的現實,並要受理性的檢驗。中國古代美學中的“應物象形”説,“以天地造化為師”説也肯定了再現在審美、藝術中的作用。再現、再現論與反映、反映論相通,它以主客二分和認識論為哲學基礎,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上強調審美客體、現實生活的第一性,強調審美主體,創作主體與客體的一致性和再現的真實性。再現有被動與主動、消極與積極之分。自然主義主張以科學實驗的方法,純客觀、無選擇、事無鉅細地如實記錄、再現現實、強調再現的精確性、細微性、逼真性,乃至熱中於描寫純屬偶然、瑣屑的事件和細節,是一種消極、被動的再現。
參考資料
  • 1.    朱立元.美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