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寨沙鎮

鎖定
寨沙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位於鹿寨縣東部,距縣城31公里,東毗荔浦金秀縣,西鄰城關、龍江鄉,南連四排鄉,北接拉溝鄉,國道323線(平鹿二級公路)自西北向東南穿鎮而過。
寨沙鎮面積356平方千米,人口63561人(2017年),轄22個村、1個社區, 216個自然屯、7個街道、1個漁業社。 [1] 
2015年,寨沙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12億元,農業總產值5.9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74億元,財政收入904.6萬元。 [2] 
中文名
寨沙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柳州市鹿寨縣
地理位置
鹿寨縣東部
面    積
356 km² [3] 
下轄地區
22個村、1個社區
電話區號
0772
郵政編碼
545603
人口數量
63561人(2017年) [3] 
機    場
柳州白蓮機場
火車站
鹿寨站,鹿寨北站
車牌代碼
桂B
方    言
客家話、壯話為主,通行柳州話

寨沙鎮建置沿革

寨沙屬桂林郡地,為始安縣地。
隋仁壽初(601年)屬興安縣地,大業初(605年)屬始安縣。
武德四年(621年),分屬治安、宣鳳縣地。
至德二年(757年)屬理定縣地。
正統五年(1440年)屬永福縣地。
民國十三年(1924年)析永福縣的黃冕、鹿寨、寨沙3個區設置榴江縣,縣治寨沙鎮
1951年6月,雒容、中渡、榴江3縣及修仁縣第二區合併成立鹿寨縣,劃寨沙鎮為第九區。
1958年8月改置寨沙人民公社。
1962年9月恢復區鄉體制,複稱寨沙區。
1966年5月,區改稱人民公社
1983年5月,人民公社改稱區。
1987年5月起稱寨沙鎮。 [4] 

寨沙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寨沙鎮下轄22個村(關莊村、九敢村、九甫村、河嶺村、古盞村、寨沙村、板江村、木崗村、古木村、長田村、拉章村、拉廟村、北里村、興等村、龍江村、教化村、六往村、全坡村、板坡村、杜康村、長塘村、東馬村),1個社區(寨沙社區)和129個自然村。 [1]  政府駐地鹿寨縣寨沙鎮新興路。

寨沙鎮地理環境

寨沙鎮位置境域

寨沙鎮位於鹿寨縣東部,中心位置地理座標為北緯24°30′、東經109°58′,總面積356平方千米,距柳州市69公里,距鹿寨縣城33公里,東毗荔浦金秀縣,西鄰城關、龍江鄉,南連四排鄉,北接拉溝鄉,國道323線(平鹿二級公路)自西北向東南穿鎮而過。 [4] 

寨沙鎮地形地貌

寨沙鎮境屬丘陵山地,地勢東高西低,呈不規則長方形。境內主要山峯有古報尾、龍虎山、大界山、土鳳嶺、小寨嶺等,海拔均在7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石榴河、和尚江、古盞河。 [4] 

寨沙鎮氣候

寨沙鎮地處低緯,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帶,受季風環流影響較明顯,年平均氣温20℃,年降雨量約1500毫米,無霜期345天。 [4] 

寨沙鎮自然資源

寨沙鎮土地資源

截止2015年寨沙鎮總面積4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64萬畝,其中水田4.9萬畝, 旱地2.44萬畝。森林面積29萬畝。 [4] 

寨沙鎮礦產資源

寨沙鎮境內儲藏着大量的金礦、銀礦、銅礦、重晶石礦,石灰石、頁岩礦等礦產資源。 [5] 

寨沙鎮人口民族

寨沙鎮人口

2015年寨沙鎮總人口7.1萬人,常住人口5.2萬人,集鎮居民常住人口約2萬人 [6]  ,出生人口931人,符合政策868人。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63561人。 [3] 

寨沙鎮民族

寨沙鎮有漢族壯族瑤族苗族滿族仫佬族布依族等民族。 [4] 

寨沙鎮經濟概況

寨沙鎮綜合概述

寨沙鎮千畝紅花草 寨沙鎮千畝紅花草
2015年寨沙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12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6.75%;農業總產值5.91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7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07%;財政收入904.6萬元。
2015年寨沙鎮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0元,同比2014年增長3.16%;農民人均純收入10698元,同比2014年增長18.43%。 [2] 

寨沙鎮第一產業

寨沙鎮仁裏屯田園風光 寨沙鎮仁裏屯田園風光
寨沙鎮主要種植水稻、 淮山、頭菜、茨菰、玉米黃豆等。2015年寨沙鎮完成春夏糧食播種面積5.1萬畝,建立超級稻示範點4個。推進桑品改良面積0.15萬畝,實現全鎮桑園面積1.9萬畝,實現產值達7180萬元。新增水果種植面積0.7萬畝,全鎮現有水果種植面積2.1萬畝。以板盤綠色香菇帶動蔬菜生產,實現春冬菜種植0.4萬畝。新建規模化養殖場9個,全鎮現有規劃化畜牧養殖場達56個,全年實現肉類總產量5516萬噸。 [2]  2015年,寨沙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0698元。

寨沙鎮第二產業

2015年,寨沙鎮完成永福蘇橋至鹿寨二級路建設、鹿寨縣古償河水庫建設、鹿寨縣農產品加工園區項目建設以及國家建制鎮建設等5個項目,完成土地調規300畝,上報審批建設用地60畝,完成投資1340萬元。 [2] 

寨沙鎮第三產業

寨沙鎮仁裏屯古民居 寨沙鎮仁裏屯古民居
寨沙老圩場始建於民國中期,面積200平方米,肉台15張,各類商品呈一條街擺放。當時有逢源、同福號當鋪,均為七層高的青磚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寨沙鎮趕圩人數近1000人,主要商品有谷、米、雜糧、黃豆、頭菜等。日上市耕牛約10頭、豬15頭。解放後,工業品和生活用品、主要農副產品由國營、集體商業部門統購統銷。1993年開始興建寨沙鎮農貿市場,佔地40畝,次年投入使用。1999年,淡、旺季趕圩人數約3000人,圩日貿易成交額2.1萬元。200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4500萬元。 [4]  2015年,寨沙鎮完善月島湖五星級農業度假區配套功能,扶持月山生態葡萄園農家樂、長梘瀑布生態休閒觀光區、和尚崗生態茶園、和尚崗原始森林徒步區等生態旅遊發展項目。 [2] 
沙鎮立足九敢村懷英書院(鄧氏祖祠)、古炮樓、客家文化三大標誌,將仁裏屯打造成集客家文化、旅遊、體驗式教育於一體的特色小鎮,建立演示頭菜整個生產過程的展廳。依託鄉村振興戰略,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完善生產性基礎設施、旅遊設施,將旅遊的開發與建設農業生態示範區結合起來。 [8] 

寨沙鎮交通

寨沙鎮區周邊有湘桂鐵路鹿寨站和高鐵鹿寨北站,100公里範圍內有柳州白蓮機場、桂林兩江機場,323國道以及在建的陽朔至鹿寨高速公路、永福蘇橋至鹿寨二級公路貫穿全境。 [6] 

寨沙鎮社會事業

寨沙鎮衞生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西醫周文超到榴江縣寨沙鎮田底街開設診所。民國二十五年三月(1936年),榴江縣立醫務所成立;民國三十二年(1942年),榴江縣立衞生院成立。解放後,機構調整,改稱衞生所;至1987年,寨沙區衞生院改稱為寨沙鎮中心衞生院。1998年通過一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的評審驗收。2001年鎮設中心衞生院1個,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村級衞生所14個,設置了24個農村醫療網點。鎮中心衞生院佔地面積7420平方米,建築面積2594平方米,開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口腔、中醫、X光、B超、心電圖、檢驗、防保等科室,可開展剖宮產、骨科、普外科手術。
2015年,寨沙鎮公民健康檔案建檔51568人,寨沙衞生院和龍江衞生院建檔率分別為88.04 %和87.86%。開展10次防治艾滋病公眾諮詢活動,參與人數1880人。 [2] 

寨沙鎮教育

2001年,寨沙鎮有縣屬中學1所、鎮屬中學2所、村中心小學14所、鎮中心校1所、私立幼兒園2所。有教職工301人,在校中學生1506人,小學生3256人。初中校舍面積9076平方米,圖書13832冊。
2015年,寨沙鎮小學輟學率為0%,小學入學率達100%。龍江小學、官莊小學食堂投入使用,長田幼兒園綜合樓基本完工,正在建設頭社小學、塘步小學教學樓,3841名在校生享受到免費午餐。 [2] 

寨沙鎮社會保障

重陽節文藝晚會 重陽節文藝晚會
2015年,寨沙鎮全年累計發放城鎮低保人數110户148人救助金49.3萬元,農村低保户1623户3078人救助金524.07萬元;為311名分散供養户和24名集中供養户發放供養金103.7萬元;為492名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310.22萬元、幫助266名困難優撫對象提供醫療救助6.01萬元;積極開展救災救濟,為99名特困羣眾提供醫療救助,發放救濟金45.59萬元、救濟糧54.431噸;為366名重度殘疾人申請重度殘癱補助13.18萬元;為40名殘疾人爭取黨員扶殘資金4萬元;為70名貧困精神病殘疾人發放補助3.5萬元;落實老年優惠政策,為1612名80-90歲的農村老人發放高齡補貼114萬元,為6名百歲以上的農村老人發放高齡補貼3.27萬元。

寨沙鎮文化

鄉愁示範點 鄉愁示範點
寨沙鎮在2015年春節、中秋等重大節慶期間舉辦大型文藝匯演10場,組隊參加縣級以上活動4場,對全鎮24個文化書屋實施免費開放,累計接待閲讀羣眾2000人次以上,開展以“踐行核心價值觀”等主題的百姓宣講活動14次,累計受教育人數達4500人。投資200萬元開工建設九敢村仁裏屯“鄉愁”項目,在古木村板裏屯建成柳州市第一個“村史館”。 [2] 

寨沙鎮歷史文化

寨沙鎮人文風情

秦時隸屬於桂林郡管轄,今屬柳州市轄的寨沙鎮,有着悠久的歷史。這裏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老祖宗從廣東搬遷過來的客家人。 [9]  是鹿寨縣客家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域。 [10] 

寨沙鎮傳統習俗

過街溜這一民族民間傳統的文化娛樂形式,一説起源於清朝時期粵東的一種客家文化,一説是清代乾隆年間由閩浙贛粵民間藝人傳入。 [10] 

寨沙鎮名優特產

  • 寨沙頭菜
寨沙頭菜歷史悠久、香脆可口、享譽八桂,因其特有的小氣候種植,是寨沙四大特產之一。當年10月至11月種植,次年1、2月採收,剛好二季稻收完後可種植,充分利用土地閒時。畝產達8000斤以上,時間短、見效快、易管理、產量高。從種植到醃製,採用傳統無公害生產工藝。
作為寨沙地域品牌,具有不可取代性,競爭力強。2013年底,“寨沙頭菜”註冊成為商標;2018年,寨沙鎮九敢村仁裏屯頭菜手工製作技藝被納入柳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8] 

寨沙鎮風景名勝

月島湖 月島湖
月島湖度假區
月島湖五星級農業度假區是“國家3A級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廣西農業旅遊觀光示範點”,鹿寨縣月島湖度假區位於廣西柳州市鹿寨縣長塘水庫,交通便利,距鹿寨縣城僅12公里,距離柳州市區52公里。度假區水面及周邊島嶼總面積達2200多畝,有四個獨立島嶼。是集餐飲、住宿、會議、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
廖家大院
廖家大院建於道光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廖家大院青磚黛瓦,飛檐翹角,氣勢恢宏,分為東西兩大正屋,一前一後,皆是坐東朝西,皆為五間一廳一天井。東面正屋為廖氏祖先廖皞為官時所建,用於日常辦公。西面正屋為廖皞為官前所建,後為廖皞兄弟所住,現為廖家祠堂。據現居大院的廖氏後人廖燕良所述,東面正屋正門原址朝南,大門是一座高大威武的牌坊,牌匾有書“光緒恢弘”四個大字,門前栽樹植花,挖建水池,池上建橋,門口西面設馬房。進門先是碎石鋪就的天井,天井西面建設花圃,東面為正廳,正廳門前矗立着兩根高大的紅色門聯,上聯刻有“庭院敞三盈好納風光清座上”,下聯刻有“迴廊騰半席當栽喬木陰階處”,正廳整體高大軒敞,外廳左右兩個月洞門古樸端莊。 [7] 
懷英書院
懷英書院(鄧氏祖祠),建於道光十六年。其仿廣東梅縣矮車村祖祠建造,極具廣東客家民居風格。祖祠整體風貌保護基本完整,空間形態清晰整座建築佔地20多畝,呈坐東朝西而建,祖祠原為九廳十井,正屋兩進、三上三下、橫屋右三棟左四棟、九廳十井,牆體為三合土,平整光滑堅硬、雕樑畫棟、雕刻精美。整座建築劃分有大小房間七、八十間,走廊四通八達,東西有兩大閘門,四周有圍牆,牆底有炮眼,正面圍牆外有半月形池塘。建築物內有九廳堂、九天井,外加一天井渭之九廳十井。祖祠左右前方有良田上百畝,水渠縱橫交錯,石榴河繞村而過。為典型的客家建築風貌,屋外有塘、牆內有門樓、炮樓,每道閘門設有門槓、堆龍木門等,院內房屋四面八達,迂迴錯雜,形如迷宮八折,祖祠正廳內有先人之牌匾,楹聯及祭台,風格古樸、保存良好,具有一定的文化保存意義。 [7] 
進士堂
進士堂,建於同治九年(1870年),跨入料旺村進士堂的寬大院落,踏上幾步光滑的青石台階,舉目可見古老厚實的木製門楹上方懸掛碩大的進士牌匾,牌匾中央木質浮雕正楷“進士”二字,右側欽題“欽命廣西提督學院授予郭為”,左側落款“同治玖年歲次”,這是料旺村進士牌扁的欽題和落款。同治玖年距今有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
榴江當鋪
榴江當鋪,又稱“逢源當鋪”,位於寨沙鎮和平街街口,始建於民國中期,由寨沙鎮陳姓大户以股份制形式開設。榴江當鋪與相鄰的“同福號”當鋪一度成為寨沙鎮標誌建築物。民國二十二年,寨沙鎮商業較為發達,日均趕圩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為榴江當鋪提供了基礎條件。解放戰爭時期,榴江當鋪作為武裝陣地,供部隊使用。建國後,榴江當鋪遭到毀壞後荒廢至今。 [7] 

寨沙鎮著名人物

鄧瑞徵(1883年~1928年),原名鄧秉祥。民國初年考入廣西高等巡警學堂,畢業後任龍勝縣知事3年。民國4年(1915年)任民軍統領沈鴻英文案、協(旅)參謀長、駐粵桂軍第三軍參謀長,協助沈鴻英指揮軍隊打敗龍濟光。佔領海南島後任瓊山縣、曲江縣知事。1911年10月,任廣西陸軍第一軍師長。1914年,沈鴻英兵敗,他逃至宜山藏匿,後歸隱。1928年2月在香港病故。
徐啓明(1891年~1989年),又名徐成,字光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入桂林陸軍小學,宣統二年(1910年)考入武昌陸軍中學,翌年加入廣西北伐軍赴南京,後相繼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軍校第二期步兵科。1938年春任第十兵團中將司令,兵敗後逃回廣西,同年12月在欽廉公路被人民解放軍俘獲,押至欽州小董逃脱,逃往香港、台北,在台北病逝。
韋修文(1956年~1979年),壯族,寨沙鎮北里村人。1976年中學畢業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53572部隊84分隊戰士,立三等功1次。197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79年3月3日在越南高平戰鬥中犧牲。中共廣州軍區委員會給他追記一等功。
韓志剛(1937年~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3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廈門前線海防部隊任職。後入南京高級步兵學校讀書,1979年畢業。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黨內歷任紀委書記、黨委書記、師政治部黨委委員、書記、師黨委委員、常委、廈門警備區黨委委員、常委。立三等功3次、嘉獎4次。當選福州軍區第五屆黨代表,政協廈門市第六、第七屆委員、常委,福建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