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海話

鎖定
寧海話是指寧海縣境內通用的語言,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的甬江小片和吳語台州片的過渡方言,北部屬太湖片甬江小片,南部屬台州片,兩片分界一説為岔路鎮,一説為梅林街道楊梅嶺水庫。其中寧海城關話為正統寧海話,即躍龍街道以及部分桃源街道的方言。
中文名
寧海話
外文名
Ninghai dialect
別    名
寧海閒話
釋    義
寧波市寧海縣境內通用的語言
類    型
吳語方言
所屬語言
吳語
所屬語片
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吳語台州片

寧海話簡介

寧海話屬吳語,是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跟台州片之間的過渡性方言,與南部三門縣的方言較為接近,通話無礙。寧海話內部不一致,有比較明顯的南北差異。北部以西店話為代表,接近寧波話;中部以城關話為代表,是正統的寧海話;南部以桑洲話為代表,接近台州話。北部寧海話屬太湖片甬江小片,南部寧海話屬台州片,寧海城關話歸屬有爭議(太湖片或台州片),因太湖片方言和台州片方言在寧海城關話的詞彙、發音、語法上均有所體現,出現兩種方言的部分特點並存的現象。這種由北往南漸次變化的方言現象,多少跟境內的地理環境及過去的行政設置有關。 各處寧海話口音雖有差異,但全境人民皆可自由通話。

寧海話詞語

日頭(太陽) 天架(天氣) 落雨(下雨) 今密(今天)
年加年(每年) 舊年(去年) 下來年(明年) 天亮(明天)
ěn(男孩) 囡(女孩) 老倌(丈夫) 內客(妻子)
濟手(左手) 順手(右手) 年年好(很好) 道地頭(院子)
苞蘆(玉米) 寒豆(豌豆) 天羅(絲瓜) 辣茄(辣椒)
菜頭(蘿蔔) 天蘿絲(油條) 歸家(回家) 好相(好看)
裝扮(捉弄) 吉甜(疼愛) 講白談、搓白談(閒聊) 嬉(玩耍)
殺甲(厲害) 討飯頭(乞丐) 隔壁鄰舍(鄰居) 八月、jia13卵、痴卵(蠢材)
老師頭(師傅) 枴子(騙子) 賊骨頭(賊,小偷) 綠寇(強盜)
牢監犯(囚犯) 兩老倌(二口子) 夜結力(夜宵) 摘日頭(曬太陽)
難相(難看) 屋裏(家裏) 拉涴/屙(拉屎)洋芋(土豆)睏覺(睡覺)
蚊蟲(蚊子) 蚊蟲老虎(蜻蜓,説明蜻蜓以蚊子為食) 愜意(舒服)白藥酒(家裏自制的米酒)
歐包(都是菜的意思)箸(筷子,吳拼dzy213)鳧茈(荸薺,吳拼bu zy)
猢猻(猴子)老角麂(麂) 豺狗(豺) 昏豬(獾)

寧海話部分詞語音譯

吃飯—— 邱飯
傻瓜——家卵[qia] [rle]
你—— 爾儂;是你啊——了爾啊
我——我儂;是我啊——了我了
他——自 ;是他啊——了自那
舒服——狹意;
蠻舒服——噶狹意,蠻狹意
油條——天類絲 [tian] [lai] [si] (會不會説“天類絲”, 這是鑑別是否土著寧海人的最佳方法,説“天類絲”肯定是土著,不説的不一定);
明天——天亮 [ti] [niang];
明天上午——天亮酷醒;
等別人年糕當夜飯——忙寧郭模斯當牙飯 [mang ning guo mo si duang ya fe] ;

寧海話例句

你張張相,其來的嘸不?——你去看看他在不在?
格本書捉得你還。—— 這本書還給你。
外面雨大得猛,等一計再次。 ——外面雨很大,等一會兒再去。
你先帶頭次,我慢點來。—— 你先去,我等會兒來。

寧海話方言差異

寧海方言人稱代詞説法的地理分佈及其類型
寧海方言“我”的發音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發音是吾[ŋo 23 ],主要分佈在寧海北部的地區,
從躍龍開始至西北的深 和東北的大佳何地區(除西店外);第二類發音是我[ɦuo 23 ]/偶[ɦəu 23 ],主要分佈在寧海的中部及南部地區; 第三類發音是阿[ɦa 23 ], 只有靠近寧波奉化的西店鎮發這個音。可見, 第一類和第二類“我”的發音在寧海方言中是主要發音形式。第一類吾[ŋo 23 ]的發音,因其地域靠近寧波奉化,體現了寧波市區語音特點,仍保留 古 疑 母[ŋ] 的 讀 音 ; 第 二類“ 我[ɦuo 23 ] ”/ “ 偶[ɦəu 23 ]”的讀音,古疑母[ŋ]完全脱落,比較接近普通話發音。
(二) 第二人稱“你”
寧海方言“你”的發音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單音節的爾[ŋ̍213]和雙音節的爾+後綴儂, 這一類在寧海方言中主導地位, 18 個鄉 鎮點中佔了 16個;二是單音節的儂[noŋ 35 ],只分布在北部的西店鎮和西北部的深 這兩個調查點。發音為“爾[ŋ̍213 ]”音節, 走了一條逐漸音節偏向簡化前部留後部音素的演變過程; 而讀音為“儂[noŋ 35 ]”的則相反, 走向了簡化後部以保留前部音節的演變道路,相對保留了聲韻母的完整性,偏向較老式的吳語的語音形式。在寧海的岔路、一市、越溪、長街、黃壇這五個方言調查點,在説單數式第二人稱“你”的時候,由於口語表達的習慣, 往往在“爾[ŋ̍213 ]”後附加後綴“儂”或“ ”。一般見於指向性較為明顯的句子。如黃壇調查點句子: “爾 阿里人?(你是哪裏人?)”。再如岔路、一市、越溪調查點, 在説“你”的時候往往附加“儂”, 但這個後綴“儂”已近逐漸失去了複數含義,而變為單純詞綴附加於單數式之後。但在具體使用中與表複數的“爾儂”有混用的現象。
(三) 第三人稱“他”
寧海各鄉鎮單數第三人稱“他”的發音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發[ʣɿ 213 ] 音, 較為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齒音(今稱舌尖前音), 而沒有齶變為[ʨ]組舌面音, 本字是“其”, 為了與後面已經齶變為[ʨ]組相區別,詞形暫且寫作“其1”;這類發音和詞形在寧海各鄉鎮中,使用範圍較廣,佔11 個調查點。即, 不同於第一類中的聲母, 是寧海方言相對於寧波方言較為明顯的不同點;第二類的發音是[ʥi 213 ],已經齶變為[ʨ]組舌面音,佔5 個調查點, 本字也是“其”, 暫且寫作“其2”, 它的發音和詞形與寧波六區 60個調查點一致。第三類的發音為茄[ʥia 213 ], 只出現在西店和大佳何兩個調查點,但發音比較特殊,疑是由表示複數“他們”的[ʥi 23 la 35 ] 快速連讀後 , 聲 母 l 脱落而合音 成
[ʥia],這也符合連讀合音的一般規律。
“我們”詞根的發音及詞形有“阿[ɦa]、我[uo]、偶[ou]、吾[ŋo]”4-5 四類,表示複數意義的詞尾也有“啦[la]、儂[noŋ]、頓[təŋ]、開[k h e]”四種。按照詞根分類,可以歸為四類: 一是“阿”類,有“啦、儂、頓”三種複數詞尾,佔據8個調查點,其中“阿頓[ɦa 22 təŋ 45 ]”的説法,分佈區域最廣,佔了6個。二是“我”類,只有“頓”一個詞尾,分佈在4個調查點,可見“頓”尾,一共10個點,在全境18個調查點中,佔據一半以上。三是“偶”類,有“儂、開”兩種複數詞尾,佔據3 個調查點, 其中“開[k h e 44 ] 尾”,“我們”叫“偶開[ɦou23k h e 35]”,發音和詞形都比較特別,只出現在桃源調查點。四是“吾”類,有“啦、儂”兩個詞尾,涉及3個調查點,是甬江片常見的複數詞尾。此外,在梅林和大佳何兩地還存在用第一人稱單數“吾[ŋo 23 ]”表達複數義,這也是單複式混用的現象。
寧海方言中, “你們”詞根的發音及詞形基本上只有“爾[ŋ̍]”一類,而詞尾比較豐富,有“開[k h e]、
頓[təŋ]、啦[la]、頓開[təŋkh e]”四類。還有一個合音詞“ [na 23 ]”,主要分佈在北部地區,靠近奉化象山港的6個調查點,疑是爾 [ŋ̍][na]快速連讀後脱落ŋ形成。桃源調查點, “你們”説“爾頓開[ŋ̍23 təŋ 44 k h e 35 ],雙音節詞尾,發音和詞形很有特色。
(三) 第三人稱“他們”
寧海方言中, “他們”詞根的發音及詞形基本上也只有“其”一類,與第一人稱單數的“其”一樣,有[ʣɿ]和[ʥi] [1] 4-5兩個發音;發[ʣɿ]的, 在 18 個調查點中佔據10個, 是主流讀音。詞尾很豐富, 有“啦[la]、儂[noŋ]、開[k h e]、白人[bɛʔ 2 ȵiŋ 23 ]、兜人[dəu 22 ȵiŋ 23 ]”五類, 但分佈相對比較分散,除了“啦[la]和儂[noŋ]”尾, 佔據 4 個以上調查點外, 其餘基本上只涉及 1 個調查點。 還有 1 個合音詞“茄[ʥia]”, 也表示複數“他們”之意; “其[ʣɿ]”有時也存在與複數式混用的情況。

寧海話寧海方言特徵

詞彙的保留
寧海的俗語通俗、生動又充滿着地域性,除此之外,它還保存着一些古漢語詞彙。“娘忖兒,路樣長;兒忖娘,箸樣長”中的“箸”,是筷子的意思,《禮記·曲禮》中就注“羹之有菜者用梜”為:“今人或謂箸為梜”。説明春秋時期箸有了筷子的含義,寧海則沿用到現在。還有“六月蟶,剩根筋;八月鰨,壯如鴨;八月廿三蝤蛑棕”中的“鰨”和“蝤蛑”,“鰨”是指“箬鰨”,人們稱之為比目魚,而寧海人的説法“鰨”則是它的真名。寧海的青蟹名氣很大,三門青蟹節的青蟹大多數取之於寧海的越溪、一市等三門灣地區,寧海人叫青蟹就是“蝤蛑”,而這恰恰就是青蟹的真名,青蟹只是從螃蟹的外殼是青色的特點所起的別名。再如至今未進化的遠古野生海洋動物“鱟”,所有人都不知其為何物,而寧海人將“雨後復斜陽”時天空中所出現的彩虹叫做“鱟”,非常正確,意指彩虹和“鱟”的一些相似點。
遺憾的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的進一步開放和各種文化的交流融合,許多古詞彙已經消逝在時光中了,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還稱呼青蟹為“蝤蛑”,稱呼彩虹為“鱟”,但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語言中已經沒有“蝤蛑”和“鱟”的説法了,大多數也不知道這兩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再比如“鋤頭刀鍥鐵耙鋤,草刮田圈牛扼犁,水棍拗棚湯草桶,稻桶遮陽秧絡耙,腳籮米具糠噬拐,麥篥團空竹畚斗,蜂筒搗臼礱磨碾,矸頭踏對鐵火楸。”中列舉的這些農具,當社會進步,單純的粗放型農業已經不再是社會的經濟支柱時,這些農具都將退出歷史的舞台,年輕的一輩不僅沒有機會見到這些東西,連名字都不會念了。所以拯救方言是刻不容緩的,各種文化的融合是增強了語言的豐富性,但是也使得一些不常用詞彙漸漸被遺忘了。
行政設置對寧海方言的影響
寧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勞作,西晉太康元年(280)置縣,屬臨海郡。唐神龍二年(706),析置象山縣。唐天寶元年(742)改屬台州路。民國元年(1912)直屬浙江省,三年(1914)屬會稽道(治今寧波市區),十六年(1927)直屬浙江省。二十一年(1932)屬浙江省第五特區(治今臨海市)。民國二十二年,改屬浙江省第四特區(治今寧波市區),二十三年屬臨海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劃海遊等17鄉鎮歸新建的三門縣。1949年寧海解放後,屬台州專區,1954年屬寧波專區。1957年復屬台州專區。1958年10月撤寧海,併入象山縣,縣治設力洋,後移原寧海城關。1961年10月恢復寧海縣建制,屬寧波專區。由於寧海坐落於台州和寧波的交界地帶,自近代以來反覆隸屬於寧波和台州,語言上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箸”這個字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行政設置對寧海方言俗語的影響,台州人稱筷子也是“箸”,而寧波人則是稱為“筷子”。再比如“我”這個字的發音,寧海全境都是“吾儂”,“爾儂”表示我和你,並且寧波話裏的“儂”也是從“爾儂”合併爾來,由此可見寧海話同寧波話也是息息相關。總體説來,由於寧海在歷史上更多時間是屬於台州的,所以受台州話的影響比較大,如“望”字,台州講“茫”,寧海人同樣講看護山林也為“茫山”。
修辭手法的使用
再次,寧海方言雖然“俗”“土”,但是卻也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得它們生動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不禁感嘆起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來。比如“三年勿養豬,敲泥篰呀天嘶。”就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説明土壤實在是太硬了,連敲泥軟化泥土的簍子都叫苦連天,叫得聲嘶力竭了。運用擬人手法的還有“茶山戴帽,海水曬燥;茶山脱帽,大雨來到。”把大霧比喻成大山的帽子,起霧是戴帽子,霧散是脱帽子,事實上當起霧時站在遠處,雨霧繚繞的山頂還真像是戴上了一頂白濛濛的帽子。
除了擬人之外,誇張的手法在寧海俗語中也經常被用到。誇張是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共鳴,使用得當會有讓讀者忍俊不禁的效果。如“做生活冷縮縮,吃飯汗吃出。”就是運用誇張和對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一個懶惰的人,這個人幹活的時候就不願意動,縮手縮腳的,而到了吃飯的時候呢,卻連汗都吃出來了。“獨個寶,當頭六月着夾襖。”也是使用了誇張的手法,描述了長輩是如何愛惜唯一的孩子,把他當作寶貝,六月大熱天的怕寶貝着涼給他穿上夾襖,除誇張手法的使用外,這個例子中還包含了點反諷的意味。 除了常見的比喻、擬人、誇張等外,寧海俗語中還有許多其他修辭手法。比如“東門漓滷滴漿,西門大棒夾槍,北門珍珠寶貝,南門瓜瓠茄菜。”是使用了排比。而“大蛇欺小蛇,小蛇欺蛙蟆;蛙蟆欺蚱蜢,蚱蜢欺稻蝦。”則是使用了頂針的修辭手法。

寧海話成語

[花戲百出] 喻人善耍花招。
[汪七汪八] 態度傲慢,語言狂妄。
[嗨五嗨六] 吹牛皮。的基本方法或竅門。
[壽頭壽腦] 指人傻里傻氣。
[生病黃魚] 身體虛弱多病。
[條條直直] 直爽。
[趁早莫亮] 抓緊時間。
[亂講三千] 信口開河。
[四四十六] 做事死板,不能圓通。
[三日兩頭] 經常不斷。
[搞七捻三] 故意干擾阻撓。
[一掛搭出] 一模一樣,十分相似。
[小氣薄力] 喻體虛力弱之人。
[嘸青白頭] 無緣無故。
[嬲頭扼腦] 表情嬌嗔做作。
[糖甜蜜滴] 喻關係極其親熱。
[瀝滷拉滷] 拖泥帶水不乾淨。
[刁鑽古怪] 喻人行為狡獪奇特。
[稀奇古怪] 稀罕而奇怪之事。
[眼淚鼻泣] 痛哭流淚的樣子。
[得上遍上] 猶得寸進尺。
[輕腳猢猻] 喻輕佻不穩重之人。
[瞞三摁四] 再三隱瞞實情。
[是直為直] 按規例交往,不須客氣。
[活現世報] 行為不端,當世即受報應。
[活絡石頭] 喻人行為或處事圓滑不可靠。
[古老八董] 古老而陳舊。
[上落套頭] 喻做事的基本方法或竅門。
[日念夜唔] 喻人背時,多講多念。
[二五得六] 謂醉漢語言不清,常用此語。
[糯米心肝] 喻人心地仁慈,行為軟弱。
[花戲百出] 喻人善耍花招。
[隔笆撩菜] 把與己無關之事攬來辦理。
[屙塞心肝] 喻人處事悖於常情。
[見花拗花] 喻貪色之徒的行徑。
[嘸影畫貓] 捏造事實。
[傍本良心] 基本的道德良心。
[狂七狂八] 喻人憨呆而粗淺。
[件頭件腦] 喻人固執而自以為是。
[哦龍喝虎] 高聲呼喝之狀。
[汪七汪八] 態度傲慢,語言狂妄。
[心事倒棚] 喻十分擔心而氣餒。
[毛面眾生] 喻不講人情、動輒翻臉的人。
[條條直直] 直爽。
[直流水桶] 喻性格耿直。
[壽頭壽腦] 指人傻里傻氣。
[小氣的篤] 吝嗇。
[熱天暑道] 酷暑炎夏。
[老三老四] 喻人資歷淺薄而擺出老資格的樣子。
[孃親姆戚] 指直系親屬。
[牽三劫四] 胡亂拉扯拼湊。
[生橫枝節] 無事生非而尋釁。
[直拔頭犁] 頭腦簡單,做事不假思索。
[花臉公子] 喻富家貪色子弟。
[嗨五嗨六] 吹牛皮。
[喝五道六] 胡亂語言,高聲吹噓。
[半狼四藉] 浪費糧食或食品,不愛惜。
[死樣活氣] 態度冷漠而不明朗。辦事拖拉亦用此語。
[生病黃魚] 身體孱弱多病。
[趁早莫亮] 抓緊時間。
[有心嘸意] 辦事不認真、敷衍別人。
[哭竹無賴] 裝作可憐,以求得別人同情。
[三面六洞] 在眾人面前議定某事。
[大夾小細] 大大小小的人或物雜在一起。
[一摑搭出] 一模一樣,十分相似。
[嘸數搭帳] 心中無數,沒有把握。
[癟死稻稈] 精神不振,萎靡頹唐。
[心煩薹糟] 心情煩亂而惶惑。
[挑弄翻嘴] 搬弄是非,挑唆滋事。
[單門心思] 一心一意,念頭集中。
[三日兩頭] 經常不斷。
[三拋三跌] 喻多次遭到挫折,生活道路坎坷。
[小氣薄力] 喻體虛力弱之人。
[攪七廿三] 故意干擾阻撓。
[七勖八葉] 東拉西扯。
[亂講三千] 信口開河。
[屙皮臉氣] 死皮賴臉。
[挑嘴三妹] 喻喜歡搬弄是非之人。
[對眼鼻衝] 面對面。
[帶兒夾囡] 拉扯着兒女。
[疙裏疙瘩] 指難弄的人或事。
[繞屍裹腳] 糾纏不清。
[空口白話] 説話不負責任。
[頭頭螞蟻] 帶頭做壞事的人。
[粘卵毛兔] 形容做事莽撞,有點傻。
[粘卵拔等] 傻到一定境界了。

寧海話諺語

寧海話生活諺

兒稱(想)娘字(筷子)樣長,娘稱兒路樣長。
驚蟄前雷,四十二日大門難開。(指多雨)
三歲看到老,從小要學好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只要坐得正,那怕和尚尼姑同板凳。
春霧雨,夏霧熱,秋霧涼,冬霧雪。
心正勿怕壁斜,猛火勿怕青柴。
吃過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人怕傷心,樹怕傷根。
六月盡,七月半,八月十六好甭算。(指颱風)
人要臉,樹要皮。
風風涼涼,晴到九月重陽。
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
紅霞紅霞,無水燒茶;黃亮黃亮,大水泛漲。
勿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大暈(指月暈)風,小暈雨。
一心想得寶,一世苦到老。
冬至前後,砂飛石走。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
田螺浮水面,大雨隔田岸。
人要心好,樹要根好。
燕飛低,披菱衣。
三隻烏龜叮只鱉,勿癟也要癟。
月亮毛毛,大水滔滔。
大蛇欺小蛇,小蛇欺蛙蟆;蛙蟆欺蚱蜢,蚱蜢欺稻蝦。
日落勿返光,洋上大風狂。
三兄四弟同條心,門前泥土變黃金。
潮漲風起,潮平風止。
田鄰好,好種稻;鄰舍好,好靠老。
天上大頭雲,開船要當心。
指頭伸出有長短,牙齒口舌要相爭。
稻黃一日,麥黃一刻。
寧可子孫被人欺,不願子孫欺別人。
種麥勿用灰,到頭要吃虧。
只見和尚吃饅頭,勿見和尚受戒難。
油菜澆花麥澆苗。
一分銅細一分貨,一分氣力一分收成。
草籽種三年,壞田變好田。
一旦得蛇咬,三年怕青草。
穀雨種棉花,好甭問人家。
勿怕勿識貨,只怕貨比貨。
麥要曬須,稻要淋穗。
後生要俏,骨頭凍得咯咯叫。
廿畝棉花廿畝稻,睛也好,落也好。
內客(妻子)是個寶,賣田賣地也要討。

寧海話生產諺

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春霜難露白,露白要赤腳。(下雨)
春到一刻,百草轉脊。
清明要明,穀雨要淋。
春東風,雨做工;夏東風,井底空;秋東風;爛草蓬;冬東風,要旱冬。
春霧雨,夏霧熱,秋霧涼風冬霧雪。
夏天三日北,大水浸上屋。
吃過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六月北風如毒藥。(指要下雨)
六月北風打過更,雨在門外張。
芒種嘸雨,緊割小麥兩日半。(指要下雨)
六月打西北(風),曬死桃絲竹。
六月勿熱,五穀勿結;六月蓋被,有谷嘸米。
六月盡,七月半,八月十六好甭算。(指颱風)
雨打秋,件件收;雨打秋頭廿日旱;雨打秋二爛稻稈。
風風涼涼,晴到九月重陽。
七月秋風轉,八月戴帽碗。
雨夾雪,落勿歇。
冬至前後,砂飛石走。
冬冷勿算冷,春冷凍煞犢(愛央切)。
冬至月頭, 日佝夜佝;冬至月中, 日風夜風;冬至月尾,好在年裏。
雨打雞啼醜,水傘勿離手。
雨打天亮頭,曬死黃牯牛。
紅霞紅霞,嘸水燒茶;黃亮黃亮,大水泛漲。
東鱟(虹)日頭西鱟雨。
大暈(指月暈)風,小暈雨。
晴,丈二一粒星;落,星界嵌木杓。
雲走東,車馬通;雲向南,雨漂船;雲走西,馬濺泥;雲朝北,好曬穀。
雷雨隔田土勘。
雷響天邊,雨在眼前;雷響頭頂,有雨勿緊。
田螺浮水面,大雨隔田岸。
桕子葉裏白,爛田好種麥。
燕飛低,披蓑衣。
蛐蟮(蚯蚓)出洞爬,雨水亂如麻。
月亮毛毛,大水滔滔。
晏開天,獨日晴。
嘸風是暖天,嘸飯是荒年。
日落勿返光,洋上大風狂。
月上山,潮漲灘;月光中,潮放壠。
潮漲風起,潮平風止。
天上大頭雲,開船要當心。
遠望海水清,天氣必定晴;遠望海水暗,必有風雨來。
初三、十八、晝平夜拔。(指潮候)
有水嘸肥一半谷,有肥嘸水朝天哭。
一百廿日田頭孝。(田間管理)
稻黃一日,麥黃一刻。
種麥勿用灰,到頭要吃虧。
三年勿養豬,敲泥(竹部)連天嘶。(泥土板結)
人要肥,圓眼煨豬蹄;田要肥,豬欄垃圾泥。
油菜澆花麥澆苗。
草籽種三年,壞田變好田。
拉籽牽牽線,壅壅要三遍。(言基肥作用大)
穀雨種棉花,好甭問人家。
處暑花麥白露菜,七葱八 九大蒜。
麥要曬須,稻要淋穗。
谷芽一隻角,麥芽剩爿殼。
稻花落背脊,一斗谷一日。(指摸田草)
割稻前,要擱田。
荒年先荒羹。
有水走水路,無水走旱路。(解放後新諺語,指播種品種要隨機應變)
廿畝棉花廿畝稻,晴也好,落也好。

寧海話歇後語

關門看老婆——越看越中意。
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
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
爛田稻草——豎勿起。
冷水泡茶——慢慢濃。
拿着雞毛當令箭——依仗人勢。
黃狗奔弄堂——跑來跑去。
針尖麥芒——尖對尖.
無頭蒼蠅——亂撞。
石板頂摜烏龜——硬碰硬。
大蟲追到腳後跟勿着急——寬心。
雞蛋裏挑骨頭——無中生有。
雞蛋撞石頭——不自量力。
水澆鴨背——白化力氣。
陳年皇曆——過時。
小和尚唸經——有口吭無心。
嘸角耜頭——亂饋。
咬屙缸板——勿轉口。
嘸尾巴豬——(扌可)勿牢。
稻草繩抬棺材——只有一回。
牛皮鑿洞——刁韌。
正月初一死爹——有回數。
駝背捉落棺材——擺勿落直。
討飯人爭沿階——多鬧熱。
水澆鴨背——白化力氣。
關門看老婆——越看越中意。
鯗頭交得貓防——危險。
針尖麥芒——尖對尖。
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
猢猻屁股——坐勿牢。
屙缸馬雕花——多事。
程咬金耍斧頭——三記半。
石板頂摜烏龜——硬碰硬。
做夢吃綠豆芽——忖得好。
跛腳人上市——趕勿着。
冷水泡茶——慢慢濃。
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
爛田稻草——豎勿起。
茅坑裏石頭——又臭又硬。
黃狗奔弄堂——跑來跑去。
爛田翻搗臼——越陷越深。
枴子碰着賊——對手人馬。
困醒拉屎出——明知故犯。
大腳扮小腳——裝樣。
赤屁股打交——老朋友。
褲腰帶打結——記牢。
屙急掏坑——來勿及。
六月茅坑——越攪越臭。
新砌茅坑——三日興。
細蜈蚣卵袋——細中又細。
銅鑼敲落剩個圈——人人曉得。
嘸頭蒼蠅——亂撞。
帶箬帽親嘴——對勿攏。
弄堂裏背樹——直進直出。
燥地螞蝗——叮住不放。
雞蛋裏挑骨頭——無中生有。
拿着雞毛當令箭——依仗人勢。
望人家米麻餈當夜飯——靠不住。
臨上轎系褲腰——沒準備。
脱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大蟲追到腳後跟勿着急——寬心。
嘸水洗腳——燥辯。
雞蛋撞石頭——不自量力。
娘朝在板頭上——急煞。
賊出關門,屁出摁胯臀——晚了。
陳年皇曆——過時。
清水湖鰻——油滑得很。
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裏哭——多管閒帳。
小和尚唸經——有口嘸心。
癩頭小旦汗做出——勿討好。
口氣呵板壁——白費力。
牽牛上壁——拖不動。
鮮花插在牛糞上——可惜。
老鼠跌進白米缸——隨你吃。
麻繩縛雞蛋——兩頭脱。
陰溝裏洗腳——越洗越髒。
吃麥碎飯遊西湖——苦中作樂。